4.按辨位归经,偏正头痛涉及:(AC)
5.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6.哪二种经络现象属于经穴压诊的范围:( )( ) A红线 B肿块 C结节 D丘疹 E脱毛
7.知热感度测定中,表示机能亢进(属实)的依据是:(BD) A数据偏高 B数据偏低 C时间长 D时间短 E时间对等
8.知热感度测定中,表示机能减退(属虚)的依据是:(AC ) A数据偏高 B数据偏低 C时间长 D时间短 E时间对等 9.经络电测定中,确定病经的依据是电阻值:(CD)
A大于其他经1万欧姆以上 B小于1万欧姆 C大于2万以上 D小于2万以上 E小于3万以上
10.足太阴脾经证治,应选用:(AC )
A本经 B手太阴经 C足阳明经 D任脉 E督脉 (四)X型题
1.宜行针灸并用、补法的病症有:(ACD )
A肠道虚寒泄泻 B恶心呕吐 C脱肛 D脾虚月经过多 E痔疮出血 2.只针不灸、泻法可用于心和心包的病症是:(ADE )
A心脉瘀阻 B心气不足 C心血亏虚 D心火亢盛 E痰蒙心窍 3.膀胱虚寒和膀胱湿热均适用的腧穴是:(ABDE) A中极 B膀胱俞 C气海 D京骨 E委中
4.太冲、行间适宜于下列哪些病症?(ABCE )
A肝气郁结 B肝阳上亢 C肝火上炎 D肝血不足 E肝风内动 5.气虚血瘀、血瘀血虚的共同治则是:(BE )
A只针不灸 B针灸并用 C补法 D泻法 E平补平泻 6.循经按压所得的异常反应有:(ACE)
A压痛 B皮下出血 C结节 D脱毛 E条索状反应物 7.针灸临床应突出经络辨证的病症是:(CDE) A水肿 B尿闭 C牙痛 D头痛 E面瘫
8.井穴知热感度测定数据大、时间长提示:(CD ) A机能亢进 B属实 C机能低下 D属虚 E无意义 9.井穴知热感度测定数据小、时间短提示:(AB) A机能亢进 B属实 C机能低下 D属虚 E无意义
10.手太阴肺经证治中,除选用本经腧穴外,还可配用:(BC)
A手太阳经穴 B足太阳经穴 C手阳明经穴 D足阳明经穴 E任脉经穴 三、改错
1.针灸辨证论治,以经络证治为基础,脏腑、气血证治为核心。
2.按经络辨证,前额痛属少阳经病变。 3.按经络辨证,偏头痛属太阳经病变。
4.辨证归经是按病变部位为依据的归经形式。
5.肾阴亏虚兼见火旺宜针灸并用,补法。
6.井穴对热力的感知时间长、超过正常值的1/3以上为机能亢进。 7.《难经·二十九难》曰:“带之为病,腹满、带下。” 8.《难经·二十九难》曰:“阴维为病,苦寒热。”
9.关于络脉证治,《素问·调经论》提出“病在络,调之血。”
10.《灵枢·经筋》篇对经筋病症提出了“病在筋,调之筋”的治疗方法。
四、简答题
1.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的特点是什么?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经络证治为核心,八纲辨证为纲领
2.针灸临床如何处理病症的标本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俱急或俱缓则应标本同治
3.胃气上逆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理气和胃,平降冲逆,只针不灸,泻法 4.气滞血瘀的针灸治疗原则和方法是什么?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以针为主,泻法,并施行三棱针点刺出血或刺血拔罐术
5.牙痛如何辨位归经?下齿龈归手阳明经,上齿龈归足阳明经 6.某一病变部位有数经分布时如何辨位归经?结合其他兼证考虑归经 五、问答题
1.表证如何应用针灸疗法施治?表证治宜通经活络、疏散表邪。常取大椎、合谷、曲池、外关、列缺、风池、风门、肺俞等穴。根据表寒、表热、表虚、表实的不同,决定针灸措施和补泻手法。表热、表实者,只针不灸,泻法,浅刺疾出,以清热解表、祛邪泻实;表寒、表虚者,针灸并用,补泻兼施;表寒者留针,表虚者多灸,以散寒解表、固表补虚。 2.里证如何应用针灸疗法施治?里证治宜通调脏腑、行气活血。常取中脘、天枢、大横、支沟、丰隆、气海、关元、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下巨虚等穴。根据里寒、里热、里虚、里实的不同,决定针灸措施和补泻手法。里实、里热证,只针不灸,深刺泻法,以清热泻火,通调腑气;里虚、里寒证,针灸并用,里虚者轻刺,补法,重用灸法;里寒证深刺久留,补泻兼施,最宜温针,以温中散寒。
3.寒证如何运用针灸疗法施治?寒证治宜温通经络、助阳散寒,针灸并用,补泻兼施。对于寒邪在表、留于经络、肌肤疼痛或麻木者,艾灸最为适宜,也可以用皮肤针叩刺或加拔火罐。对于寒邪在里、凝滞脏腑者,因阳虚寒甚,难以得气,针刺宜深,并久留针,以候其气。阳气得复,寒邪乃散。温针之法尤为适宜,使温热之感随针体直达深层,温经散寒。 4.举例说明热性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热性病症应浅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例如热邪在表的风热感冒,常取阳经腧穴大椎、曲池、合谷、外关等清热解表,可浅刺不留针。若伴咽喉肿痛者,可加少商、鱼际点刺出血。热闭清窍,证见高热抽搐、神昏谵语,常取水沟、十宣、十二井、大椎、合谷、太冲等急刺、重刺或点刺出血,以清泻热毒、醒神开窍。热邪在里(阴有阳疾),证见“四大”(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以及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常取合谷、曲池、支沟、丰隆、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清泻里热,通调腑气。里热证因热邪深伏,也可以深刺留针,并可施以“透天凉”法。虚热证可多针少灸,平补平泻。 5.风寒束肺、邪热壅肺的针灸治则和具体方法有何不同?风寒束肺治宜祛风散寒、宣肺解表,针用泻法(体虚者平补平泻),寒邪较重者加灸。取手太阴经和相表里的手阳明经以及足太阳经穴为主,如中府、太渊、列缺、合谷、曲池、风门、肺俞、大椎等;热邪壅肺治宜祛风清热、宣肺解表,只针不灸,泻法,并可点刺出血。取手太阴经及手阳明经腧穴为主,如中府、尺泽、鱼际、少商、合谷、曲池、外关、大椎、内庭等。
第四章 针灸配穴处方
一、填空
1.针灸选穴原则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随症选穴。
2.局部选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3.远端选穴在《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远道刺”。这种选穴方法紧密结合经脉的循行,体现了“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规律。
4.“四总穴歌”是远端选穴的范例。
5.前额痛取印堂、内庭为局部选穴法和远端选穴法的综合应用。 6.发热选大椎,痰多选丰隆属于随症选穴法。
7.按部位配穴的方法主要有局部配穴,上下配穴,左右配穴,前后配穴,三部配穴。 8.按经脉配穴的方法主要有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子母经配穴,交会经配穴 。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脏腑病远端取穴应首选:(E )
A头面 B胸腹 C腰背 D四肢肘膝关节以上 E四肢肘膝关节以下 2.下列属随症选穴的是:(B )
A肝阳上亢取太冲 B发热针曲池 C心肾不交灸神门 D五更泄灸命门 E脾虚腹泄针足三里
3.百会、长强、足三里治痔疮属什么配穴法?:(D )
A局部 B远端 C上下 D三部 E前后 4.下列属表里配穴的是:(C )
A合谷、偏历 B孔最、列缺 C内关、外关 D合谷、太冲 E太溪、太冲 5.艾条灸的符号是:( D ) A△ B↓ C× D‖ E↑
(二)B型题
A合谷治面瘫 B曲池退热 C后溪治腰扭伤 D劳宫治手心热 E头维治偏正头痛
1.根据循经取穴原则:( A ) 2.根据交经缪刺理论:(A ) 3.根据对症取穴:( B )
(三)D型题
1.痰多选丰隆、呕吐选内关体现了:(BC)
A辨证选穴 B随症选穴 C经验选穴 D特定穴选穴 E循经选穴 2.类似的配穴方法是:(BE)
A上下配穴 B前后配穴 C左右配穴 D表里配穴 E俞募配穴 (四)X型题
1.常用选穴方法有:(ABDE)
A局部选穴 B远端选穴 C特定选穴 D辨证选穴 E随证选穴
2.下列属局部取穴的是:(BC)
A升压取素髎 B头痛取百会 C手麻取八邪 D失眠取神门 E腰扭伤取阳陵泉 3.下列属邻近选穴的是:( BCE )
A鼻塞取迎香 B鼻塞取通天 C近视取风池 D近视取光明 E阳痿取关元 4.下列属远道远穴的是:(DE)
A昏迷选水沟 B癫痫选大椎 C高血压选曲池 D项强选列缺 E牙疼选合谷 三、改错
1.三部配穴法即头部、胸腹部、腰背部三个部位的综合配穴法。
2.《灵枢·终始》篇说:“病在上者取之下,病在下者取之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足者取之头。”
3.循经取穴体现了“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的治疗规律。 四、简答题
1.针灸临床的选穴原则有哪些?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随证选穴
2.局部选穴体现了什么治疗规律?腧穴所在,主治所及 3.《四总穴歌》是什么选穴法的典范?远端选穴
4.循经远端选穴体现了什么治疗规律?经络所通,主治所及
5.针灸临床常用配穴方法有哪几种?局部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左右配穴法、三部配穴法
6.子母经配穴法的治疗原则是什么?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五、问答题
1.何为“三部配穴”法?以眼病和胃病为例说明之。三部配穴法是在病变的局部、邻近和远端同时选穴,配伍成方。例如眼病以局部的睛明、邻近的风池、远端的光明相配;胃病以腹部的中脘、梁门,背部的胃俞配四肢的内关、足三里等。
2.举例说明左右配穴法的临床应用。左右配穴既可以左右交叉取(左病取右或右病取左),也可以左右对称取(左右同取)。此法对于治疗头痛、牙痛、风湿痹痛、扭伤以及面瘫、半身不遂等病症常有独到之处。疼痛发作针对侧,痿证后期刺健侧,以调节左右气血,促使经络平衡。左右交叉配穴,多用于治疗头面疾患。如左侧面瘫,取同侧地仓、颊车,配右侧合谷、手三里;右侧偏头痛,取同侧太阳、头维,配左侧外关、足临泣。左右对称配穴多用于治疗内脏疾患,例如胃痛取双侧梁门、足三里;咳喘取双侧肺俞、膏肓等。
第五章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一、填空
1.五输穴中,阴经经脉的合穴五行属水 ,阳经经脉的荥穴五行属水。
2.手少阳三焦经的五输穴按金、木、火、水、土的排列次序,分别是五输的井,输,经,荥,合,相应穴位是关冲,中渚,支沟,液门,天经穴。
3.《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曰:“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
4.据《难经·六十八难》的记载,五输穴中,井主心下满,荥主 身热,输主 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 合主逆气而泄。
5.子母补泻法的应用原则是虚则 补其母 ,实则泻其子 。
7.按五输穴异经补母泻子法,肝实证应泻 少府 穴,肝虚证应补阴谷穴。
8.五输穴子母补泻时,若遇到井穴补泻,可以采用 泻井当泻荥,补井当补合之法。 9.《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五脏之有疾也,应出十二原”;又说:“五脏之有疾也,当取十二原 ”。
10.十六大絡中,除了十二经脉脉各有一个络穴外,还有任脉之络 鸠尾,督脉之络长强,脾之大络大包 、胃之大络虚里。
11.原络配穴法又称主客配穴法 ,是表里经配穴的代表。如肺经先病,大肠经后病,取肺经原穴 太溪 ,配大肠经络穴 偏历 。
12.任脉上的6个募穴从上到下依次是膻中,巨阙,中脘,石门,关元,中极 。 13.俞募配穴法同一脏腑的背俞穴与腹募穴相配。为 前后配穴法的代表。例如呼吸系统病症以 中府 配 肺俞 。
14.十六郄穴是十二经的郄穴加阴维之郄、阳维之郄、阴跷之郄、阳跷之郄。
15.后溪配申脉属上下配穴法,又是八脉交会配穴法, 同名经 主治 耳 目内眦 头项 肩胛 腰背 病症。
16.特定穴中,脾经原穴是太白 ,胃经络穴是丰隆,肾的募穴是京门,心包经郄穴是 郄门 ,大肠下合穴是上巨虚,髓会悬钟 。
17.既是募穴,又是八会穴的是中脘 膻中 章门 。
18.足少阳胆经原穴是丘虚 ,络穴是光明 ,郄穴是外丘,合穴是阳陵泉,八脉交会穴是足临泣 。
19.手太阴肺经的络穴是列缺 ,与奇经八脉的 任脉相通,配与阴跷脉相通 的照海穴,主治 胸膈 肺系 咽喉 病症。
20.治疗大肠病症,八会穴可取 中脘穴,下合穴宜用上巨虚穴,俞募配穴应取大肠俞、天枢 穴。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阳经经脉五输穴输穴的五行属性为:( A ) A木 B火 C水 D金 E土
2.阴经经脉五输穴五行属性正确的是:(A )
A木火土金水 B金水木火土 C金木水火土 D木火金水土 E土木金火水 3.所属经脉属水、“五行输”也属水的穴是:(D ) A涌泉 B昆仑 C然谷 D阴谷 E委中 4、井穴不适于:( E )
A心下满 B泄热开窍 C镇痉宁神 D肢端麻木 E益气养血 5.荥穴主治:(D )
A心下满 B体重节痛 C逆气而泄 D身热 E喘咳寒热 6.按异经子母补泻法,大肠虚证应取:(D ) A曲池 B二间 C三阴交 D足三里 E上巨虚 7.太冲是何经的原穴?(B )
A脾经 B肝经 C肾经 D胃经 E胆经 8.下列腧穴中,除( )穴外都是原穴。( C ) A合谷 B大陵 C外关 D丘墟 E冲阳 9.列缺属什么特定穴?(B )
A原穴 B络穴 C郄穴 D八会穴 E交会穴 10.下列腧穴除( )之外,都是络穴。(E ) A通里 B偏历 C长强 D鸠尾 E支沟 11.关元穴是:(D )
A三焦的募穴 B三焦经的募穴 C大肠经的募穴 D小肠的募穴 E小肠经的募穴 12..治疗六腑痛症宜选:(E )
A井穴 B原穴 C络穴 D俞穴 E募穴
13.下列腧穴除( )之外,都是俞募配穴法。(A )
A膻中、心俞 B章门、脾俞 C关元、小肠俞 D京门、肾俞 E石门、三焦俞 14.下列不属俞募配穴的是:(D )
A肝俞、期门 B心俞、巨阙 C厥阴俞、膻中 D脾俞、中脘 E没有 15.按俞募配穴法,胃病应取:(B )
A梁门、胃俞 B中脘、胃俞 C中脘、脾俞 D胃仓、中脘 E没有 16.太渊是八会穴中的:(D )
A气会 B血会 C筋会 D脉会 E脏会 17.八会穴中的血会是:(E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针灸治疗学总论部分习题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