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榆林导游词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序 言

榆林市副市长 井剑萍

榆林旅游局响应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努力实现西部经济强市、特色文化大市和绿色生态名市“三大目标”的号召,在振兴旅游事业上,通过行政引导,统筹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创新发展机制,串联精品旅游线路,塑造榆林旅游总体品牌,从而使榆林旅游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为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升我市知名度,规范旅游景点的导游,市旅游局特邀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陕西作协会员何志刚,榆林学院教授郭冰庐,市文联青年作家霍文多和榆林日报记者李苗苗编写《榆林市导游词》。在编写过程中得到各县区旅游局和文体办等部门及各界人士的大力襄助。从酝酿到付梓,历时一年有余,编写者和原撰稿者付出了极大的心血,终于打造成这本耐读、实用的好书。在此表示深深的谢意。 榆林是旅游景点富集市,有一千多处景点。本书是对精选的首批七、八十处景点的解说。编写者用生动流畅的口语,描述了各景点的的悠久历史、优美景观和神奇传说,既给游人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又陶冶了游人亲近自然的情感。对于一般读者来说,本书有着极强知识性、可读性和资料性,读时心境愉悦,读后获益匪浅,是市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所以,这本书的

- 1 -

出版必将受到旅游界和广大读者的欢迎。

毛泽东曾深情地说过:“陕北是个好地方!”作为陕北之北的榆林,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厚的人文底蕴、罕见的矿产资源、淳朴的民俗风情正日益成为世人瞩目之地。本书所解说的这一批富有魅力的旅游景点,也是对“陕北是个好地方”的极好诠释。可以预见,这本书的出版将进一步提升我市的知名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探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的迷人景观,使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我希望各旅游景点、旅行社以这本书为样本,规范导游解说,增强旅游服务理念,使游人对景区留下全新而完美的印象。

忆往昔,意情满怀;望未来,信心百倍。我深信,随着旅游景点的大力整治和旅游线路的科学开发,我市必将迎来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不远的将来,我市将会跻身于全国旅游名市。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为指导,励精图治,开拓创新,共同开创榆林旅游美好灿烂的明天!为构建和谐榆林而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2 -

榆林欢迎您

榆林市旅游局局长 雷亚星

“陕北是个好地方!”毛泽东的名言令陕北声名远扬。陕北之北的榆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是一方神秘的圣土。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渊源、众多的著名人物、深厚的人文底蕴、淳朴的风俗民情、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罕见的能源宝藏,集中凸显了榆林骄人的特点,展现了榆林无限的魅力!

榆林独特的自然环境。榆林市地处陕西北端,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平

ο

ο

ο

ο

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榆林市 榆阳、神木、府谷、定

边、靖边、横山、米脂、绥德、子洲、佳县、吴堡、清涧1区11县,总人口350多万,面积43578平方公里,位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长城横跨东西,黄河纵贯南北,地域广阔,平均海拔1000至1500米。榆溪河、无定河两岸水田连片,堪称“塞上江南”;长城沿线有防护林带,牛羊成群;红碱淖和诸多沙湖鱼肥水美,景色迷人;黄河岸边广植枣树,盛产杂粮。

榆林悠久的历史渊源。著名的“河套人”就是以靖边小桥畔和横山石马土瓜 等地发现的古人类化石而命名的。旧石器

- 3 -

时代,榆林鱼河堡和横山油房头一带就有了人类活动。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五千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遍布无定河两岸和黄河边。据《水经注》载,帝源水即当今榆溪河,学者称榆林是黄帝部族的重要发祥地。公元前241年,秦在此设置上郡,修筑长城。公元407年匈奴首领赫连勃勃在统万城建立大夏政权。北宋时期这里是中原与西夏和契丹族角逐的焦点地带。质言之,从远古时期起,在这方神圣的土地上就有汉民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生息繁衍着,并且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长剧。榆林城1986年已被国务院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众多的著名人物。历史上秦朝扶苏和蒙恬,汉朝李广,唐朝尉迟敬德、郭子仪,宋代范仲淹、杨家将、折家将,明朝余子俊等名将都曾镇守于此。本市先后涌现出大夏国建立者赫连勃勃,西夏王朝建立者李继迁,北宋杨家将杨继业、南宋抗金将领韩世忠,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张献忠、王嘉胤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英雄人物。榆林是革命老区,民主革命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重大贡献。1924年在绥德师范建立了陕北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7年发动的清涧起义是西北地区向反动派打响的第一枪。1935年中央红军到陕北后成为抗日战争总后方。毛泽东等转战陕北期间在我市8个县30多个村庄战斗生活一年多。革命战争年代,榆林涌现出李子洲、高岗、刘澜涛、马文瑞、张达志、阎揆要、郭洪涛、贾

- 4 -

拓夫等一批重要的职业革命家。

榆林深厚的人文底蕴。从最近榆林毛乌素沙漠腹地和吴堡后寨子峁等处的龙山早期文化遗存、秦直道、秦天象台、长城、汉墓出土的大批画像石和壁画,唐宋以后修凿的寺庙、石窟和摩崖石刻等,都彰显着古代深厚的人文气息。唐杜甫诗《塞芦子》、韦庄诗《绥州》是咏榆林山川抒发情怀的佳作。宋代范仲淹镇守延绥时写下《渔家傲?麟州秋词》。科学家沈括驻守绥德时写就名作《梦溪笔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给石油命名的人。康熙帝巡榆林写有《出塞》诗。毛泽东在清涧写下千古绝唱《沁园春?雪》。《大公报》主笔张季鸾发表大量时评。李健侯著作《永昌演义》。柳青创作《种谷记》、《铜墙铁壁》。路遥写作《人生》、《平凡的世界》。还有人民歌手李有源的《东方红》,以及民间的信天游、榆林小曲、清涧道情、白云山道教音乐、秧歌、唢呐、道情、剪纸、石雕、泥塑等,都承载着榆深厚的人文底蕴。

榆林淳朴的风俗民情。榆林是中原文化和游牧文化的结合处,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从而形成独特的风俗民情,至今古老的习俗还有残存。榆林民勤耕牧,俗尚鬼神,眷恋故土,不肯远徙,安于故习,不善经商。一般都忠厚善良,勤劳俭朴,待人诚恳,好客守信,平素极能吃苦,也极能忍耐,坚韧不拔,敢于斗争,一旦奋起,坚强果敢。北部六县区受草原文明影响畜牧业发达,群众住柳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榆林导游词在线全文阅读。

榆林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268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