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备考复习(四)
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图中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的数码代号按顺序依次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②③④①
2.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气温日较差小,原因是 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3.图中A、B、C、D处于同一纬度,四地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4.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判断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正确流向是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陆 海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
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如下,回答5~7题。 5.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 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 D.气温低,气压高 6.若在图中布局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 的污染,应选择
A.甲 B.乙 C.丙 D.丁
7.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在 A.市区 B.近郊区 C.远郊 D.农村
8.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A.三圈环流 B.大气环流 C.热力环流 D.季风环流 9.引起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A.重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 10.下图是形成北半球近地面风的各种力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1
A.图中①是使大气运动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B.图中②是使风力增强的地面摩擦力 C.图中③是使风向发生变化的水平气压梯度力D.图中②是使风向向右偏转的地转偏向力 11.关于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几个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B.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
C.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 D.在三个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12.下列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读下图,完成13~15题。 13.图中字母D代表的气压带、风带为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中纬西风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东北信风带
14.每年的春分日到夏至日期间,南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的方向是
A.都向南移 B.北半球的向南移,南半球的向北移
C.都向北移 D.南半球的向南移,北半球的向北移
15.从盛行风考虑,南极某考察基地(69.5oS,76.3oE)建筑物门窗应避开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南 D.西北
16.对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天气影响很大的气压中心是
A.赤道低压 B.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C.西伯利亚高压 D.副极地低气压带 17.七月份,被亚洲低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压带 B.副热带高压带 C.副极地低压带 D.极地高压带
读下列气候资料,完成题。 地点 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1月份降水量 7月份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A地 25 ℃ 28 ℃ 210 mm 195 mm 2150mm B地 2.3 ℃ 16.5 ℃ 60 mm 70 mm 710mm 18.关于A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布于亚洲南部地区 B.为热带草原气候
C.其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 D.此气候类型各大洲均有分布 19.关于B地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北方是其最典型的分布区 B.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D.欧洲西部最典型的原因是西风的影响 20.下图中表示暖锋的图形正确的是 21.下列哪些属于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 ①夏初江淮地区的梅雨 ②盛夏长江流域的伏旱 ③夏秋东南沿海登陆的台风 ④冬季北方
2
寒冷干燥的天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01年初,一份以3 000名科学家的调查为基础撰写的报告预言:到2010年海平面将在现有基础上上升18—80厘米。在过去十年里,海水已经侵蚀了图瓦卢1%的土地。11月15日,美国权威的华盛顿地球政策研究所专家预言:如果地球环境继续恶化,在50年之内,由9个小岛组成的图瓦卢将全部没入海中,在世界地图上永远消失。据悉,基里巴斯、库克群岛、瑙鲁和西萨摩亚等低地岛国也面临着和图瓦卢一样的威胁。据此回答22~25题。 22.近百年来气候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而气候变化归结于 A.城市热岛效应 B.地质天文原因 C.地区现代战争 D.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23.大气中CO2含量与日俱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海平面上升B.森林越来越多C.臭氧大量减少D.大量燃烧煤石油等,不断向大气中排放CO2 24.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于温带作物分布 B.全球变暖,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全球变暖利于美国小麦带的农业生产 D.冰川大量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25.防治全球变暖应采取
A.各国要制定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政策,不要去管别的国家
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
C.砍伐森林,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 D.禁止燃烧排放二氧化碳的矿物燃料
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右图,完成1-2题。 26.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
A.两者均增大 B.两者均减小
C.前者减小,后者增大 D.前者增大,后者减小 27.①②两地热力状况比较可知( ) A.A1>A2 B.B1>B2 C.C1<C2 D.D1>D2
读下图,回答14~15题。
28.若该图为地球侧视图且大圆为经线圈,P点自转线速度为零且 位于一大陆上,则M点的常年盛行风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29.若此图为北半球一气压中心,P点气压为1 005 hPa,M点气压为1 000 hPa,则M点的风向为:
A.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读右图,回答5-7题。
30.该种气候的分布地区中,①地区的最高纬度分布较低 (低于35°S),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地形 D.洋流
31.②地区最热月均温约为24~28℃,③地区西海岸最热月约为16~21℃,产生这种气温差别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地形 32.该种气候条件下的农作物一般具有
3
图8
A.耐低温干燥的特点 B.耐高温干燥的特点C.喜高温多雨的特点 D.喜阴喜湿的特点 右图为某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8~9题。 33.图中②地吹:
A.西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3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的气温年较差比②地小B.①地此时风力比②地强劲
C.未来几天,北京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D.图示季节,我国南北地区普遍高温
右图中①、②、③、④为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的一部分。读图,回答问题。 35.处于同一日的一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6.如果图中风带皆影响大陆西岸,那么最不可能
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右图中箭头表示风向。读下图,回答12~13题。 37.B点所在气压带是( )
A.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B.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
C.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D.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 38.右图中和上图中A处气候特点最接近的是( )
2009年
世界标准日(10月14日)的主题为“标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旨在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推动节能减排,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系统地提供解决方案。读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完成14—15题。 39.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 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 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产 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相反
40.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 B.西亚 C.北非 D.中亚
2004年奥运会在希腊雅典(37o581N,23o431E)举行,结合图1,回答1——4题:
4
41.6月8日这一天,雅典的昼夜长短状况,符合图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2.雅典平均湿度较小的时期在:
A 1——3月 B 4——6月 C 7——9月 D10——12月 43.1月份,图中各点气压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4.7月份,图中各点气温最低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图2,分析回答45——47题:
45.图示地区所在位置为:
A 南半球 B 北半球 C 东半球 D 西半球 46.图示区域属于降水区域的是:
A ad B bc C ac D bd
47.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的时间主要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下表为我国位于同一地形区上甲、乙两地的相关资料。读资料回答8——11题:
地区 纬度 经度 海拔(米) 1月平均气温(o7 月 平 均气温(oC) 年降水量(mm) 夏半年(5—10月)雨日占全年雨日的% 20.0 19.8 1005.0 1250.6 72 56 冬半年(11—4月)雨日占全年雨日的% 28 44 2110.2 1548.6 年日照时数 C) 甲 25o351N,103oE 乙 26o351N,104oE 1811 2.9 1898 7.1 48.两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 黄土高原 B 四川盆地 C 云贵高原 D 江南丘陵 49.两地冬季气温和雨日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A 两地受暖锋影响的时间长短不同 B 甲地受暖锋控制,乙地受冷锋控制
C 甲地受暖气团控制,乙地受锋面和冷气团控制 D 两地分别受来自不同纬度的海洋气团控制 50.两地年日照时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两地大气吸收作用不同 B 两地大气反射作用不同 C 两地大气散射作用不同 D 两地太阳辐射作用不同 51.乙地区岩溶、塌陷灾害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 冬季气温低 B 夏季气温低 C 年降水量多 D 地形更崎岖 图3是我国某地的气候类型图,读图回答12——14题 52.该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季风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球上的大气备考复习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