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总论
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
本论文主要对工程车辆驾驶室里的座椅、方向盘、操纵杆这些内部装置进行外形设计以及空间布置。按照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以及根据我国人体的尺寸,设计工程车辆的内部装置。设计的目标是提高工程车辆的操纵舒适性以及提供量好的操纵视野。
本文对驾驶室的人机工程设计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根据人因工程学的设计原则,对驾驶室内部各部件进行设计,使设计出来的产品满足国内驾驶员的使用要求,从而避免了某些企业直接使用国外的制造数据,导致生产出来的产品尺寸过大或过小而不能满足国人的要求。
(2)参考国内外工程车辆驾驶室的空间布置方法,借鉴一些设计经验,对驾驶室内部装置进行设计并对座椅、方向盘和操纵杆进行布置。
(3)把最佳H点设计、包络线、及手伸及界面的概念引入到工程车辆驾驶室设计中,使方向盘布置和操纵杆布置有方法可依。
(4)应用 CATIA 软件中的 Ergonomics Design & Analysis 模块,建立中国人体三维模型,对工程车辆驾驶室的坐姿舒适性和操纵轻便性进行仿真,并验证了研究结果。
第 40 页
参考文献
【1】刘众.公交车内环境数字化人机设计与评估技术=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6 【2】罗仕鉴.基于生物学反应的驾驶舒适度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
【3】雷玉新.基于人机工程学原理的轿车驾驶室设计方法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1 【4】 周松波,牛松青,左鸿.工程机械的新结构和新技术[J].建筑机械,2002,(3):39-43. 【6】丁玉兰.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7】赵江洪,何灿群,周玲等.人体工学与艺术设计[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8】王继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9】周一鸣,毛恩荣.车辆人机工程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2 【10】朱序璋.人机工程学[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11】吕志强.人机工程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2】陆剑雄,张福昌,申利民.坐姿与座椅设计的人机工程学探讨[J].人类工效学,2005,11(4).
【13】陆剑雄,张福昌,申利民.坐姿理论与座椅设计原则及其应用[J].江南大学学报,2005,6(4).
【14】柴春雷,汪颖,孙守迁.人体工程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15】肖艳荣.座椅舒适度与人体工程学[J].铁道车辆,1997,35(5):32-34. 【16】王光男.现代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2005.11
【17】郑艳玲.人机工程学在轿车驾驶室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8. 【18】Philip part N L. Driver selected seat position model [J]. SAE, 840508, 1984. 【19】龚微寒.汽车现代设计制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0】杨英,张国忠,冯丽敏.用因子分析法确定工程机械驾驶室尺寸综合因子 G[J].东北大学学报,2000,21(3):316-319.
【21】郑午等编著.人因工程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第 41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基于人因工程的工程车辆驾驶室布置和仿真研究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