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9. 在泡沫钻井液中,发泡剂的HLB为( )。
A、3~6 B、7~8 C、9~15 D、16~18 290. 泡沫钻井液的气相多为空气、( )、氮气等。
A、一氧化碳 B、氧气 C、天然气 D、氨气 291. 用地层水及盐水配制的泡沫有助于防止( )。
A、地层黏土膨胀 B、地层破裂 C、地层压力释放 D、岩屑沉淀 292. 发泡剂以一个额定值作为评价标准,即在10 min内,从排出管排出的泡沫破裂后,完全变成( )的毫升数。
A、固体 B、气体 C、胶体 D、液体 293. 一种好的发泡剂要求凝固点低,具有( )能力,毒性小。
A、化学降解 B、生物降解 C、絮凝沉淀 D、自然分散 294. 性能好的发泡剂最大额定值约为( )。
A、200 mL B、500 mL C、800 mL D、1 800 mL 295. 在泡沫钻井液中,泡沫的悬浮性受( )的影响。
A、静切力 B、动切力 C、地层压力 D、孔隙压力 296. 影响泡沫滤失性能的因素中,温度升高可使滤失性( )。
A、增强 B、降低 C、不变 D、降为0 297. 关于发泡剂的毒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阳离子毒性最大 B、阴离子毒性最大 C、非离子毒性最大 D、阳离子毒性最小 298. 泡沫钻井液在低剪切速率下,泡沫具有( )流体的特性。
A、宾汉塑性 B、幂律假塑性 C、屈服值幂律 D、卡森模式 299. 泡沫质量一定时,有效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300. 泡沫的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A、减小 B、增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 301. 泡沫钻井装置中的压风机属于( )。
A、防喷装置 B、供液系统 C、供气系统 D、数据采集系统 302. 在钻进过程中,泡沫钻井装置的压风机将( )输送到泡沫发生器。
A、水 B、黏土 C、空气 D、烧碱溶液
303. 钻井时,( )从立管经水龙头、钻具至井底,携带岩屑后返回井口,经防喷器、钻井四通、防喷管汇到捞砂管汇,然后回到污水池中。
A、烧碱液 B、泡沫 C、乳状液 D、土浆
304. 充气钻井液设备中的携砂液混合器通常在先期防砂井,且密度小于( )的井中使用。
3
A、1.6 g/cm
3
B、1.5 g/cm
3
C、1.2 g/cm
3
D、1.0 g/cm
305. 充气钻井液是以气体为( )相,液体为连续相,并加入稳定剂使之成为气液混合且稳定的体系。
A、水化 B、分散 C、聚结 D、沉淀 306. 充气钻井液设备中的混合器主要用于( )与钻井液混合。
A、化学药品 B、化学溶液 C、清水 D、气体 307. 充气钻井液要有很好的流变性能和( )能力。
A、絮凝 B、造浆 C、携砂 D、造壁 308. 充气钻井液可以有效地降低钻井液的液柱压力,可实现( )钻井。
第 16 页 共 28 页
A、高压喷射 B、正压差 C、滚动 D、平衡 309. 充气钻井液的成本较低,通常是泡沫钻井液成本的( )。
A、1/5 B、1/4 C、1/3 D、1/2
310. 充气钻井液基液要有较好的质量,较低的( ),易充气、脱气,气泡均匀稳定且不分层等特点。
A、切力 B、黏度 C、滤失量 D、固相含量 311. 充气钻井液的基液要( )。
A、不易充气 B、不易脱气 C、易充气、脱气 D、不易充气、脱气 312. 关于充气钻井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要求气泡均匀稳定 B、要求含砂量高 C、要求滤失量大 D、要求pH很低 313. 不适于用全油基钻井液钻进的地层是( )。
A、大斜度的定向井和水平井 B、低压油气层 C、泥页岩及各种含盐类地层 D、高压盐水层
314. 全油基钻井液的含水量要求小于( )。 A、7% B、10% C、12% D、15%
315. 全油基钻井液的特点是( )。
A、不损害油气层 B、井壁稳定 C、滤饼黏附系数低 D、以上3项都具有 316. 全油基钻井液的连续相是柴油,分散相是( )。
A、钻屑 B、重晶石 C、有机土 D、水 317. 全油基钻井液通常使用的( )为硬脂酸钠皂,也可用其他表面活性剂。
A、分散剂 B、絮凝剂 C、增稠剂 D、稳定剂 318. 全油基钻井液的连续相是( ),分散相是有机土。
A、钻屑 B、重晶石 C、有机土 D、柴油
319. 配制柴油有机土浆时,将有机土加入到温度为( )的柴油中,在搅拌器内充分搅拌,使有机土完全分散。
A、50~60 ℃ B、60~70 ℃ C、70~80 ℃ D、80~90 ℃
320. 在配制好的柴油有机土浆中,于温度70~80 ℃的条件下加入硬脂酸和烧碱水,充分搅拌2 h,使油液形成一定结构,这一过程称为( )过程。
A、消化 B、酸化 C、碱化 D、皂化
321. 加入生石灰或食盐可束缚进入柴油有机土浆中的水相,提高油基钻井液的稳定性,此过程称为( )过程。
A、消化 B、酸化 C、碱化 D、皂化 322. 全油基钻井液的初切力必须( )0或某一数值。
A、等于 B、小于 C、大于 D、小于等于 323. 全油基钻井液的( )一般为0,最大不超过1 mL。
A、滤失量 B、黏度 C、密度 D、切力
324. 全油基钻井液的( )通常采用在相当于井底温度的条件下静置24 h,容器上、下部分密度
3
的差值不得超过0.05 g/cm的方法来检验。
A、分散性 B、稳定性 C、水化性 D、连续性
325. 由于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 )性能好,所以常应用于钻进时经常发生压差卡钻的地层中。 A、絮凝 B、聚结 C、润滑 D、分散
326. 由于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抗温性能很好,抗温最高可达( )以上,所以常应用于钻井井底温度过高致使水基钻井液难以显效的地层中。
A、150 ℃ B、170 ℃ C、180 ℃ D、200 ℃
第 17 页 共 28 页
327. 关于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受水泥的影响 B、容纳钻屑能力差
C、润滑性差 D、不受碳酸盐、硫化氢的影响 328.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乳化剂是亲油性较强的表面活性剂,其HLB一般在( )。 A、3.5~6 B、7~9 C、7~10 D、1~3.5 329. 当乳化剂是亲油性的活性剂时,HLB( ),形成油包水乳状液。
A、>7 B、<7 C、=7 D、=0 330.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油相的体积分数一般不超过( )。
A、55% B、60% C、65% D、70%
331. 随着高温条件下黏度和切力的( ),在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配方中必须有足量的抗温性强的亲油胶体,以保证钻井液有较强的携带钻屑能力。
A、升高 B、降低 C、稠化 D、聚结 332. 非离子型体系的( )为椰子油烷基酰醇胺,烃链为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2~18。
A、主乳化剂 B、主润湿剂 C、主添加剂 D、主絮凝剂
333.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主乳化剂是石油磺酸铁,则所配成的油包水乳化钻井液属于( )型体系。
A、阴离子 B、阳离子 C、非离子 D、两性离子 334.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pH一般保持在( ),此时乳化剂的效果最好。
A、5.5~6.5 B、6.5~7.5 C、7.5~9.5 D、8.5~10.5 335.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调整黏度和切力的方法之一是加入( )固体颗粒。
A、亲水 B、亲油 C、两亲 D、任意 336.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易受H2S、CO2的污染,使其pH(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337. 在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亲油胶体中,增稠效果最好的是( )。
A、有机膨润土 B、皂类 C、氧化沥青 D、无机膨润土 338. 当乳化剂是亲水性的活性剂时,HLB( ),则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
A、>7 B、<7 C、=7 D、=0
339.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中( )的主要作用是把重晶石和钻屑由亲水固体颗粒变为亲油固体颗粒,以保证重晶石悬浮在钻井液中,钻屑被携带到地面上来。
A、絮凝剂 B、分散剂 C、降黏剂 D、润湿剂
340. 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破乳电压越高,钻井液越稳定,通常要求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破乳电压不低于( )。
A、100 V B、200 V C、300 V D、400 V 341. 如果油包水乳化钻井液的滤液中含水,则应立即加( )进行处理。
A、加重剂 B、稳定剂 C、乳化剂 D、絮凝剂 342. 使乳状液破乳所需的最低电压称为( )。
A、安全电压 B、跨步电压 C、实用电压 D、破乳电压 343. 全油基钻井液在( )中应严防着火。
A、配制 B、使用 C、配制和使用 D、井底 344. 全油基钻井液在清除钻屑时( )。
A、可用振动筛 B、可用除砂器
C、振动筛、除砂器两者都用 D、振动筛、除砂器两者都不用 345. 钻井泵活塞和阀上的胶皮配件最好用( )做成。
A、橡胶 B、耐油橡胶 C、塑料 D、耐水橡胶
346. 井温随着井深的增加而升高,按一般地温梯度计算,( )深井井底温度为150~180 ℃。
第 18 页 共 28 页
A、3 000 m B、4 000 m C、5 000 m D、6 000 m 347. 深井水基钻井液在高温条件下要具有很好的( )和携带、悬浮岩屑的能力。 A、压缩性 B、流变性 C、分散性 D、污染性 348. 按国际上的钻井行业划分标准,井深在( )以上的井称为深井。
A、4 500 m B、5 000 m C、6 000 m D、7 000 m 349. 在常温下越容易水化的黏土,其高温分散作用也( )。
A、越强 B、越弱 C、不变 D、无法确定 350. 在高温条件下,钻井液的黏度、切力和动切力显著上升的现象称为( )。
A、高温减稠 B、高温增稠 C、高温固化 D、高温聚结 351. 钻井液中的黏土颗粒经受高温作用后,其表面活性显著降低的现象称为( )。
A、高温表面钝化 B、高温表面活化 C、高温表面氧化 D、高温表面水化 352.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受高温作用而裂解的现象称为( )。
A、高温交联 B、高温分散 C、高温固化 D、高温降解 353. 在高温作用下,处理剂分子中存在的各种不饱和键和活性基团会促使分子之间发生各种反应,彼此间相互连接,而使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这种现象一般称为( )。
A、高温交联 B、高温分散 C、高温固化 D、高温降解 354. 含有在溶液中容易被氧化和水解的键的处理剂分子都容易在高温下发生( )。 A、高温固化 B、高温分散 C、高温降解 D、高温增稠
355. 黏土颗粒表面和处理剂中的亲水基团在高温条件下水化能力降低,水化膜变薄,从而导致处理剂的护胶能力显著降低,甚至完全失去作用,这种现象一般称为( )。
A、高温解吸附 B、高温去水化 C、高温固化 D、高温胶凝
356. 处理剂分子在黏土表面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因高温作用而显著降低,此现象称为( )。 A、高温解吸附 B、高温去水化 C、高温固化 D、高温胶凝 357. 处理剂发生高温解吸附作用时,钻井液表现出高温滤失量( ),流变性失去控制。 A、剧降 B、剧增 C、不变 D、不确定
358. 由于高温分散、高温钝化、高温降解和高温交联作用所引起的高温胶凝、高温增稠、高温固化、高温减稠等现象,属于钻井液的( )性能变化。
A、不可逆 B、可逆 C、剧增 D、剧降
359. 由于高温解吸附和高温去水化作用所引起的性能变化,属于钻井液的( )性能变化。 A、不可逆 B、可逆 C、剧增 D、剧降 360. 为了研究钻井液不可逆的性能变化,需要做钻井液的( )。
A、恒温实验 B、高温高压流变性实验 C、高温高压滤失量实验 D、加重实验
361. 为了尽量减弱高温去水化作用,处理剂分子中的主要水化基团应选用( )强的离子基团。 A、亲油性 B、亲水性 C、两亲性 D、碱性
362. 在处理剂分子中引入铬、铁等高价阳离子,可增加处理剂在高温条件下对黏土表面的( )能力。
A、吸附 B、解吸附 C、钝化 D、固化
363. 如果处理剂分子中含有易氧化的醚键和易水解的酯键,则处理剂的热稳定性( )。 A、好 B、不好 C、有的好有的不好 D、不影响 364. 铁铬木质素磺酸盐、磺甲基单宁和磺甲基栲胶是良好的深井抗高温( )。
A、乳化剂 B、发泡剂 C、增黏剂 D、降黏剂 365. 磺甲基褐煤、磺甲基酚醛树脂和水解聚丙烯腈是良好的深井抗高温( )。
A、乳化剂 B、润滑剂 C、降滤失剂 D、降切力剂 366. 水解聚丙烯腈抗高温性能很好,抗温最高可达( )的高温。
第 19 页 共 28 页
A、210~220 ℃ B、220~230 ℃ C、230~240 ℃ D、240~250 ℃ 367. 磺化钻井液体系是典型的( )钻井液体系。
A、乳化 B、无固相 C、分散性 D、不分散性 368. 磺化钻井液体系抗温最高可达( )以上。
A、150 ℃ B、160 ℃ C、170 ℃ D、180 ℃ 369. SMC钻井液中,SMC所起的作用是( )。
A、增黏 B、降黏 C、降黏、降滤失 D、加重
370. 将聚合物钻井液和磺化钻井液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类抗高温钻井液体系称为( )钻井液。
A、聚磺 B、三磺 C、聚乙烯 D、聚丙烯 371. 聚磺钻井液体系抗温最高可达( )。
A、150~180 ℃ B、170~200 ℃ C、200~220 ℃ D、200~250 ℃ 372. 聚磺钻井液中的各种聚合物处理剂主要起( )地层造浆的作用,从而有利于地层的稳定。 A、增强 B、加剧 C、抑制 D、分散 373. 深井水基钻井液实验( )。
A、需进行钻井液体系和现场维护管理实验 B、可不做处理剂的选择和pH的确定实验 C、只做黏土的种类和含量的选择实验 D、可不做钻井液维护处理方案实验 374. 正常情况下,测高温高压滤失量时的温度要选取( )钻井液的温度。
A、井底 B、循环 C、井口 D、地面 375. 做恒温实验的温度应选取( )钻井液的温度。
A、井底 B、循环 C、井口 D、地面 376. 由于钻井液使用的处理剂主要为SMP-1、SMC和SMT,故称为( )钻井液。 A、三磺 B、四磺 C、三聚 D、四聚 377. 关于三磺钻井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抗盐至饱和 B、可抗高温 C、可防塌、防卡 D、以上3项都是 378. 三磺钻井液所用的3种磺化处理剂均能有效地降低( )。
A、pH B、固相含量 C、含砂量 D、HTHP滤失量 379. 适当的( )是聚磺钻井液保持良好稳定性的关键。
A、钻屑含量 B、固相含量 C、膨润土含量 D、含砂量 380. 若聚磺钻井液的抑制性变差可加入适量的( )。 A、KCl B、NaOH C、HCl D、H2O
381. 若聚磺钻井液的流动性变差,可调整聚合物的比例和( )。
A、钻屑含量 B、含砂量 C、膨润土含量 D、pH 382. 要求抗高温处理剂在高温条件下( )。
A、易降解、稳定 B、不易降解、稳定 C、易降解、不稳定 D、不易降解、不稳定 383. 要求抗高温处理剂在pH( )时也能充分发挥效力。
A、较低 B、较高 C、为14 D、为13 384. 要求抗高温处理剂在高温下有良好的( )。
A、亲油性 B、酸性 C、亲水性 D、碱性
385. 井壁不稳定是指钻井或完井过程中出现的井壁坍塌、缩径和( )等3种基本形式。 A、地层水化 B、地层膨胀 C、地层压裂 D、地层倾斜
第 20 页 共 28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钻井液工高级理论知识试卷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