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医李源生针拔法治疗脑胶质瘤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取穴:百会穴直上1.5寸处取穴,或于头部正中线入前发际3.5寸处取穴。

主治:癫痫,头晕,目眩,头顶痛,鼻窦炎,眼红肿痛。 针刺法:90度平刺,向前或向后进针0.5-1寸。或30度斜刺,进针0.3-0.5寸。

(5)囟会(xin hui)。 别名:顶门。

取穴:正坐,于头部中线入前发际2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目眩,颅内水肿,癫痫,嗜睡。

针刺法:90度平刺或30度斜刺,平刺进针0.3-0.5寸,斜刺进针0.5-1寸。

(6)上星。 别名:鬼堂,明堂,神堂。

取穴:正坐,于头顶部中线入前发际1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癫痫,目赤肿痛。

针刺法:90度平刺或30度斜刺,平刺进针0.3-0.5寸,斜刺进针0.5-1寸。

(7)神庭。 别名:发际。

取穴:正坐,于头部正中线入前发际0.5寸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癫痫,角弓反张。 针刺法:90度平刺或30度斜刺。 注:为督脉,足太阳,足阳明之会。 (8)眉冲。 别名:小竹。

取穴:从眉头直上,入发际0.5寸,当神庭与曲池之间取穴。 主治:癫痫,头胀痛,眩晕,复视。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 (9)曲差。 别名:鼻冲。

- 6 -

取穴:在神庭旁1.5寸,入发际0.5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目眩,目胀痛,复视。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或30度斜刺0.5-1寸。 (10)五处。

取穴:曲差直上入发际1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癫痫。 针刺法:90度平刺0.5-1寸。 (11)承光。

取穴:在五处后1.5寸,五处与通天穴之间取穴。 主治:头痛,目眩,呕吐烦心,目视不明。 针刺法:90度平刺0.5-1寸。 (12)通天。 别名:天白,天伯。

取穴:在承光后1.5寸,承光与络却之间取穴。 主治:头痛,火重,眩晕,口歪,颈项转侧难。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或30度斜刺0.5-1寸。 (13)络却。 别名:强阳,脑盖。

取穴:在通天后1.5寸,距督脉1.5寸处取穴。

主治:眩晕,耳鸣,口恶,癫痫,复视,项肿瘤,脑肿瘤。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或30度斜刺0.5-1寸。 (14)头维。 别名:颡大。

取穴:当鬓发前缘直上入发际0.5寸处取穴,距神庭4.5寸。 主治:头痛,眼痛,颅压增高症,目眩,复视。 针刺法:90度平刺,针尖向下或向后斜刺入0.5-1寸。 (15)本神。 别名:直耳。

取穴:神庭旁开3寸,入前发际0.5寸处取穴。

- 7 -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颈项强痛,半身不遂。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或30度斜刺0.5-1寸。 注:为足少阳,阳维之会(《甲乙经》) (16)头临泣。

取穴:在前额,当瞳孔直上入发际0.5寸处,与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痛,耳聋,热病。 针刺法:90度平刺0.5-1寸。

注:为足太阳,少阳,阳维之会(《甲乙经》) (17)目窗。 别名:至营。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脑部水肿。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或向前或向后斜刺0.5-1寸。 注:为足少阳,阳维之会(《甲乙经》) (18)正营。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2.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头晕,目眩,齿痛。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向前或向后30度斜刺0.5-1寸。 注:为足少阳,阳维之会(《甲乙经》) (19)乘灵。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上4.0寸,头正中旁开2.25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鼻渊,鼻衄。

针刺法:90度平刺0.3-0.5寸,向前或向后30度斜刺0.5-1寸。 (20)神聪。 别名:四神聪。

- 8 -

取穴:正坐,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处取穴。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偏瘫,脑积水或水肿,大脑发育不全。

针刺法:90度平刺0.5-1寸。 2. 头针穴名标准化图谱(图1-4)

图1 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图 图2 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图

图3 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图 图4 头针穴名标准化方案图

3. 头针针具规格。

头针疗法使用的医疗器械为医用不锈钢针灸针,标准规格为:直径Φ0.35mm×长50mm×20根/包。

药店与医疗器械商店均有销售。

4. 背穴拔罐(医用真空罐)疗法治疗脑胶质瘤的穴位构成 [6]

- 9 -

督脉经穴(计28穴),取其中13穴 (1)大椎。

拔罐定位:在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正坐俯头,当平肩中点,即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陷中取之。

主治:热病、癫痫、头痛颈强、风疹、中暑、霍乱、呕吐、黄疸。

操作:真空罐小劲提拉至20分钟,中劲提拉至40分钟,总留罐60分钟至起绿豆样小水泡。起罐时用头针刺破小泡排放血脓状体液。

(2)陶道。

拔罐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正坐俯头,按取第一椎节之下,即第一、二胸椎棘突之间陷中取之。

主治:头痛、颅压增高症、癫痫、脊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痛、疟疾。

功效:通络、止痛、平喘化瘀。 操作:同大椎穴操作法。 (3)身柱。

拔罐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取穴:正坐略俯,按取第三椎节之下,即第三、四胸椎棘突之间陷中取之。

主治:痈肿、癫痫、身热头痛、头胀、咳嗽、气喘、脊背强痛。 功效:化痈、祛肿、祛风散结、镇惊、平喘。 操作:同上。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医李源生针拔法治疗脑胶质瘤在线全文阅读。

中医李源生针拔法治疗脑胶质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2652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