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优访谈第二十二期:国学国艺班走俏 你会不会选?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0-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国学国艺班走俏 你会不会选?

——专访华艺寻根堂总经理王光明

专访华艺寻根堂总经理王光明

核心提示:从苏大“汉服女孩”的报道,传统文化渐渐步入人们的视线。近年来,国学国艺教育热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面对各种各样的国学国艺班,不少年轻的家长一脸茫然,国学国艺教育到底要传递给孩子什么?参加价格不菲的培训班到底有用吗?请看本期《优访谈》。

主持人: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一期的《yo访谈》!今天我们请到的是华艺寻根堂的总经理王光明,王总您好!和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王总: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第 1 页 共 1 页

传统文化悄然回归

主持人:随着《苏大“汉服女孩”3年来坚持穿汉服上课》的报道的广泛传播,汉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越来越频繁地走进公众的视线,这是否代表传统文化正在逐步回归?

王总: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范畴也是非常广泛的。“汉服女孩”3年坚持穿汉服,可能是有民族文化复兴的情结,也可能是她被汉服的美所吸引。近几年来,关注传统文化的人越来越多,受众的层面各不相同。例如,一些企业家关注国学,他们从中获取的是管理的方法与智慧,而普通老百姓获得的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孩子则能够从中获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更多的正能量,这些都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良好践行。

主持人:对于“苏大坚持汉服女孩”的行为,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这是保护传统文化的身体力行,也有人认为现代人应该有现代人的样子,对此您的观点是什么?

王总: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首先从服饰礼仪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是非常注重仪式感的。礼仪是一种内心的洗礼,是与自己的祖先对话的一种方式。当然,日常生活和仪式就不相同了,就像西方的婚礼,男士需要穿晚礼服,女士身着洁白的婚纱,而日常生活则不会这样穿。再如春节,家家户户要放鞭炮,我们践行这样的习俗,但却非生活的常态。

我们看到包括这个女孩子在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汉服,崇尚传统文化,从一个人的喜好发展成为许多人的喜好,就会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喜好汇集在一起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的推动力,同时带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所以说,年轻人的这种行为是文化回归的标志,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关注传统文化并从中受益。

主持人:您认为传播和践行传统文化的意义何在?

王总:首先,从精神层面来讲,传统文化能够给现代人传递一种正能量。中国文化无论是文学形式还是艺术形式,都给人一种沉静的感觉,而现代社会浮躁几乎成为一种通病,以“静”的文化为引导能达到一种平衡。像之前流行的于丹《论语》心得,都是从传统中攫取处事的道理,而对现代人的行为作出指导和规范。现代人发现并遵循其中有益的部分,相对

第 2 页 共 2 页

应地进行调节,正是吸收其中的正能量。

其次,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客观来讲,对于传统文化越重视的地方经济越发达。以西方为例,他们的经济很发达,同时他们靠宗教信仰而形成的民族凝聚力也十分强大的。一个国家要想发展,民族的凝聚力和敬畏感是很重要的,通过信仰凝聚在一起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人心向正的力量。我们国家也在提倡正能量,这种正能量的前提就是统一的价值观和在文化层面上的精神的凝聚,传统文化是我们凝聚力形成的一个最好的核心力,让大家都有一个做事的法则和道德的标尺,西方靠宗教,中国就应该依靠一种民族的向心力,靠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再次,是传统文化的实用性。很多商界和政界人士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将其融入管理当中,以达到和谐。大家能有一个大家有一个共同道德的准绳,对于传递正能量也是意义非凡的。

华艺寻根堂总经理王光明

知识可以随时更新,智慧体系固有不变

主持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延续到了教育层面,自上世纪90年代,国内再掀

第 3 页 共 3 页

国学热潮,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大中城市开设国学班、开展国学教育:诵国韵,习礼仪,甚至穿汉服、拜孔子,对此现象您是怎样看待的?

王总: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并且希望这种情况能够成为一种常态。家长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可促使了传统文化的回归,而孩子从小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最重要的建立一种正确的价值观,在做事情是会有一个准则,明确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国内做传统文化机构越来越多,但前提是要做的规范和正统,在此基础上一定是越多越好。大家共同推动潮流的发展,我们期待看到百花齐放的场景。

主持人:教孩子学国学国艺,到底要传递给孩子什么?

王总:中国文化解决的是思维方式的问题,对于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很大。现在很多人会选择让孩子出国留学,让孩子能有机会接触西方的文化,但西方更多的是教给孩子知识,但知识是可以随时更新的,智慧体系却是固有不变的。这有点像治病,西药见效快,中药能除根。现在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学习国学,更多的是将国学和国艺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国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两者有机结合的方式能让孩子更快的掌握,家长也能看到成果并产生兴趣。

主持人:相比与现代教育,国学国艺教育有什么不同?它到底能够给孩子带来什么?

王总:传统文化能够教给孩子为人处世的道理。国学主要是分为儒家和道家两个派别,儒家讲究的是一种本位精神,任何事情都要按照一定的法则和社会规范去进行,而道家则讲究变通,主导无为而治的方式。当我们步入社会,对于那些不按照规则进行的人,会有很多不适应,那么国学则是教给我们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首先接触儒家思想,接受做事情的基本原则,再接受道家思想,处事变通的方式,即所谓的“外圆内方”,这样才是一个在社会生态系统当中能够游移自如的人。

国艺教育,包括现在在节日举办的传统仪式。利用孩子好奇的心理,让他们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仪式,既能得到自然知识,又能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想。通过这些形式,让孩子感受到中国人的智慧。

第 4 页 共 4 页

王老师与主持人交谈中

在现有教育环境中最大限度攫取营养

主持人:每一个热点的兴起都会免不了引起质疑,有人质疑在没有了传统文化的语境,古文艰难,孩子们对于知识的领悟程度有限,作用也不大,对此您怎么看?

王总:这还是要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是什么,现代人已经没有必要用它来进行交流了。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方便我们和古代先贤进行智慧交流,我们用它来品味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交流价值是现代的白话文所不能够替代的,就像将中国的经典著作翻译成外文,只能翻译梗概,却很难保留其美感和价值了。

不仅如此,也有人提出传统文化不适应现代社会了,应当摒弃,这就是现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误解。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小时候强调记忆,孩子在小时候所有的四书五经学会背就可以了,老师不用讲,这些道理到了他长大成人,步入社会之后,他会自己把所学的东西提取出来,去一一对应,这就是一种传统的正确的思维方式。让孩子多去记忆,道理让孩子随着成长慢慢去发现,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会建立一定的思维体系。所以,传统文化的效果是慢慢凸显的。

第 5 页 共 5 页

主持人:怎样让国学教育与现代社会相衔接?

王总:教育部门现在也在不断地进行摸索,在把传统文化植入到现代教育当中去,把国学课程引进课堂。现代教育更多的是偏向于带来知识,而传统文化更加注重思维体系和价值观的养成。要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体制相结合,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多样性,既能够既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又能够学习现代社会的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来说,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具有两面性的,比如,中国的应试教育有弊端,当然也有积极的一面。很多人会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学得很多知识是没有用的,但是数理化的课程培养的是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文史哲学培养的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正是应试教育的妙处所在。知识是会过时的,但是智慧是不会过时的,应试教育会有一些传统文化教学的影子,教的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你自己一辈子固有的一种财富。大学里学的是一种学习方法,他培养的是一种自学能力。

中国现代教育挺符合中国人的哲学思想的,凡是都有两面性,你要积极去获取体制中正面的能量。作为家长来说,不能够改变现状,但能够将现状利用到极致,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把环境中最有优势的部分吸取来。

国学国艺教育在质疑中不断成长

主持人:目前市场上国学国艺培训机构质量参差不齐,甚至近几年来出现了一些私塾,没有统一教材,师资力量令人堪忧,对此您怎么看?

王总:对于这种实践,还是要从多方面看待。作为私塾,其本身已经脱离了教育体制了,对于这些实践者的勇气,我还是相当佩服的,从长远来看会是一个好的实践,但从孩子个体来说,我觉得是有点冒险了。市场上的国学国艺班非常多,质量也参差不齐,作为一家培训机构,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将正能量传递出去,把传统文化的养分供给到现代社会生活中。

第 6 页 共 6 页

主持人:国学国艺教育收费不菲,不少家长觉得价钱太高,国学教育是所谓的“富人教育”吗?

王总:一方面,我觉得大家应当更理智的看待这件事情,不能说国学教育一定是高价位的,这不是绝对的。任何事情都是分层次的,以钢琴教育为例,到了高层次花费也不低,同理西方的贵族学校,花费也不低,所以不要以点带面,将其定义为“富人教育”。凡是都有高低层次之分,既是分层的话,那么普及性的和高端的就都应该存在。

另一方面,国学可能由上而下来影响可能更好一些,文化现象由高向低推行的话可能更好推行,让大众形成一种崇尚的心态,更有利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推行。

主持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是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的观点,现在走俏的国学国艺教育也正是在践行“西学”为“中体”服务的思想。国学国艺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给孩子一个做事的准则和指向,其价值远远大于手边即得的知识。未来是过去的延续,过去是未来的财富。国学经典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不妨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怀着现代人的激情,从浩瀚国学国艺中多汲取一点精神食粮。

非常感谢王总做客《优访谈》与我们分享有关国学国艺教育的一些观点。相信大家看

第 7 页 共 7 页

完本期内容后,一定会对国学国艺教育有一个新的认识,感谢您的关注,同时也感谢王总的参与,《优访谈》与您下期再会!

第 8 页 共 8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优访谈第二十二期:国学国艺班走俏 你会不会选?在线全文阅读。

优访谈第二十二期:国学国艺班走俏 你会不会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2639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