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孔令功 联系方式 15833413217
工作单位 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东亚飞蝗研究概况
1 简介
东亚飞蝗学名 manilensis(Meyen)属直翅目,蝗总科,咀嚼式口器。分布在中国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海各省,西至四川、甘肃南部。东亚飞蝗在自然气温条件下生长,一年为两代,第一代称为夏蝗,第二代为秋蝗。一生分为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成虫善跳,善飞。蚂蚱为药食两用昆虫,蚂蚱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蚂蚱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蚂蚱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蚂蚱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类餐桌上已由鸡鸭鱼肉等传统型转为绿色野味型,蝗虫营养丰富,肉质鲜嫩,味美如虾,在香港等地具有“飞虾”的美称,是各国人民的喜食佳品,在美国还举行“昆虫宴”招待贵宾,其中就有蝗虫。据报导,有些肥胖和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目前多趋于食用昆虫,意欲达到减肥祛病之目的。随之而来的有些国家和地区都相应的兴起昆虫食品。用昆虫做菜,或制成罐头、饼干、雪糕等食品,十分畅销。
2材料与方法
研究试验地为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实训基地(河北香道食品有限公司),现有实验标本存放于广平县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生物标本馆。
2.1建棚
2.1.1做好建棚前的准备工作
(1)地形要求:建棚以东西走向,地形必须地势较高,排水通畅,光照适宜,防止地势低洼夏季雨水过大而浸泡种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地面处理:建棚前对地下害虫(如蝼蛄、蜘蛛、蚂蚁等)进行综合防治,杜绝此类害虫在棚内生长繁殖。防治方法:蝼蛄可用灯照结合大水平灌的方法进行人工捕捉。蚂蚁采取化学防治方法,用一次性针管吸取甲胺磷、敌敌畏稀释液注入蚂蚁洞内即可。
2.1.2建棚材料及方法
(1)建棚所需材料:竹竿、竹片、木棍、纱网、拉链等。
(2)建棚方法:建议建造拱形棚,其抗风能力强,结构简易。规模因地制宜,棚长一般不超过 15 米,宽不超过 5 米,高 1.8 米,以便于投喂饲草、清棚、捕捉成蝗等。间隔一米用两根 4 米的竹片做成拱形顺序延伸,再用木棍、竹竿等材料连接在一起,然后用纱网罩上。在与地面接触边沿部分挖出 15cm 深、10cm 宽的边沟,将纱网绷紧,埋深踩实即可。在棚的一端留门口,用拉链或粘条封上。 2.2标本制作
2.2.1采集昆虫标本常用工具
标本采集与制作的主要工具有:毒瓶、捕虫网、采集包、采集箱、诱虫灯、试管、镊子、三角纸包、棉塞等。 2.2.2制作昆虫标本常用工具
昆虫标本的制作工具主要有:昆虫针、展翅板、泡沫板、三级台、压条、大头针等。在其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例如:
(1)昆虫针按照粗细分为不同的型号,常用的有0、1、2、3、4、5号六种,不同的昆虫要用不同的昆虫针。针在昆虫上插的位置也不同,其中直翅目要插在前胸背板中央偏右侧的位置上,鞘翅目插在右鞘翅左上角。昆虫背部距昆虫针顶0.8毫米左右。
(2)展翅板、泡沫板之间的缝隙要能刚好容下昆虫为准,且把大小相近的昆虫放在同一个展翅板展翅。
(3)三级台:高2.4厘米,三个台级分别高0.8厘米。 (4)压条的位置要距昆虫胸0.5毫米左右,以便于整姿。 (5)大头针斜插在压条上,压住展翅昆虫的前后翅。
3 结果与分析
1生长过程
在邯郸市广平县属典型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随着四季的明显交替,依次呈现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4℃,最热月份(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42.5℃,全年年日照2557小时。由于邯郸市的地理优势东亚飞蝗可以一年三代,每代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时间多少根据当地的气温而定,从4月中旬开始到10月下旬结束。一生有五次蜕变的过程,每次蜕变的时间间隔一个礼拜左右,第五次蜕皮之后变为成虫,开始交配产卵。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 10cm 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
在24℃左右,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若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幼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2体态特征
2.1 蝗虫的身体分部
蝗虫的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黄褐色,全身可分为头、胸、腹3部分,胸部又分为前胸、中胸、后胸3部分,腹部共有11节。 蝗虫的具体形态结构如下
(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头部的主要结构有触角、眼和口器
蝗虫的头部
触角:1对,丝状、分节,是感觉器官,有触觉和嗅觉作用。 眼:蝗虫具有1对复眼和3只单眼。
复眼:位于头部上部,左右两侧各1只,较大,是由很多小眼组成,是主要的视觉器官。
单眼:位于复眼和触角中间各1只
(2)胸部由3节组成,分别着生有3对分节的足和两对翅,前翅为角质,后翅为膜质。是昆虫运动的中心。
(3)腹部一般有11节组成,末端生有外生殖器,有的具1对尾须,是昆虫的新陈代谢和生殖中心。
(4)昆虫体壁高度骨质化,称为“外骨骼”。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散失。外骨骼不能随着蝗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所以在蝗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多次蜕皮。
2.2各个时期体态特征
卵雄成虫体长33~48毫米,雌成虫体长39~52毫米,有群居型、散居型和中间型 三种类型,体灰黄褐色(群居型)或头、胸、后足带绿色(散居型)。头顶圆。颜面平直,触角 丝状,前胸背板中降线发达,沿中线两侧有黑色带纹。前翅淡褐色,有暗色斑点翅长超过后足股节2倍以上(群居型)或不到2倍(散居型)。胸部腹面有长而密的细绒毛,后足股节内侧基 半部在上、下降线之间呈黑色。胸足的类型为跳跃足,腿节特别发达胫节细长,适于跳跃。卵囊圆柱形,长53~67毫米,每块有卵40~80余粒,卵粒长筒形,长4.5~6.5毫米,黄色。第五龄蝗蝻体长26~40毫米,触角22~23节,翅节长达第四五腹节,群居型体长红褐色,散居型体色较浅,在绿色植物多的地方为绿色。
3食性
喜食湿润肥厚的叶子,最常见的为墨西哥玉米草。还有小麦、玉米、高粱、粟、水稻、稷等多种禾本科植物、甘薯、空心菜等。。也可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在一到三龄以新鲜的植物嫩叶和麦麸为主,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每只蝗虫一日食物以身体重量的二倍为宜。
4.营养成分
(1)蛋白质:有关研究表明:蚂蚱的蛋白质含量极高,占其干物质的比例平均为68.22%,远远超过猪肉、牛奶、鸭、鸡蛋等常用肉食的蛋白含量。
(2)脂肪:蚂蚱脂肪的平均含量为7.1%,可贵的是:蚂蚱的油脂质量很高,其油脂质量高于菜籽油,与花生油接近。 (3)糖:蚂蚱的糖含量平均为1.48%。
(4)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蚂蚱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包括镁、铁、锌、铜、锰、锶等。其中、铁、铜、锰的含量远高于鸡蛋、猪瘦肉、鱼虾和海蟹。尤其是铜、锰的含量十分丰富,分别是猪瘦肉的35倍和19倍。
(5)维生素:蚂蚱的维生素含量有两个特点--(1)种类多: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维生素E。(2)含量高:比鸡蛋和猪肉中的维生素含量都高,对比如下:
参考文献
[1] 忻介六,杨庆爽,胡成业.昆虫形态分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 彩万志,庞雄飞,花保祯.普通昆虫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3] 郑哲民,夏凯龄等.中国动物志(昆虫纲 第十卷 直翅目 蝗总科 斑翅蝗科、网翅蝗科.科学出版社
[4] 严静君,徐崇华,李广武.林木害虫天敌昆虫[M].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 [5]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 谭娟杰,虞佩玉,李鸿兴.中国经济昆虫志 鞘翅目 叶甲总科(一) 第十八册[M].科学出版社,1980
[7] 王绪捷,徐志华,东绪曾等.河北森林昆虫图谱[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8-24
[8] Harz,K 1975.The Otrhoptera of Europ .vol.Ⅱ.Dr.W.JUNK B.V.Publishers.The lfague.509-532 [9]
Otte.D.1994.Orthoptera
Species
Files.Number1.Crickets.The
Orthopterists’ society and the Academy of Natural Science of Philadelphia pp.23-26
[10]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主编.中国农业昆虫(下册)[M].北京:农业出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东亚飞蝗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