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评价策略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之我见
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V10版本,第二模块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介绍了多元评价策略。这些评价策略能够为师生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每一种策略都有独特的方法和工具。问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它们的不同目的,它们是如何被构造的以及评价的结果用于什么。但是,理解这些,对于初次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谈何容易!
所有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教师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虽然整个培训过程没有了主讲教师的夸夸其谈,完全以放羊式的自主学习、小组学习为主,但是,所有教师都“自发”的忙碌着、思索着、交流着、讨论着,有的教师甚至废寝忘食、挑灯夜战,整个培训过程下来,收获颇多,获益匪浅。为什么会这样?这正是因为英特尔外来教育整个培训过程恰当、合理运用了多元评价策略!
下面笔者结合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的主要环节、活动,谈一谈培训中是如何应用多元评价策略的,希望能够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评估学生的需求
评估学生需求的评价策略,主要是在教学之前使用,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原有经验、技能、态度和错误的理解的主要方式。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是建立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合理应用评估学生需求的策略,有助于准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可以协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要学习的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修改自己的单元设计方案、开展教学活动。常用的评估学生需求的方法有:图形组织者、K—W—L图表、头脑风暴等。
1. K—W—L图表
老师们应该记得,培训开始之前,主讲教师通过百会格格共享了一个“K—W—L表”,让所有参训老师填写“关于新课程改革,你知道些什么”、“关于新课程改革,你还想了解些什么”、“在本次培训中,你学到了什么”。这就是主讲教师在进行本次培训的学前需求评估,用以了解每位参训老师的基本情况。
“K—W—L”图表,即“已知—想知—学知”图表,能够帮助学习者思考他们对主题知道了什么,注意自己想知道什么,最后记录下来学到了什么,以及还要学什么,沟通了学习者原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习者开展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有助于激发学习者主动学习的欲望,使学习者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更有针对性。
2.头脑风暴与图形组织者
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常用的了解学生需求的方式之一就是头脑风暴,例如,在进行国粹京剧教学前,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京剧的了解,数学课上学习“升”的单元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升”的了解等。图形组织者也是常用的了解学生需求的方法之一,例如,让学生制作“光合作用”的概念图,制作“面积”的概念图,可以用来了解学生对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的修改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
二、鼓励自主与合作
几乎所有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的老师都“自发”的忙碌着,他们从早忙到晚,从晚忙到深夜,完成一个活动后马不停蹄地进入下一个活动,完成一个模块后毫不迟疑地进入下一个模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老师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我们的孩子,更因为我们老师渴望深入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方法,但是,很重要的原因是,英特尔未来教育整个培训过程合理地应用了鼓励自主与合作的评价策略。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开展小组合作的评价方法主要有:项目计划、自我评价与反思、同伴反馈、小组观察等,英特尔未来教育V10培训中是如何应用这些评价方法,来促使参训教师心甘情愿的学习的呢?
1.项目计划
培训活动开始不久,主讲教师便告知参训老师,本次培训活动最终要完成一份单元设计方案,并在教学中付诸实施,请参训老师从课程平台的讨论区自行下载《单元计划模板》、《单元作品集评价量规》,随后简要介绍了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参训老师明确培训的目的,有助于每位老师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努力的方向,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设计达成学习目标的策略。
在这里,主讲教师运用了“项目计划”方法,来鼓励参训老师有效开展自主学习。“项目计划”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允许学习者(小组)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小组)识别学习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策略,安排项目实施进度,制定评价标准等等。由于学习者参与了项目实施计划的制定过程,因而有助于学习者保持积极的自律,反过来也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热情。
2.自我评价与反思:自我评价与反思给学生提供评价他们自己的进展状况、思维和学习情况并且反思改进的方法的机会。
3.同伴反馈:同伴反馈可以使学生通过评价同伴的工作,帮助他们对高质量工作的特征烂熟于心。
三、监控进展状况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完全是一种“放羊式”的自主学习,但是主讲教师却能对每位参训老师的学习进度了如指掌,让参训老师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学习,而且能够对参训老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这主要得益于监控学习者学习进度策略的合理应用。监控学习者学习进度的方法主要有:非正式的观察和随堂记录、学习日志、进展评价问题列表、进展报告、项目例会和讨论会等。
1.进展评价问题列表
参训过程中,老师们会发现,在网络课程(电子书)的关键内容处,或链接讨论区,让老师们参与有关讨论,或提供在线笔记,让老师们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而且此次V10培训,在每一模块学习完成后,新增了模块测验。老师们参与讨论、记笔记,完成模块测验等情况,都如实记录到课程平台中,主讲教师能够随时调阅有关内容,这是主讲教师为监控学习进度采取的最主要的方法,即进展评价问题列表。
教师在设计基于项目的学习时,可以巧妙地在项目活动的各环节设置一系列问题,形成进展评价问题列表,并要求学生必须按要求完成项目中的各种问题,这样教师就可以通过查看进展评价问题列表了解学习者(小组)项目学习开展情况。
2.项目例会和讨论会
培训这两天,几乎在每一个关键活动结束之后,主讲教师都会组织全班展示,例如,团队建设滞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小组Logo,讨论21世纪核心技能、课程标准、学习目标、框架问题、多元评价策略之间的关系后也进行了全班展示,主要讲师正是在运用这种方法来监控参训老师的学习进度,督促老师们抓紧时间完成有关学习任务。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习者通常需要完成一系列任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重要任务完成后,组织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会(项目例会)和讨论会,一方面监控学生的学习开展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有针对性的指导。
3.学习日志
每天培训结束之后,主讲教师都会要求每位参训教师以博客日志形式,记录自己每天的收获、困惑等信息,这是也监控学习进展情况的主要方法之一。
4.进展报告
这种方式在网络核心课程的学习中应用得比较多,参加网络核心课程学习的老师,每完成一个学习活动的学习,系统要求参训教师主动报告自己的学习进度(参见下图)。
四、检测理解能力,鼓励元认知
英特尔未来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和21世纪核心技能。但是,我们都知道,人是有惰性的,更不用说尚未成年的学生。在“放羊式”的学习环境中,如果没有适当的策略、方法来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元认知,很可能造成事倍功半、适得其反,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21世纪核心技能,就连一直强调的“双基”目标都无法达到!可喜的是,英特尔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用于检测学习者的理解能力、鼓励元认知,它们是反思日志、有组织的观察和面谈、非正式的提问、笔试等。
1.反思日志
反思日志是学习者对学习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进行系统思考,建构个性化理解的结果,也是学习者对提示问题进行系统思考的结果,因此是检测学习者理解力的有效手段。参加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参训老师及时针对每一模块问题撰写反思日志,是老师们加深自己对有关问题的认识、梳理自己思路的绝佳方法,而且也是主讲教师检测参训老师对有关问题理解情况的有效方法之一。
2.有组织的观察和面谈
安排对个人或小组的面谈来检测理解能力时,必须要求学习者对他们当前的理解做出解释并说明理由。有组织的观察与此类似,但是主要用于技能、进程和绩效的评估。在培训过程中,主讲教师时不时的走到个别参训老师(小组)前,进行个别交流,这正是主讲教师在深入了解我们的学习情况。其实,这一方法,也是我们老师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老
师们经常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时走到他们身边,看似无意的随便聊聊。
五、展现理解力和技能
展现学生理解力和技能的评价属于一种终结性评价,评价方法有:作品、绩效、学习档案袋、学生主持的例会等。
1.作品:作品主要是指,学习者创造的、展示其学习状态的学习成果,如小论文、电子板报、模型等。此次学习我们最主要的作品是完整的单元作品,阶段性的作品有项目小册子、介绍我的单元演示文稿、学生范例等,所有这些都是展示我们老师对有关学习内容理解程度的最有利证据。
2.绩效:绩效是指由学生展示并有助于显示其学习的实证、作品和事件,如演讲、辩论会、课本剧、舞蹈等。
3.学习档案袋:学习档案袋使得对学生的学习进展、过程以及绩效的评价突破了时间限制。
4.学生主持的例会:学生主持的会议要求学生们通过与家长分享目标、作品、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方式来组织和交流其学习心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多元评价策略在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中的应用之我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