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本位制 C、金银复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C、1950年 D、1951年
3、某公司以延期付款方式销售给某商场一批商品,则该商场到期偿还欠款时,货币执行()职能。
A 支付手段 B 流通手段C购买手段 D贮藏手段 4、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
A、1分 B、1角 C、1元 D、10元
5、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A、上升20% B、下降20% C、上升25% D、下降25% 6、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产生于() A.南唐 B.北宋 C.元代 D.明朝 7、信用货币是以一定的债权债务关系为基础的货币,主要指()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国家纸币D.银行券 8.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具有的特点() A.自由铸造 B.无限法偿C.有限法偿D.足值货币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代用货币是由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中介性、过渡性的货币形态 B、代用货币体现了一定的信用关系,具有信用货币的特征
C、代用货币作为足值货币的价值符号,其本身的内在价值等于其额定货币价值 D、代用货币可以和足值货币等价交换 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 B、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的特征
C、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
D、现代信用货币都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而发行的,所以,不会出现贬值现象
1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代用货币D、电子货币 12.典型的银行券属于()类型的货币。
A、实物货币B、信用货币C、代用货币D、电子货币
13.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如果金银的法定比价为1:10,而市场比价为1:12,这时充斥市场的将是()。
A、金币B、银币C、金币和银币D、纸币 14.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金块本位制 15.在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的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 A、呈正比B、呈反比C、相一致D、不一致
16.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的名义价值()其实际价值。 A、高于 B、低于 C、等于D、不确定 17.最早实行金币本位制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
18、经济学家认为易货贸易不具备现实性,并非是指易货不可能存在,而是说()。
A.易货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B.易货在今天的社会没有用武之地 C.易货交易不可能改善参与交易人的境况 D.上述所有选项都正确
19、如果香烟作为交易媒介、记账单位和价值储藏手段,那么香烟的功能就类似于()。
A、银行存款B、准备金C、货币D、可贷资金
20、如果出售某种资产的交易成本上升,这种资产就变得()。
A、价值更高B、流动性更强C、流动性更弱D、更加类似货币 21、金属货币制度的基础是()。
A 货币单位 B 货币金属 C 金准备 D 货币发行和流通 22、牙买加体系开始承认()的合法性。
A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B 美元与黄金挂钩 C 固定汇率制度 D 浮动汇率制度 23、1999年1月1日,()。
A 国际货币体系恢复固定汇率制度 B国际货币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 欧元正式启动 D 英镑消失 24、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25、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
A、银本位制 B、金银复本位制 C、金铸币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26、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E、便于携带
2、在学校你可以用学生卡买饭、上网等,每次购买后,卡内的余额会相应减少,学生卡的功能类似()。
A、信用卡 B、商品货币 C、借记卡 D、准货币 E、储值卡 3.货币的职能有()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E.兑换手段 4、下列关于金属本位货币的阐述正确的有() A.是一国的基本通货 B.是一国的惟一通货
C.可以自由铸造 D.具有无限法偿能力 E.是足值的货币 5.下列对于金属辅币的理解哪些正确。()
A.日常零星交易和找零用 B.有限的法定支付能力
C.其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D.可以与本位货币兑换E.是贱金属铸造的 6.目前,信用货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贵金属B.现金 C.银行存款 D.股票 E.金融债券 7、下述内容,哪些属于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A.商品标价 B.企业亏损额 C.公务员工资标准 D.GDP增长率 E.国家税收总额 8.下述行为,哪些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A.超市购物 B.饭馆就餐付账 C.企业缴纳税款 D.买票逛公园 E.买卖股票
9、银行券作为足值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形态货币,其主要特征是()。 A、其内在价值等同于额定价值 B、银行券由银行发行并可以随时兑现 C、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 D、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发行 10、下列哪些活动反映了货币的交易媒介功能
A、你用银行卡缴纳学费
B、你买了件毛衣,准备寒假回家时送给妈妈 C、如果香蕉作为货币,那么货币就不具备这个功能 D、朋友送你一个漂亮的存钱罐,你把零钱放进去
E、你准备利用以旧换新买个手机,你认为在苏宁电器买手机更便宜 11、货币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表现在()。
A.税款交纳 B.贷款发放 C.工资发放 D.商品赊销E.赔款支付 12、在很多游戏厅里,金属硬币可以用来玩游戏,但不能在其他商店里买东西。为什么金属硬币不能像人民币硬币一样作为货币流通
A、金属硬币太大,不容易运输B、金属硬币容易丢失
C、金属硬币不能被广泛接受D、金属硬币不是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E、金属硬币不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 13、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 A 货币材料 B 货币单位 C 货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 D货币的支付能力 14、货币的基本职能包括()。 A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5、代用货币是()。
A纸质货币B 不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C 可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D只能有国家发行的货币 16、信用货币是()。
A 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B 不可兑换成金属货币的货币 C 金属货币D 债务型货币
17、货币形式的演化经历了()等阶段。
A 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 代用货币 D信用货币 18、金属主币具有()性质。
A 自由铸造 B 私自熔化C 无限法偿 D 有限法偿 19、商品价值形式的演变经历了()等几种形式。
A 简单价值形式 B 扩大价值形式C 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价值形式 20、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的是()。
A 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B 美元与黄金挂钩 C 固定汇率制度 D 浮动汇率制度 21、目前,重要的国际性金融组织包括()。
A 花旗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银行 D国际开发协会 E国际金融公司 22、信用货币包括()
A、银行券 B、支票
C、活期存款 D、股票E、定期存款 23、货币支付职能发挥作用的场所有() A、赋税 B、各种劳动报酬 C、国家财政 D、银行信用E、地租 24、信用货币制度的特点有() A、黄金作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B、贵金属非货币化
C、国家强制力保证货币的流通 D、金银储备保证货币的可兑换性 E、货币发行通过信用渠道
25、下列信用流通工具中,属于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的有( )。 A.商业票据B.储蓄存款
C.国库券D.定期存款E.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三、判断题
1、最早的货币形式是金属铸币。()
2、金铸币本位制在金属货币制度中是最稳定的货币制度。() 3、劣币驱逐良币律产生于信用货币制度的不可兑换性。() 4、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
5、信用货币制度下金银储备成为货币发行的准备。()
6、货币的产生源于交换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商品内部矛盾的演变。() 7、金属货币自由铸造制度的意义在于使铸币价值与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8、人民币制度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9、既然支票可以用来购买商品和支付服务,那么经济学家就认为支票账户存款属于货币。 10、与其他所有资产相比,货币能够更为迅速和便捷地进行交易。于是,货币是具备流动性的。
11、既然货币的价值与物价水平正相关,那么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就是很好的价值储藏手段。
12、纸币得到发展是是因为它的运输成本比商品货币低。 13、在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可以自由铸造与自由熔化。 14、代用货币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 15、信用货币不能兑换成金属货币。 四、简答题
1、货币形式的演变有何形态?流通了几千年的金属货币被纸币和存款货币取代为什么是历史的必然?
2、货币制度建立的目的和构成要素是什么? 3、试从货币制度构成要素的角度分析现行的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内容。 第3章汇率与汇率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是在哪一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要求,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
A、1994年7月 B、1996年12月 C、1999年10月 D、2000年1月 2、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一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将会导致该国货币汇率()。 A.上涨 B.下跌 C.平价 D.无法判定 3、我国外汇管理的主要负责机构是()。
A.银监会 B.国家外汇管理局 C.财政部 D.中国银行 4、目前,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 ( )。
A.固定汇率制 B.弹性汇率制 C.有管理浮动汇率制 D.钉住汇率制 5、本币汇率下跌会引起下列哪个现象。()
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逆差 B、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平衡 C、进出口不发生变化 D、进出口同时增加 6、在金本位制下,决定汇率的基础为()。
A.黄金输出点 B.铸币平价 C.法定平价 D.黄金输入点 7、实行直接标价法的国家,当汇率下降时,表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 A.贬值 B.升值 C.不变 D.浮动 8、目前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是( )
A.经常项目的交易中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B.资本项目的交易中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C.国内公民个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D.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9、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的关键是要具备下列哪种特性。()
A、可兑换性 B、可偿付性 C、普遍接受性 D、国际性 10、在国际债务清偿中使用的货币发挥的是货币的哪种职能。()
A、价值尺度 B、购买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储存手段 11、当一国的流动债券多于流动负债,即外汇应收多于外汇应付时,会有()
A.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外汇汇率上升 B.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外汇汇率下跌 C.外汇供给小于外汇需求,外汇汇率下跌 D.外汇供给小于外汇需求,外汇汇率上升 12、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是由()决定。
A.货币含金量 B.波动不能超过规定幅度 C.中央银行 D.市场供求 13、购买力平价理论表明,决定两国货币汇率的因素是()。 A.含金量 B.价值量 C.购买力 D.物价水平 14、目前我国已实现人民币在()可兑换。
A 经常项目下 B 资本项目下 C 所有项目下 D 任何项目下不 1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于()。
A 1945年 B 1950年 C 1937年 D 1930年 16、通常情况下,一国的利率水平较高,则会导致()。
A.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上升 B.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降 C.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上升 D.本币汇率下降,外币汇率下降 17、通常情况下,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外汇汇率就会()。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8、外汇投机活动会()。
A.使汇率下降 B.使汇率上升 C.使汇率稳定 D.加剧汇率的波动 19、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20、在间接标价法下,汇率数值的上下波动与相应外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而与本币的价值变动在方向上()。
A.一致相反 B.相反一致 C.无关系 D.不确定
21、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外汇对汇率进行干预,当外汇汇率()时,卖出外币,回笼本币。
A.过高 B.过低 C.不一定 D.以上都不是
22、在采用直接标价的前提下,如果需要比原来更少的本币就能兑换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这表明()。
A.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B.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上升 C.本币币值上升,外币币值下降,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币值下降,外币币值上升,通常称为外汇汇率下降 23、对我国外汇汇率形成起关键性作用的市场是()。
A 银行与客户间的市场 B 银行间外汇市场 C 黑市市场 D国际市场
24、我国是在哪一年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要求,实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
A、1994年7月 B、1996年12月 C、1999年10月 D、2000年1月 25、本币汇率下跌会引起下列哪个现象。() A、出口减少、进口增加,贸易逆差 B、出口增加、进口减少,贸易平衡
C、进出口不发生变化 D、进出口同时增加 26、下列哪种风险属于政府承担的外汇风险。() A、进出口贸易风险 B、外汇储备风险 C、外债风险 D、资本流动风险
27、在国际债务清偿中使用的货币发挥的是货币的哪种职能。() A、价值尺度 B、购买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储存手段 28、下列哪种货币属于非单一主权国家货币。() A、美元 B、日元 C、英镑 D、欧元 二、多项选择题
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通常是完全可兑换的,这大体是指() A.本币可以自由出入境
B.外汇可携入、汇出境内,并在境内兑换为本币
C.无论是居民还是非居民,均可在境内持有外汇;彼此之间可互相授受 D.允许外汇在境内自由流通和支付 2、哪些情况会出现汇率的黑市()
A.完全市场经济下 B.严厉的外汇管制下 C.转型经济中 D.新型工业化国家 3、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汇率并轨,实行管理浮动 B、取消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 C、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停止发行外汇券 D、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 4、汇率变化与资本流动的关系是()
A、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影响较小 B、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会引起资本外逃 C、本币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 D、本币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出 5、汇率的标价法有()。
A 名义标价法 B实际标价法 C 直接标价法 D 间接标价法 6、下列关于中国外汇市场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银行间外汇市场是1994年4月1日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的。 B、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中心设在上海,称为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C、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设有公开市场操作室,根据宏观政策目标调节汇率。
D、以市场为基础的、参考篮子货币、管理浮动机制是人民币汇率唯一的形成机制。 7、我国外汇管理条例中所称的外汇是指()。
A.外国货币 B.外币支付凭证 C.外币有价证券 D.其他外汇资产 8、当今世界主要的汇率制度有()
A、自由浮动制 B、管理浮动制 C、固定汇率制 D、钉住浮动制
9、在外汇市场上,汇率是经常变动的。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A.利率差异和经济增长差异 B.国际收支和市场预期 C.各国国内物价上涨率的差异 D、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E. 经营主体不同
10、下列哪些因素能够影响汇率()。
A.一国的利率水平 B.一国的财政状况与经济生产状况国际收支 C.重大国际政治因素 D.外汇供求 11、在直接标价法下,本币数额增加表示()。
A.外币币值不变 B.本币升值 C.外汇汇率下降 D.本币汇率下降 E.外汇汇率上涨 12、在间接标价法下,外币数额减少,表示()。
A.本币币值不变 B.本币贬值 C.外汇汇率上涨 D.本币汇率上涨 E.外汇汇率下降 13、根据是否考虑通货膨胀因素,汇率可分为()。
A 买入汇率 B 卖出汇率 C 名义汇率 D实际汇率 14、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汇率制度。
A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B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 C 有管理的 D 浮动 15、国际借贷说认为汇率取决于()。
A 外国货币的购买力 B 本国货币的购买力 C 外汇的供给 D 外汇的需求 16、购买力平价说可细分为()。
A 绝对购买力平价说 B 相对购买力平价说 C 可贸易商品平价说 D 非贸易商品平价
17、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规定的标准,下列哪些外币资产属于外汇。() A、100美元现钞 B、1000股H股
C、10000朝鲜元支票 D、100万美元美国国债 E、1亿SDRS 18、1994年中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 A、汇率并轨,实行管理浮动。 B、取消外汇留成,实行银行结售汇。
C、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停止发行外汇券。 D、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 E.关闭了外汇调剂中心。
19、汇率变化与资本流动的关系是。() A、汇率变动对长期资本的影响较小。 B、本币汇率大幅度贬值会引起资本外逃。 C、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入。 D、汇率升值会引起短期资本流出。
20、二战后到1973年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的汇率制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A、美元与黄金挂钩,1盎司黄金=35美元。 B、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C、规定了汇率波动的上下限。
D、各国货币当局有义务干预市场,维持汇率稳定。 三、判断题
1、我国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美国采用的是间接标价法。() 2、非钞票和硬币形态的外汇是外汇存在的主要形态。()
3、在目前我国实行外汇结售汇的制度下,一般中资银行的外汇收入必须按规定以市场价卖给国家指定银行。()
4、1994年初汇率并轨后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比价由5.70元/美元调整为8.70元/美元,表明人民币对外价值提高。()
5、当前,国际经济贸易中使用的最主要的三种货币是美元、欧元和日元。() 6、特别提款权可以用于国际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清偿支付。()
7、一国若实行完全可兑换的外汇制度,意味着该国政府将不实施外汇管理。()
8、外汇买入价是指客户向银行买入外汇时所使用的汇价,外汇卖出价是指客户向银行卖出外汇时所使用的汇价。( )
9、2000年我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国。() 10、外币可以在中国大陆境内计价、结算和流通。() 11、利率对短期汇率的影响较之对长期汇率的影响大。( )
12、在目前我国实行外汇结售汇的制度下,居民出国旅游可以凭有关证明,不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向国家指定银行购汇。( )
13、一般情况下,本币贬值有利于改善一国国际收支的逆差。( ) 14、两种货币对内价值是形成汇率的基本依据。( )
15、在直接标价法下,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的本国货币增多,说明本币汇率上升。( ) 16、固定汇率制是指汇率在某一点上固定不变、绝对稳定的一种汇率制度。( ) 17、牙买加体系开始了国际货币体系中黄金的非货币化。( )
18、银行的外汇牌价中,现钞买入价一般低于现汇买入价,而现钞与现汇的卖出价相同。() 19、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属于广义外汇。() 四、简答题
1、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试评述汇率决定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3、试比较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的异同。 4、汇率风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内容。
6、简述汇率变化与进出口、物价和资本流动的关系。 第4章信用与信用体系
一、单项选择题
1、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由于()而相互提供的信用。
A、生产联系 B、产品调剂 C、物质交换 D、商品交易
2、信用的基本特征是()。 证
4、以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是()。
A、银行信用 B、消费信用 C、商业信用 D、国家信用 5、现代信用体系的主体是()。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6、在商业信用关系中,提供信用的方向一般是()。
A、无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B、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转移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 3、本票与汇票的区别之一是()。
A、是否需要承兑 B、是否有追索权 C、是否需要汇兑 D、是否有保
A 上游产品企业向下游产品企业 B 下游产品企业向上游产品企业 C 企业可以相互提供 D 资金实力强的企业向资金实力弱的企业 7、工商企业之间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是()。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消费信用 D、国家信用
8、国家信用的主要工具是()。
A、政府债券 B、银行贷款 C、银行透支 D、发行银行券 9、我国企业之间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三角债,从本质上看,这属于()。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10、现代经济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是()。 A国家信用 B商业信用 C银行信用 D消费信用 11、高利贷信用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达 C、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 D、扩大再生产 12、典型的商业信用()。 A、只是唯一的商品买卖行为 B、只是唯一的货币借贷行为
C、是商品买卖行为与商品借贷行为的统一 D、是商品买卖行为与货币借贷行为的统一 13、商业票据必须经过()才能转让流通。
A、承兑 B、背书 C、提示 D、追索 14、个人获得住房贷款属于()。
A、商业信用 B、消费信用 C、国家信用 D、补偿贸易 15、现代经济中,信用活动与货币运动紧密相联,信用的扩张意味着货币供给的()。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多项选择题
1、国家信用的主要形式有()。
A、发行国家公债 B、发行国库券
C、发行专项债券 D、银行透支或借款 E、发行银行券
2、现代信用形式中两种最基本的形式是()。 A、商业信用 B、国家信用
C、消费信用 D、银行信用 E、民间信用 3、下列属于消费信用范畴的有()。
A、企业将商品赊卖给个人 B、个人获得住房贷款
C、个人持信用卡到指定商店透支购物 D、个人借款从事经营活动 E、企业将商品赊卖给另一家企业 4、收益资本化发挥作用的领域有()。
A、土地买卖与长期租用 B、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
C、有价证券价格的形成 D、商品定价 E、确定汇率水平 5、消费信用主要具有下列一些形式()。
A 信用卡 B 赊销商品 C 分期付款 D 消费贷款
6、与公司、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信用形式有( )。 A消费信用 B商业信用 C国家信用 D银行信用 7、银行信用的特点包括()。
A、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的统一 B、以金融机构为媒介 C、借贷的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D、属于直接信用形式 E、属于间接信用形式 8、信用行为的基本特点包括()。
A、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B、贷者有权获得利息
C、无偿的赠与或援助 D、平等的价值交换 E、极高的利率水平 9、资产阶级反对高利贷斗争的途径包括()。
A、消灭高利贷者 B、以法律限制利息率 C、发展资本主义信用关系 D、保持和发展自然经济 E、将奴隶、农民变成一无所有的劳动者
10、金融是由哪两个范畴相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
A、货币 B、利率 C、证券 D、信用 E、商品
11、下列属于直接融资的信用工具包括()。
A、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B、股票
C、国库券 D、商业票据 E、金融债券
12、下列属于间接融资的信用工具包括()。
A、企业债券 B、定期存单
C、国库券 D、商业票据 E、金融债券
13、与间接融资相比,直接融资的局限性体现为()。
A、资金供给者的风险较大
B、降低了投资者对筹资者的约束与压力 C、在资金数量、期限等方面受到较多限制 D、资金供给者获得的收益较低 E、资金需求者的风险较大
三、判断题
1、现代社会中,银行信用逐步取代商业信用,并使后者规模日益缩小。() 2、商业票据的背书人对票据不负有连带责任。()
3、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区别在于债权债务关系的形成方式不同。() 4、银行信用是当代各国采用的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5、商业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
6、银行信用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它属于间接信用。() 7、商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是信用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8、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 9、一般而言,盈余单位仅仅拥有债权而没有负债。()
10、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作为一个整体,居民个人是我国金融市场上货币资金的主要供 给者。()
11、当货币的运动和信用的活动虽有联系但始终保持着各自独立发展的过程时,这是两个 范畴;而当两者密不可分地结合在一起时,又增加了一个由货币范畴与信用范畴长期相 互渗透所形成的新范畴--金融。 ( ) 12、任何信用活动同时都是货币的运动。( ) 13、直接融资中的信用风险是由金融机构来承担的。()
14、在间接融资中,资金供求双方并不形成直接的债权和债务关系,而是分别与金融机构形成债权债务关系。() 四、简答题
1、简述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区别。 2、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3、简述消费信用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 4、如何理解金融范畴。
5、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第5章货币的时间价值与利率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A、差别利率 B、实际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 2、利息率的合理区间是()。
A 小于零 B 大于零 C 高于平均利润率 D 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
3、认为利率纯粹是一种货币现象,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与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均衡点决定的理论是()。
A、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B、实际利率理论
C、可贷资金论 D、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
4、下列利率决定理论中,那种理论是着重强调储蓄与投资对利率的决定作用的。() A、马克思的利率理论 B、流动偏好理论 C、可贷资金理论 D、实际利率理论 5、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
A、实际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官定利率
6、某公司获得银行贷款100万,年利率6%,期限为三年,按年计息,复利计算,则到 期后应偿还本息共为( )
A.11.9万 B.119.1万 C.118万 D.11.8万
7、当银行存款的名义利率和物价变动率一致时,存户到期提取的本利和能够达到()。 A、升值 B、贬值 C、保值 D、升值或贬值的幅度不定 8、名义利率与物价变动的关系呈()。
A、正相关关系 B、负相关关系 C、交叉相关关系 D、无相关关系 9、当前我国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属于()。
A、官定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 10、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确定的利率是()。
A、市场利率 B、优惠利率 C、公定利率 D、官定利率 11、西方国家所说的基准利率,一般是指中央银行的()。
A、贷款利率 B、存款利率 C、市场利率 D、再贴现利率 12、在物价下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A 保持不变 B 与实际利率对应 C 调高 D 调低
13、我国习惯上将年息、月息、拆息都以“厘”做单位,但实际含义却不同,若年息6厘、月息4厘、拆息 2厘,则分别是指()。
A、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0.04%,日利率为0.2% B、年利率为0.6%,月利率为0.4%,日利率为0.02% C、年利率为0.6%,月利率为0.04%,日利率为2%
D、年利率为6%,月利率为0.4%,日利率为0.02% 14、一般而言,国家公债利率应( )银行存款利率 A.低于 B.等于 C.高于 D.不确定
15、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 ) A.上升 B.下跌 C.可升可跌 D.保持不变 16、某债券的票面利率为10%,当期的通胀率为5%,则该债券精确的实际利率为()。 A 5.2% B 5% C 10% D 4.76% 17、更能体现价值增值规律的为()。
A 单利 B 复利 C 单利和复利 D 都不能
18、认为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特殊转化形式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克思 C、杜尔阁 D、俄林
19、提出“可贷资金论”的经济学家是()。 A、凯恩斯 B、马歇尔 C、俄林 D、杜尔阁 二、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认为,在平均利润率与零之间,利息率的高低取决于()。 A、总利润在贷款人和借款人之间进行分配的比例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利润率
D、利润量的大小 E、资本的供求关系 2、中国工商银行某储蓄所挂牌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属于()。 A、市场利率 B、官定利率
C、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 E、优惠利率
3、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将利率划分为()。 A、官定利率 B、基准利率
C、公定利率 D、市场利率 E、固定利率 4、促使利率上升的因素包括 ( )
A.平均利润率下降 B.国际利率水平上升 C.市场信贷资金供应增加 D.预期通货膨胀率上升 E.商业周期处于经济扩张阶段 5、影响利率变动的因素有()。
A、资金的供求状况 B、国际经济政治关系
C、利润的平均水平 D、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E、物价变动的幅度 6、关于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名义利率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B、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C、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是实际利率 D、实际利率调节借贷双方的经济行为 E.名义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 7、影响利率风的风险因素有 ( ) A.违约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期限风险 D.税收因素 E.利率管制 8、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利率可分为()。 A、浮动利率 B、一般利率
C、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 E、优惠利率 9、西方传统经济学中的实际利率理论认为,决定利率的实际因素有()。 A、生产率 B、可贷资金
C、节约 D、流动性偏好 E、平均利润率 10、银行提高贷款利率有利于()。
A、抑制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 B、刺激物价上涨
C、刺激经济增长 D、抑制物价上涨 E、减少居民个人的消费信贷 11、实际利率为负值时会有如下事实( )
A.存款人会遭受损失 B.借款人会获得额外的收益 C.对借款人不利 D.对存款人与借款人均无什么影响
12、下列观点属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有( )
A.货币的供给与需求是决定利率的因素 B.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由中央银行控制 C.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 D.市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E.在充分就业的所得水平下,储蓄与投资的数量仅为利率的函数 13、收益资本化发挥作用的领域有()。
A、土地买卖与长期租用 B、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
C、有价证券价格的形成 D、商品定价 E、确定汇率水平 三、判断题:
1、凯恩斯认为,利率仅仅决定于两个因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2、利率变动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是同方向的。()
3、实际利率是以实物为标准计算的,即物价不变,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4、目前我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由商业银行自己决定的。 ( ) 5、负利率是指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 6、在我国,月息5厘是指月利率为5%。()
7、传统经济学中的利率理论强调借贷资金的供给与需求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
8、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6%的10万元贷款,用单利计算法计算的到期本利和是130000 元。()
9、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实行固定利率会给债务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10、在市场利率趋于上升时,实行浮动的利率对债务人有利,对债权人不利。 11、我国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市场利率是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1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提高会增加储蓄。 13、通常利润率应低于利息率。
14、物价上涨,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须提高名义利率。 15、我国银行的活期储蓄存款是以复利法计息的。 四、计算题:
1、银行向企业发放一笔贷款,额度为2000万元,期限为5年,年利率为7%试用单利和复利两种方式计算银行应得的本利和。(保留两位小数) 用单利方法计算:
S=2000×(1+7%×5)=2700万元 用复利方法计算:
S=2000× =2805.10万元
2、一块土地共10亩,假定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500元,在年利率为10%的条件下,出售这块土地价格应是多少元?
出售这块土地价格=10×500/0.1=10×5000=50000元
3、一个人的年工资为36000元,以年平均利率为3%计算,请计算其人力资本的价格是多少。
此人人力资本的价格=36000/0.03=1200000元
4、某贷款的名义利率为 15%,同期通胀率为10%,试计算近似的与精确的实际利率。 ①近似的实际利率 =15%-10%=5% ②精确的实际利率 五、简答题
1、简述利率的决定与影响因素。 2、简述利率在经济中的作用。
3、试述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对经济的影响。 4、简述影响利率的风险因素
5、结合利率的功能和作用,论述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第6、7、8、9章金融市场 一、单选题
1、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划分,金融市场可分为( ) A.初级市场和次级市场 B.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C.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D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 2、金融市场上的交易主体指金融市场的()
A、供给者 B、需求者 C、管理者 D、参加者 3、下列不属于直接金融工具的是()
A、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 B、公司债券 C、股票 D、政府债券 4、短期资金市场又称为()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5、长期资金市场又称为()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6、一张差半年到期的面额为2000元的票据,到银行得到1900元的贴现金额,则年贴现率为()
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GDP冲减指数 D、通货膨胀扣除率 14、以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为前提的通货膨胀是()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结构性通货膨胀 C、利润推进的通货膨胀 D、工资推进的通货膨胀 15、许多国家在抑制或治理通货膨胀时运用最多的手段是() A、宏观紧缩政策 B、供给政策 C、指数化方案 D、发展生产
16、一般而言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率不超过3%的是() A、爬行通货膨胀 B、温和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17、下列哪种通货膨胀理论被用来解释“滞胀”() A、需求拉上说 B、成本推动说 C、结构说 D、混合说
18、在高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中,下列表述最正确的是()。 A.已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债务人受益 B.在银行存款的债权人受益 C.将导致本国货币对外大幅度升值 D.对有固定收入的群体有利
19、由工资提高引起的通货膨胀属于()。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C、结构失衡型通货膨胀 D、信用膨胀型通货膨胀 20、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C、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 D、结构性通货膨胀 21、对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B、总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C、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 D、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 22、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的调节机制是()
A、价格机制 B、利率机制 C、汇率机制 D、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二、多项选择题
1、有关通货膨胀描述正确的是()
A、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的经济现象 B、货币流通量超过货币必要量 C、物价普遍上涨 D、货币贬值 E.生产过剩 2、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主要采取的标准有()
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3 、在通货膨胀中,会受损的经济主体是()
A 、债权人 B 、债务人 C 、以工资收入为主的人 D 、以利润收入为主的人 4 、在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措施的有()
A 、削减政府支出 B 、减少货币供给 C 、增发国债 D 、增加税收 5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包括()
A、宏观扩张政策 B、宏观紧缩政策 C、增加有效供给 D、增加收入政策 E、放松物价管制 F、指数化方案 6 、通货膨胀的各种效应包括()
A、产出效应 B、强制储蓄效应
C、收入分配效应 D、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E.引发社会危机 7 、通货紧缩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A 、有效需求不足 B 、货币购买力增加 C 、股票价格下降 D 、失业增加 8 、治理通货紧缩的措施包括()
A 、减税 B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C 、增加政府支出 D 、减少消费信贷
9、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两个原因() 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E、生产效率 10、治理通货膨胀的可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 A、通过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 B、提高再贴现率 C、通过公开市场出售政府债券 D、提高法定准备金率
E.降低再贴现率 F.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11、据形成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分为()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抑制型通货膨胀 C、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D、结构型通货膨胀 E、供求混合推进型通货膨胀 12、定义通货膨胀须注意()
A、把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作为考察的对象 B、关注商品、服务与货币的关系 C、强调某些代表性商品服务的价格 D、强调持续上涨 E.物价上涨具有不可逆性
13、通货膨胀对以下经济主体有利的是()。
A政府 B固定收入者 C债权人 D债务人 14、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A、物价稳定 B、有效的宏观调控C、市场利率机制 D、供求平衡的商品市场 E、发达的金融市场 15、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B、总供给决定货币供给 C、总需求成为货币供给的载体 D、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E、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F、总需求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三、判断题 1、使用GDP平减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优点在于其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
2、需求拉上说解释通货膨胀时是以总供给给定为前提的。 3、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4、所谓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 5、一般说来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
6、在通货膨胀条件下,实行固定利率会给债务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7、通货膨胀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现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8、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
9、经济学的稳定目标中应包含不要陷入通货紧缩的要求。 10、80年代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应是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 11、当出现价格水平上涨现象时,就意味着出现了通货膨胀。
12、在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
13、通货膨胀具有的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使得债权人受损而使债务人受益。 14、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采取赤字财政政策的政府在通货膨胀发生时会受到损失 15、需求拉上说认为当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对比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时,过多的需 求就会拉动价格水平上涨。
16、成本推进说是一种侧重从供给或成本方面分析通货膨胀形成机理的假说。 17、通货紧缩使投资的预期收益下降,投资倾向降低,不利于经济增长。 18、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价格效应倾向于使消费者缩减消费,而收入效应则使 他们缩减支出。
19 、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而通货紧缩则对经济有利。 20 、通货紧缩过程一定是物价水平持续下降与经济衰退并存。
21、通货膨胀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引起扩大就业、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22、菲利普斯曲线表述的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正相关的关系。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 2、简述有关通货膨胀产出效应的争论。 3、简述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4、怎样运用宏观紧缩政策治理通货膨胀? 5、试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6、如何治理通货膨胀? 第18章货币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既可以调节利率水平,又可以调节利率结构。 A 公开市场操作 B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C 再贴现政策 D 再贷款政策 2、流动性比率管理应属于()
A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B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C 直接信用控制 D 间接信用控制 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会使商业银行 ( ).
A提高贷款利率 B降低贷款利率 C贷款利率升降不受影响 D贷款利率升降不好判断 4、( )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的最猛烈的工具之一。
A、再贴现 B、公开市场业务 C、存款准备金 D、直接信用控制
5、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再贴现,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向()申请再贴现的资格。
A、金融机构 B、政府 C、中央银行 D、商业银行 6、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 A、调高 C、不改变
B、降低
D、不确定
)法定准备率
7、当一国准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会()再贴现率。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8、当一国准备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会()存款准备金率。 A、提高 B、降低 C、不变 D、不确定 9、当一国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将会()。
A、买进有价证券 B、卖出有价证券 C、不买进有价证券 D、不卖出有价证券 10、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
A、经济增长,就业减少 B、经济增长,就业增加 C、经济下滑,就业增加 D、经济下滑,失业减少 11、再贴现率升高,意味着中央银行判断当前()
A、市场过热,有紧缩意向 B、市场疲软,有扩张意向 C、市场过热,有扩张意向 D、市场疲软,有紧缩意向 12、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不属于直接信用控制的是()
A、利率最高限 B、信用配额 C、流动性比率 D、窗口指导 13、从现实经济运行客观上有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开始,到中央银行认识到确实需要实施货币政策所耗费的时间,称为()
A、决策时滞 B、认识时滞 C、操作时滞 D、外部时滞 14、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借款成本而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存款准备率
15、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政策 C、流动性比率 D、存款准备金政策
16、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期间,中央银行为了对抗经济衰退,刺激国民经济增长,不应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金融学题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