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 费力的杠杆:镊子、钓鱼竿、铁锹、扫帚 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跷跷板、天平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学生活动设计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讨论 并发表意见 分组实践操作 并做好记录 ?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杠杆是否都省力? ?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园艺剪刀等。) ?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分组讨论数据 讨论 讨论 教学反思 第 周
班 级 课 题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五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1.3斜坡的启示 1、知道斜面也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 2、能够就斜面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揭示规律。 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 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 重 点 知道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难 点 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法 讲授法 教 具 葡萄酒开瓶器、水龙头、螺丝钉等 实践 活动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检 查板 书 设 计 1.3斜坡的启示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螺旋是斜面的变形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1、观察P6图片:搬自行车上台阶、把重物搬上卡车都是件较困难的事,你有好的解决方法吗? 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3、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斜坡就是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斜坡将自行车推到高处就不是很困难了。(板书课题)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学生活动设计 观察图片 讨论交流 交流总结 讨论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点评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高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 学生提出假设 交流 填写活动记录 汇报现象 观察并讨论 讨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