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学习目标定位 1.识记: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2.理解:鲁尔区综合整治的措施。 3.应用:借鉴鲁尔区的整治经验,学会分析某区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 发展的关系。
考点一 鲁尔区的区位优势及发展状况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区位因素 优越的地理位置 便利的交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通 广阔的市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 场 储量大,品种多,煤质好、埋藏较煤炭 浅 资铁矿 源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水源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 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2.鲁尔区的产业结构
在丰富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了炼焦、电力、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等工业部门。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煤炭和钢铁工业是主导产业。其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离法国洛林铁矿较近 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刺激生产规模扩大和技术革新 运输。陆上交通便于区内和区外联系 特 点 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地处欧洲腹地,市场广阔 与利珀河之间 区内所需铁矿和工业产品主要依靠内河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知识体系预览
1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6·江西1月检测)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加上近年来新能源的开发,出现能源过剩现象。下图是青海省电力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新能源主要包括( ) A.风能、太阳能
B.核能、太阳能
C.核能、地热能 D.风能、地热能
(2)青海省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应该大力发展( ) A.纺织工业
B.电子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石油化学工业
解析 第(1)题,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具有太阳能、风能优势,故图中新能源主要是风能和太阳能。第(2)题,为解决能源过剩问题,可大力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要注意结合本身资源条件;材料中提及青海省油气资源比较丰富,则可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 答案 (1)A (2)D
1.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 评价角度 资源条件 况等方面评价 可从矿层厚度、埋藏深浅、矿区的地形地质条件、可否进行露天开采等方面开采条件 评价 可从消费市场是否广阔、市场潜力大小、区位条件即矿区距市场远近等方面市场条件 评价 交通运输 可从交通位置、交通运输方式、交通便捷程度等方面分析 条件 内容 可从储量大小、分布范围大小、种类多少、质量高低、与其他资源的匹配情 2
2.新能源资源的开发
随着化石燃料濒临耗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在近几年考试中考查的频率相对较高,主要考查新能源的分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条件与传统能源类似,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 ①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集群状况); ②与市场(发达地区)的距离;
③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④科学技术水平。
(2)新能源开发的意义(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大气污染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的开发不全部是有利影响,其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较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一 新能源开发条件的分析
1.(2016·新课标全国Ⅲ,37,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 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级)日数。
3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6分)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6分)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8分)
(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4分)
解析 第(1)题,直接调取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资源储量、特点(可否再生)、可发后的影响(是否带来污染、是否移民占地)等方面选取具有针对性的要点,对比分析即可。第(2)题,影响工业区位的自然条件主要是资源、土地、地形等方面,但是,对于风电场来说,风力资源是主导因素,图中的经纬度信息提示学生应从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的角度说明风力资源的丰富度,其次,设问中的“大型”两字,以及图例中的沙漠和戈壁,提示学生应从地形和用地成本的角度分析其有利的方面。第(3)题,工业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两个方面,自然条件应说明气候、地貌的恶劣性对于工程建设的不利影响,社会经济区位则需要从交通、市场需求和市场距离等角度展开分析。第(4)题,建调节电站,说明该地风能发电不稳定,从建设调节电站的积极意义方面分析。
答案 (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70天)。
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 (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距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
(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可以调节、控制,以使得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发电量)。 考向二 油气田开采条件的评价
2.[2014·浙江文综,36(1),1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4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10分)
解析 注意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回答,并从油气资源总量、开采区的地质条件和气候条件、市场、运输及开采成本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考点二 鲁尔区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核 心 知 识 再 现]
1.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传统产业的衰落(20世纪60年代)
①表现:煤炭、钢铁工业走向衰落;失业问题严重。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②原因?煤炭资源枯竭
??技术发展,传统产业从业人员减少(2)环境恶化
①原因: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煤渣、矿渣占用大量土地??
②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存在问题 主要策略 具体措施 5
①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企业实行集中化、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传统产业的衰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落 多元化 ③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②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①整治河流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环境恶化 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③加强环境管理 ④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提醒】 在工业布局调整中,鲁尔区将部分钢铁工业迁往鹿特丹港口附近,其目的是利用鹿特丹廉价的水运进口铁矿石,降低生产成本,也有利于鲁尔区的环境保护。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经典高考题)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下图为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左上方为鲁尔工业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表1为沪宁杭工业区B地四个年份主要经济指标表。读图、表回答问题。
②控制大气污染
表1
6
指标 GDP(亿元) (当年价格) 年份 1978 1992 2000 2008 2.4 58.5 200.8 1 500.6 第二产业 实际利用外资 产值占GDP 额(亿美元) 的比重(%) 15.5 48.3 59.4 65.3 0.0 1.3 7.1 16.1 0.0 1.2 20.3 386.8 (亿美元) 出口额 (1)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二内容。
表2
工业区 区位条件 自然资源 ①________ 内河航运、陆路、航运等运交通 输方式多样,方便快捷 便快捷 市场 劳动力 市场广阔 ③________ 市场广阔 劳动力丰富,成本较低 ②________等运输方式齐全,方水资源、土地资源丰富 内河航运、陆路、航空和 鲁尔工业区 沪宁杭工业区 (2)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沪宁杭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
(3)B地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东部地区中小城市发展的范例。据图、表2,分析该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解析 第(1)题,根据鲁尔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具体情况填出。鲁尔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由于德国人口负增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不是数量多而是素质高。沪宁杭工业区沿海,有便利的海运条件,这是鲁尔区所不具备的。第(2)题,德国鲁尔区衰落的原因主要是生产结构单一,煤炭作为能源的地位下降,以及主要产品滞销、环境污染严重等,鲁尔区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经过综合整治,老工业区又焕发了青春。从表1可以看出,沪宁杭工业区的第二产业比重过大,并且还在继续扩大,发展下去必将出现与鲁尔区相似的问题。因此可以借鉴鲁尔区整治的经验。第(3)题,主要从图表
7
示获取信息,图中显示B地交通便捷,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从表1可以知道,B地利用外资额不断增加,出口额飞速上升,工业发展迅速。
答案 (1)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 ②海洋运输 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3)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区域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方法
分析资源的类评价资源分析存在分析可持续
→→→
型、分布状况开发条件的问题发展策略1.分析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类型、分布状况
主要是分析区域的背景条件,包括区位条件、能源或矿产资源的结构、地理环境状况等。 2.评价区域能源(或矿产)资源开发条件
主要从地理位置、能源或矿产资源特点、交通、市场、技术、资金等方面分析其区域开发的条件,注意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 3.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工业区,如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大多有过衰落经历,原因大体相同,即产业结构单一、传统产品成本上升或市场需求量下降,或技术落后、设备老化、环境污染严重加上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等原因。
4.分析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主要有两大途径:①调整产业结构,对能源、矿产资源进行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进行环境保护和治理。
[真 题 考 向 探 究]
考向 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2014·江苏地理,29,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8
年 份 GDP(亿元) 三次产业占GDP 2005 1 400 3∶86∶11 2008 2 220 4∶82∶14 2012 4 000 4∶81∶15 比重 采掘业占工业总产 82 值比重(%)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________。(3分)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3分)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3分)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2分)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________。(2分)
解析 第(1)题,由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及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可知,大庆市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而且采掘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最大。从表中不同年份的数值变化可以看出其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即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采掘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逐渐降低,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2)题,由材料可知,与大庆相比,玉门石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老城区人口锐减,经济已经衰退。第(3)题,大庆区位较玉门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于玉门;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所以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第(4)题,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资源型城市的作用可以从资
金、技术和政策等方面思考作答。第(5)题,因地制宜就是根据不同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大庆和玉门都是资源型城市,但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不同,应分别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答案 (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
79 72 9
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
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读图技能培养 能源结构统计图的判读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一)
能源结构统计图是反映区域能源消费总量和不同能源所占比重的一种结构统计图,主要考查能源结构特点及开发利用方向,是高考中极为常见的图表之一。
[高 分 素 养 提 升]
(2013·上海地理,27~28)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表,回答(1)~(2)题。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2000年 83.43% 16.23% 0.34% 2004年 86.51% 13.23% 0.26% 2008年 89.99% 9.84% 0.17%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2单元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学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