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I卷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惆怅(chóu) 百舸(kě) 忖度(cǔn) 虎踞龙盘(jū) .... B. 玷污(zhān) 记载(zǎi) 孝悌(dì) 前仆后继(pū) .... C. 怂恿(sǒng) 饿殍(piǎo) .. D. 吮吸(shǔn) .
慨叹(gài) .
编纂(zuǎn) 无的放矢(dì) ..冗长(chén) 惟妙惟肖(xiào) ..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截断 消融 自以为事 谆谆告戒 B. 苍桑 臆造 惩前毙后 户枢不蠹 C. 峥嵘 嗔怪 形影相随 礼尚往来 D. 惋转 宣泄 厉害相关 其貌不扬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不忍心跟这样的小姑娘耍滑头,在她面前,再爱__________的人也会变得慷慨大度。 ②促进公民的各项__________得到切实保障,这应该是法治社会下政府部门的基本作为。 ③根据条例要求,有关地震逃生的__________,地震多发区学校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一次。 A. 算计 权力 演练 B. 计较 权益 演练 C. 算计 权益 演示 D. 计较 权力 演示 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由于注重因材施教,即便是面对同样一个问题,孔子的答话内容也有可能因人而异。 .... B. 一些同学在课堂上的所谓机智,不过是种哗众取宠的表现,并不能带给大家真收获。 .... C. 大家都觉得,这次班会的主题真可谓有的放矢,切中肯綮,一定可以有突出的效果。 ....
D. 在明亮的车灯的照射下,那屈指可数的一株株行道树就像翻飞的蝴蝶一样一闪而过。 ....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球员在此次中荷对垒中的表现,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前途,而是关系到国家队的声誉。 B. 社会环境的好坏,教育质量的优劣,教师素质的高低,都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C. 在他看来,无论从哪一方面讲,这个小小的山沟学校都不会具备挽留自己在此驻足。 D. 听完了师兄的这一番讲解,对我们这些刚刚进入集训阵营的新面孔启发和教育很大。 6. 填在下面文段中横线上的过渡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现在是战争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可是怎么敢看呢?_________。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A. 短而空不好,长而空就好么?也不好。 B. 长而空和短而空都不好。 C. 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么?也不好。 D. 短而空和长而空都不好。 7.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论语》是记录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B. 《孟子》记录了战国时期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孟轲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 C. 《庄子》中的作品,能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想象奇特而又形象鲜明。 D. 《呼兰河传》是一部追忆童年故乡生活的回忆体小说,其作者是萧军。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8-10题。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由此推广到 .. B.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足以:足够用来 ..
C.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 所以:用来??的办法 .. D. 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至于:达到??身上 ..
9. 结合内容重心和写作目的看,节选文字阐述的主要问题是 A.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 B.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C.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D.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0. 下列对节选文字中的说理方法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比喻论证 B. 对比论证 C. 引用论证 D. 举例论证
二、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选段,完成11-13题。(12分,每小题4分)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为此目的,就要像马克思所说的详细地占有材料,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的研究。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不去这样做。其中许多人是做研究工作的,但是他们对于研究今天的中国和昨天的中国一概无兴趣,只把兴趣放在脱离实际的空洞的“理论”研究上。许多人是做实际工作的,他们也不注意客观情况的研究,往往单凭热情,把感想当政策。这两种人都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总之,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11. “我们的许多人却是相反”,根据上下文,作者所说的“许多人”有什么共同特征? 12. 作者在文中引用明代解缙那副对子,具体是要讽刺什么? 13. 就文章论证语言的使用中的一个方面的特色,作简要的评析。
三、按照要求完成14-15题。(16分)
14. 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原句。(选作其中4题)(8分,每空1分)
(1)冠者五六人,__________,浴乎沂,风乎舞雩,__________。 (《论语·侍坐》) (2)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____________________。 (《庖丁解牛》)
(4)彼节者有间,__________;以无厚入有间,__________! (《庖丁解牛》) (5)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
第II卷
15.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8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钧。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诗人暂时定居成都草堂之时。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句描写清澈的江水曲折地绕村而流,以此来点染环境的清幽。 B. “梁上燕”是就村而写,“水中鸥”是就江而写,正与诗题照应。 C. 妻画棋局,儿作钓钩,虽以琐事入诗,却能使人感觉乐在其中。 D. 有人提供禄米便更无他求,反映了诗人衣食无忧下内心的得意。
(2)有人说,“事事幽”三字提掣全篇旨意,“幽”是全篇的诗眼。从全诗来看,“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6~19题。(17分。16、1 7、18每题3分,1 9题8分)
吕端,字易直,幽州安次人。端少敏悟好学,以荫补千牛备身。开宝中,郝崇信使契丹,以端..假太常少卿为副。使高丽,暴风折樯,舟人怖恐,端读书若在斋阁时。
会秦王廷美尹京,充开封府判官。太宗征河东,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以申吊伐,王地处亲贤,当表率扈从。今主留务,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许王元
②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僖尹开封,又为判官。王薨,有发其阴事者,坐裨赞无状,遣御史武元颖、内侍王继恩就鞫于府。.端方决事,徐起候之,二使曰:“有诏推君。”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曰:“取帽来。”二使曰:“何..遽至此?”端曰:“天子有制问,即罪人矣,安可在堂上对制使?”
逾月,拜参知政事。岁余,左谏议大夫寇准亦拜参知政事。端请居准下,太宗即以端为左谏议.大夫,立准上。每独召便殿,语必移晷。后罢蒙正而相端焉。端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恐准不平,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分日押班知印,同升政事堂。 . 太宗不豫,真宗为皇太子,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李皇后命继恩召端,端知有变,锁继恩于阁内,使人守之而入。皇后曰:“宫车.已晏驾,立嗣以长,顺也,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今始弃天下,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乃奉太子至福宁庭中。真宗既立,垂帘引见群臣,端平立殿下不拜,青卷帘,升殿审视,然后降阶,率群臣拜呼万岁。
论曰:吕端谏秦王居留,表表已见大器,与寇准同相而常让之。真宗之立,闭王继恩于室,以.折李后异谋,而定大计;既立,犹请去帘,升殿审视,然后下拜,太宗谓之“大事不糊涂”者,知.臣莫过君矣。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注】①千牛备身:一种高级禁卫武官。②尹:治理。③鞫:审问。④移晷:日影移动。犹言经过了一段时间。⑤蒙正:吕蒙正,宋真宗时宰相。⑥论:史书中用以阐发作者或注家对人物、事件评价的文字。
1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端少敏悟好学 敏:聪明。 . B. 王薨,有发其阴事者 发:发作。 . C. 端神色自若,顾从者日 顾:回头。 . D. 既立,犹请去帘 犹:仍然。 .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荫补千牛备身/太宗即以端为左谏议大夫 .. B. 廷美将有居留之命/端方决事,徐起候之 .. C. 虑与寇准同列,先居相位/端日与太子问起居 .. D. 使人守之而入/与寇准同相而常让之 ..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吕端年少时敏悟好学,曾先后出使契丹、高丽,出使高丽途中的表现更是让人佩服。 B. 在太宗征河东时,吕端曾建议秦王廷美违背皇上的命令留守京城,得到秦王的肯定。
⑥
④
⑤
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市西城区(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