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 立体几何
———————命题观察·高考定位———————
(对应学生用书第39页)
1. (2017·江苏高考)如图9-1,在圆柱O1O2内有一个球O,该球与圆柱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记圆柱O1O2的体积为V1,球O的体积为V2,则的值是________.
V1V2
图9-1
3
[设球O的半径为R, 2
∵球O与圆柱O1O2的上、下底面及母线均相切, ∴圆柱O1O2的高为2R,底面半径为R.
V1πR2·2R3∴==.] V2423
πR3
2.(2015·江苏高考)现有橡皮泥制作的底面半径为5、高为4的圆锥和底面半径为2,高为8的圆柱各一个,若将它们重新制作成总体积与高均保持不变,但底面半径相同的新的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则新的底面半径为______.
7 [设新的底面半径为r,由题意得
112222
×π×5×4+π×2×8=×π×r×4+π×r×8, 33∴r=7,∴r=7.]
3.(2014·江苏高考)设甲、乙两个圆柱的底面积分别为S1,S2,体积分别为V1,V2.若它们的侧
2
S19V1
面积相等,且=,则的值是________.
S24V2
3S19πr19r13
[设两个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分别为r1,r2和h1,h2,由=,得2=,则=.由2S24πr24r22
2
h12V1πr231h1
圆柱的侧面积相等,得2πr1h1=2πr2h2,即r1h1=r2h2,则=,所以=2=.] h23V2πr2h22
4. (2013·江苏高考)如图9-2,在三棱柱A1B1C1-ABC中,D,E,F分别是AB,AC,AA1的中点.设三棱锥F-ADE的体积为V1,三棱柱A1B1C1-ABC的体积为V2,则V1∶V2=________.
图9-2
1∶24 [设三棱柱的底面ABC的面积为S,高为h,则其体积为V2=Sh.因为D,E分别为AB,
AC的中点,所以△ADE的面积等于S.又因为F为AA1的中点,所以三棱锥F-ADE的高等于
111111
h,于是三棱锥F-ADE的体积V1=×S·h=Sh=V2,故V1∶V2=1∶24.] 23422424
5.(2017·江苏高考) 如图9-3,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导学号:56394060】
1
4
图9-3
[证明] (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
所以EF∥AB.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 平面ABD∩平面BCD=BD,
BC?平面BCD,BC⊥BD,
所以BC⊥平面ABD.
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 又因为AC?平面ABC, 所以AD⊥AC.
6. (2016·江苏高考)如图9-4,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E分别为AB,BC的中点,点F在侧棱B1B上,且B1D⊥A1F,A1C1⊥A1B1.
求证:(1)直线DE∥平面A1C1F; (2)平面B1DE⊥平面A1C1F.
图9-4
[证明] (1)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C1∥AC. 在△ABC中,因为D,E分别为AB,BC的中点, 所以DE∥AC,于是DE∥A1C1.
又因为DE?平面A1C1F,A1C1?平面A1C1F, 所以直线DE∥平面A1C1F.
(2)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A⊥平面A1B1C1. 因为A1C1?平面A1B1C1,所以A1A⊥A1C1.
又因为A1C1⊥A1B1,A1A?平面ABB1A1,A1B1?平面ABB1A1,A1A∩A1B1=A1,所以A1C1⊥平面ABB1A1. 因为B1D?平面ABB1A1,所以A1C1⊥B1D.
又因为B1D⊥A1F,A1C1?平面A1C1F,A1F?平面A1C1F,A1C1∩A1F=A1,所以B1D⊥平面A1C1F. 因为直线B1D?平面B1DE,所以平面B1DE⊥平面A1C1F. [命题规律]
观近几年江苏的高考题,立体几何的客观题以柱、锥、球为载体考查体积、表面积为主,属容易题;解答题一般都处于解答题第16题的位置,也就是属于容易题范畴,考查的难度不大,且都是考查线线、线面或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从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分析,解答题中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型是固定模式,一般与棱柱和棱锥相关,其重点放在对几何体中的一些线、面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证明上,突出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
———————主干整合·归纳拓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40页) [第1步▕ 核心知识再整合]
1.空间几何体的两组常用公式
(1)柱体、锥体、台体的侧面积公式: ①S柱侧=ch(c为底面周长,h为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江苏高考数学二轮复习教师用书:第1部分 知识专题突破 专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