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
第I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茶
“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而“茶”这个字出现却较迟。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荼,苦荼也。”茶在我国出现很早,《茶经》:“茶之为饮,发之神农氏。”《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就有了。
茶是我国特产,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荣誉,它和我国瓷器一样,简直可以代表中国。我国茶不但品种多而且质量高。在林林总总的茶叶中,不少是名气很大的,如中国十大名茶:1、杭州龙井。龙井属炒青绿茶,向以色绿香郁味醇形美而享誉中外。2、苏州碧螺春。碧螺春茶叶用春季从茶树采摘下的细嫩芽头炒制而成,炒成后的干茶条索紧结,白毫显露,色泽银绿,翠碧诱人,卷曲成螺,故名碧螺春。3、黄山毛峰。产于安徽黄山,主要分布在桃花峰周围。这里山高林密,日照短云雾多,茶树得云雾之滋润,无寒暑之侵袭,蕴成良好的品质。4、庐山云雾。庐山云雾芽肥毫显,条索秀丽,香浓味甘,汤色清澈,是绿茶中的精品。5、六安瓜片。产于皖西大别山茶区,成茶呈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6、恩施玉露。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对采制的要求很严格,芽叶须细嫩、匀齐,成茶条索紧细,色泽鲜绿,匀齐挺直,状如松针。7、白毫银针。这是一种白茶,产于福建北部。满坡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因而得名。汤色黄亮清澈,滋味清香甜爽。8、武夷岩茶。产于武夷山。其主要品种有大红袍、乌龙等,品质独特,茶汤有浓郁的鲜花香,饮时甘馨可口,回味无穷。9、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好的铁观音,冲泡后,有天然的兰花香,滋味纯浓。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香,后尝味,顿觉满口生香,回味无穷。10、普洱茶。普洱属于黑茶,因自古以来即在普洱集散,因而得名。普洱茶的品质优良不仅表现它的香气、滋味等饮用价值上,还在于它有可贵的药理作用,因此,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常将普洱茶当作养生妙品。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中国的茶业最初兴起于巴蜀。茶的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西汉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茶以物质形式出现
1
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茶经》是个里程碑,《茶经》诞生后茶大行其道,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晚明时期,文士们对品饮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讲究至精至美之境。明代文人学士认为,品茶不必斤斤于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谛,即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心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一种天、地、人融通一体的境界。这可以说是明人对中国茶道精神的发展与超越。
由于茶能益思,所以诗人饮茶成习,对此体会更深。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很有味道:“??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中国的茶文化,可谓博大精深,饮誉全球。有文人学士的参与,更显底蕴丰厚、音韵悠长。
(选自《咬文嚼字·汉字趣编之十六》)
1.下列有关“茶”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茶字出现之前,荼就是作茶字用的。《说文》中“荼,苦荼也”和《本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证明。
B.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从而使茶具有了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C.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六朝以前的茶史资料表明,早在三皇五帝时期,中国的茶业已经在巴蜀地区兴起。
D.“茶”这个字出现较迟,汉代王褒《僮约》中有“武阳买茶”的记载,说明“茶”这个字在汉代才出现。
2.下列有关“中国十大名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绿茶、白茶、黑茶等品类,杭州龙井、庐山云雾、恩施玉露属于绿茶。
2
B.“中国十大名茶”中,有的因产地得名,有的因形得名,因形得名的有苏州碧螺春、六安瓜片、白毫银针。
C.好的安溪铁观音,制作工艺复杂,冲泡后,用小巧的功夫茶具品饮,先闻兰花香,后尝纯浓味,回味无穷。
D.普洱茶被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当作养生妙品,正是因为普洱茶特殊的药理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文人饮茶的兴起带来了咏茶的诗词歌赋的出现,茶走入了文化圈,起着精神和社会作用。
B.唐代禅教兴起,寺庙因茶的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而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这导致了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C.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这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 D.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暗合了明代文人学士追求的通过饮茶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愉快,一种清新悦神、超凡脱俗的心境,以此达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洁的仙境的境界。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老夫老妻 冯骥才
①他俩又吵架了。
②可是今天的架吵得空前厉害,起因却很平常——就像大多数夫妻日常吵架那样,往往是从不值一提的小事上开始的——不过是老婆子把晚饭烧好了,老头儿还趴在桌上通烟嘴,弄得纸片呀,碎布条呀,粘着烟油子的纸捻子呀,满桌子都是。老婆子催他收拾桌子,老头儿偏偏不肯动。老婆子便像一般老太太们那样叨叨起来。老婆子们的唠唠叨叨是通向老头儿们肝脏里的导火线,不会儿就把老头儿的肝火引着了。两人互相顶嘴,翻起许多陈年老账,话愈说愈狠。老婆子气得上来一把夺去烟嘴塞在自己的衣兜里,惹得老头儿一怒之下,把烟盒扔在地上,还嫌不解气,手一撩,又将烟灰缸打落地上,还抓起桌上沏满热茶的大瓷壶,用力“叭”地摔在地上,看着满地碎瓷片和溅在四处的水渍,老婆子直气得她冲着老头大叫:“离婚!马上离婚!”
③同样的怒火也在老头儿的心里翻腾着。只见他嘴里一边像火车喷气那样不断发出声音,一边冲到门口,猛拉开门跑出去,还使劲带上门,好似从此一去就再不回来。
④老婆子火气未消,站在原处,面对空空的屋子,一种伤心和委屈爬上心头。她想,要不是自己年轻时得了那场病,她会有孩子的。有了孩子,她可以同孩子住去,何必跟这愈老
3
愈混账的老东西生气???
⑤不知为什么,他们每次吵架过后两小时,她的心情就非常准时地发生变化,好像节气一进 “七九”,封冻河面的冰片就要化开那样。像刚才那么点儿小事还值得吵闹么?——她每次吵过架冷静下来时都要想到这句话。可是??老头儿也总该回来了。他们以前吵架,他也跑出去过,但总是一个小时左右就悄悄回来了。但现在已经两个小时了仍没回来。外边正下大雪,老头儿没吃晚饭,没戴帽子、没围围巾就跑出去了,地又滑,瞧他临出门时气冲冲的样子,不会一不留神滑倒摔坏了吧?想到这儿,她竟在屋里待不住了,起身穿上外衣,走出房子去了。
⑥雪正下得紧。雪是夜的对比色,好像有人用一支大笔蘸足了白颜色,把所有树枝都复勾一遍,使婆娑的树影在夜幕上白茸茸、远远近近、重重叠叠地显现出来。于是这普普通通、早已看惯了的世界,顷刻变得雄浑、静穆、高洁,充满鲜活的生气了。
⑦一看这雪景,她突然想到她和老头儿的一件遥远的往事。五十年前,他们同在一个学生剧团。她的舞跳得十分出众。每次排戏回家晚些,他都顺路送她回家。她记得那天也是下着大雪,两人踩着雪走,也是晚上八点来钟,在河边的那段宁静的路上,他突然仿佛抑制不住地把她拉到怀里。她猛地推开他,气得大把大把抓起地上的雪朝他扔去,直打得他像一个雪人。他们的恋爱就这样开始了——从一场奇特的战斗开始的。
⑧多少年来,这桩事就像一张画儿那样,分外清楚而又分外美丽地收存在她心底。曾经,每逢下雪天,她就不免想起这桩醉心的往事。年轻时,她几乎一见到雪就想到这事;中年之后,她只是偶然想到,并对他提起,他听了总要会意地一笑,随即两人都沉默片刻,好像都在重温旧梦;自从他们步入风烛残年,即使下雪天也很少再想起这桩事了。但为什么今天它却一下子又跑到眼前,分外新鲜而又有力地来撞她的心?
⑨可现在她多么希望身边有一只手,希望老头儿在她身边!她想到楼上邻居李老头,文化大革命初期老伴被折磨死了。尽管有个女儿婚后还同他住在一起,但平时女儿、女婿都上班,家里只剩李老头一人。星期天女儿、女婿带着孩子出去玩,家里依旧剩李老头一人——年轻人和老年人总是有距离的。年轻人应该和年轻人在一起玩,老人得有老人为伴。
⑩真幸运呢!她这么老,还有个老伴。四十多年如同形影紧紧相随。尽管老头儿性子急躁,又固执,不大讲卫生,心也不细,却不失为一个正派人,一辈子没做过亏心的事;一副直肠子,不懂得与人记仇记恨??她愈想,老头儿似乎就愈可爱了。
?她在雪地里走了一个多小时,老头儿仍不见,雪却稀稀落落下小了。只有先回去,看看老头儿是否已经回家了。当将要推开屋门时,她心里默默地念叨着:“愿我的老头儿就
4
在屋里!”
?屋门推开了,啊!老头儿正坐在桌前抽烟。地上的瓷片都被扫净了。炉火显然给老头儿捅过,呼呼烧得正旺。顿时有股甜美而温暖的气息,把她冻得发僵的身子一下子紧紧地攫住。她还看见,桌上放着两杯茶,一杯放在老头儿跟前,一杯放在桌子另一边,自然是斟给她的??老头儿见她进来,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
?她站着,好像忽然想到什么,伸手从衣兜里摸出刚才夺走的烟嘴,走过去,放在老头儿跟前。什么话也没说,赶紧去给空着肚子的老头儿热菜热饭,还煎上两个鸡蛋??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小说虽名为“老夫老妻”,但主要是以气走的女性视角来展开情节,因为女性感情更为细腻丰富。以妻子的女性视角构思小说会更生动。
B.这对老夫妻吵架不止一次,由于妻子在家中很强势,每次都是老头气得离家出走,小说结尾老头“抬起眼看她一下,跟着又温顺地垂下眼皮”的细节正说明了这一点。
C.小说以时间顺序展开,但又使用插叙来丰富情节,如插入“恋爱时”的场景,来说明她们是有很好的感情基础的,从而为和好作伏笔。
D.小说第⑧段展现了青年、中年、老年不同年龄阶段对曾经美好恋爱往事的态度,真实再现两人感情由浓变淡,直至不屑一想、勉强维持的过程。
E.朴实是这篇小说最突出的特色,小说中的人物说着朴实的话,做着朴实的事,叙事语言也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夸张的修饰,处处体现着朴实之美。 (2)小说很巧妙地运用了“前后照应”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小说第⑥段写到了“雪”,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4)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幸福温馨。”也有人说:“看这篇小说看到了悲凉落寞。”你怎么看,请联系文本并结合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钱伟长小传(节选)
解放后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现象促使钱伟长以百倍的热情、千倍的干劲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尽管繁忙的社会活动占据了他不少时间,给他的研究工作带来一定困
5
难,但他总在想着怎样为人民做更多的事,恨不得一天做两天的工作。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钱伟长看到有些人妄自菲薄,畏首畏尾,甚至崇洋媚外、数典忘祖,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告诉这些人(同时教育青少年):中华民族是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伟大民族,曾经有过光辉的过去。他立即编写科学普及著作《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甚至在赴朝慰问的列车上也在孜孜不倦地写作。这本小册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深厚的文学、历史根底。该书后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成了一本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并译成蒙古文和维吾尔文。苏联的《科学史报》也翻译发表了其中的主要部分。
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多年来的关闭自守、抱残守缺和内忧外患,使我国科学技术处于落后状态,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竭尽全力尽快地培养人才,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浩浩荡荡的科学大军。他开始更活跃地出现在讲台上,先后为本校师生和京郊高等院校教教师开设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应用数学等课程,后来又参与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由钱学森担任班主任,他担任副班主任,并亲自授课。他每天认真备课到深夜,决心把自己多年的科研和教学经验传授给新的一代。他开的课程深受学员欢迎,大家说,听钱先生的课是科学艺术的享受。目前,这批学生已成了我国力学队伍中的骨干力量。
也就是在解放以后,他开始招收研究生,在他们身上花费了更多的精力。他对他们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采取了启发式的教育方式,诱导他们独立思考。在他们面前,他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经验体会乃至不成熟的想法,一旦有人有了一得之见,他总是满腔热情地予以鼓励。就这样,没过多久,一个强有力的研究集体形成了。一九五四年,钱伟长和他的学生林鸿荪、胡海昌、叶开沅共同写成了专著《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系统总结了由钱伟长首创的方法以及与学生们一起所作的拓广,使钱伟长方法逐渐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一九五五年,中国科学院颁发第一批国家科学奖金,这部著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九五七年,该专著被译成俄文,在苏联出版,获得了国际声誉。就在那一年十月,钱伟长被聘任为波兰科学院院士。
在成就和荣誉面前,他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对学生们说:“在现代科研工作中,不吸取别人的经验而作新的创造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你们想想,如果不是前辈科学家解决了小挠度问题,如果没有浅壳方程式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能做出今天的贡献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来,我们的成果确实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永远保持冷静和谦逊的态度。”这席话给大家以深刻的教育。
在他的启发下,他们开始共同研究另一个重大课题:弹性柱体扭转理论的基本假定问题,对圣维南假定做了全面分析,并作了新的创造。不久,他们共同编著的另一本专著《弹性柱
6
体的扭转理论》问世了,美国《应用力学评论》杂志立即以较大的篇幅对此书进行评论,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一九五六年,钱伟长代表中国力学界去布鲁塞尔出席第九届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会议,在会上宣读了他和他学生的论文,受到广泛重视,有两篇论文发表在大会的文集上。会后,他应邀到波兰科学院讲学。接着,苏联力学家穆什达里和波兰科学家诺瓦茨基(W.Nowacki)等先后专程前来北京,与钱伟长他们讨论问题,对中国的力学研究工作成就深为敬佩。 【相关链接】
①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门家。——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长钱伟长。
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教授、博导樊蔚勋,是钱伟长的第三位研究生。从1956年开始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师从钱伟长。回想起恩师的教诲,樊蔚勋至今仍历历在目,他说,“你不要认为书上的字是平的,也别认为书上的字都是一样大小。”这句话影响了樊蔚勋一辈子。“乍一听起来,这话与常识相违背啊,书上的字怎么会是不平的?又怎么不是一样的大小呢?后来,我慢慢悟出来,这其中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钱伟长编写科普著作《我国历史上的科学发明》,主要是针对社会上有些人妄自菲薄,甚至崇洋媚外的现象,成了一本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B.为了改变我国科学教育处于落后状态,钱伟长先后开设了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应用数学等课程,后来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力学研究班。
C.钱伟长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的经验体会乃至不成熟的想法,对学生要求严格,采取了启发式的教育,引导他们独立思考。
D.钱伟长和他的学生共同写成了专著《弹性圆薄板大挠度问题》,系统总结拓广了钱伟长方法,使之逐渐得到了国际上的公认。
E.代表中国力学界的钱伟长在布鲁塞尔第九届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会议上宣读了他和他的学生的两篇论文,并发表在大会的文集上。
(2)就本文来看,钱伟长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7
(3)作为人物传记,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给读者介绍钱伟长取得的科学成就的?请简要回答。
(4)请结合材料阐述钱伟长有哪些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毛忠,字允诚,初名哈喇,西陲人。
正统三年,从都督蒋贵征朵儿只伯,先登陷阵,大获,擢都指挥佥事。十年以守边劳,进同知,始赐姓。明年,从总兵官任礼收捕沙洲卫都督喃哥部落,徙之塞内,进都指挥使。十三年率师至罕东,生絷喃哥弟伪祁王锁南奔并其部众,擢都督佥事,始赐名忠。寻除右参将,协守甘肃。
天顺二年贼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忠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贼来益众,军中皆失色。忠意气弥厉,拊循将士,复殊死斗。贼见终不可胜,而援军亦至,遂解去。忠竟全师还。七年,永昌、凉州、庄浪塞外诸屡为边患。忠与总兵官卫颖分讨之。忠先破巴哇诸大族。昝咂、马吉思诸族,他将不能下者,忠复击破之。论功,忠止增禄百石,而颖乃得世袭券。忠以为言,遂封伏羌伯。
成化四年,固原贼满四据石城反。诏忠移师讨之,与总督项忠等夹攻贼巢。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所斩获,贼稍却。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而项忠等军亦克山之东峰,及石城东、西二门,贼大窘,相对哭。忽昏雾起,他哨举烟掣军,贼遂并力攻忠。忠力战不已,为流矢射所中。卒,年七十五。从子海、孙铠前救忠,亦死。
忠为将严纪律,善抚士。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于道。事闻,赠侯,谥武勇。予世券。弘治中,从有司言,建忠义坊于兰州,以表其里。又从巡抚许进言,建武勇祠于甘州城东,春秋致祭。
(节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六·列传第四十四·毛忠传》)
6.下列对文中字体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8
A.天顺二年/贼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
B.天顺二年/贼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
C.天顺二年/贼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
D.天顺二年/贼寇大入甘肃/巡抚芮钊劾奏诸将失事罪/部议忠功足赎罪/置不问/三年以镇番破贼功/进左都督/五年/孛来以数万骑分掠西宁庄浪甘肃/诸道入凉州。 7.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顺是古代年号名,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正统、成化、弘治。 B.巡抚是中国明清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是巡视各地的军政、民政大臣。 C.喃哥、孛来、巴哇、诸番、昝咂、马吉思等都代指西北某个少数民族。 D.擢,在原官上提拔;封,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除也表示任命授职。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忠本名哈喇,因为他率兵到罕东,生擒喃哥的弟弟伪祁王锁南奔和他的部众,后以军功被皇上赐姓名,同时被升为都督佥事。
B.毛忠意志顽强,孛来入侵时,他鏖战一昼夜,矢尽力疲,仍殊死搏斗,一直坚持到援兵到来,贼寇撤兵而去。
C.毛忠军功卓著,同时敢于争取自己的权益。时伐番人边患时,毛忠击破了巴哇等族立下大功,却得到很少封赏,他就向朝廷提出意见。
D.毛忠英勇战死,受到朝廷和地方的表彰。在兰州建忠义坊,又因巡抚许进的建议,在甘州城东建武勇祠,春秋致祭。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他哨举烟掣军,贼遂并力攻忠。忠力战不已,为流矢射所中。
(2)其卒也,西陲人吊哭者相望于道。事闻,赠侯,谥武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9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①摄山:又名栖霞山。②屈大均,清人,曾积极反清。为逃避清兵迫害削发为僧九年。顺治十六年,在南京隐藏的屈大均游览摄山写下此诗。两年后,他又蓄发为儒,远行西北,与抗清志士顾炎武等交游。
9.本诗前四句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摄山秋夕山林的“不宁静”?请结合诗句分析。
10.有人说“披衣念远征”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派遣的句子是:“ , 。”
(2)韩愈《师说》中表述师生关系的句子“ , ”与荀子在《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是一致的。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的诗句是:“ , 。”
第II卷
四、语言知识基础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强拆队曾横行无忌,无法无天,昨天终于被公安机关依法批捕,广大市民无不 。
②《芈月传》中孙俪对不同阶段芈月内心世界的把握精准到位,表演举重若轻,观众 。
③一向性格直率的冯“小刚炮”面对个别别有用心的记者故意挑事的提问再
②
①
10
攻贼人巢穴。毛忠由木头沟直抵炮架山下,多有斩杀和俘获。贼人稍稍退却,毛忠亲冒矢石连夺山北、山西两峰。而项忠等军也攻克了山的东峰,进到石城的东、西二门。贼人处境非常窘迫,相对号哭。突然起了浓雾,别的哨点起烟火报警,牵制了毛忠的部队,贼人于是并力攻击毛忠。毛忠力战不已,被流矢射中而死,终年七十五岁。从子海、孙子铠前来救他,也战死。
毛忠为将严申纪律,善抚士卒。他死后,西陲人为他吊哭的相望于道。事情传到朝廷,赠给他侯爵,谥武勇,给予世袭诰券。弘治年间,听从有关官员的意见,在兰州建忠义坊,在他的故里表彰其功勋。又因巡抚许进的建议,在甘州城东建武勇祠,春秋致祭。
9.本诗前两句正面描写秋林叶落、鸟儿频频受惊扰,突出秋林“无静树”;后两句通过诗
人自己夜晚心理的感受——将树叶不断凋落的声响怀疑为夜里刮风下雨,以致未觉山月升起,侧面烘托一整夜山林的“不宁静”,自己一夜难眠。
10.诗的前四句着重描绘了摄山秋天山林的“不宁静”,暗示作者内心不宁静。五六句写作
者打开柴门,看到满眼积翠、一汪清澈的潭水。但这让人内心平和的积翠、潭水终未能压住诗人心中的波澜,故天亮披衣,准备远行。这说明诗人虽然削发隐居但内心并没宁静,抗清之志并未泯灭。“披衣念远征”揭示了全诗躁动不安的原因,画龙点睛。 11.(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3)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12.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进行推断。
因为是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拍案叫绝:形容非常赞赏。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拍案而起:一拍桌子猛地站起来。形容非常愤慨。①句“由地痞流氓组成的强拆队”被依法批捕,可知应选“拍手称快”,由此排除AB两项;②句讲的是演员演技好,应选“拍案叫绝”,再排除D项。故本题应选C。
13.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句式杂糅,可删去“盖得”;B项,
前后主语不一致,可将“自从”调到“中央”前;D项,搭配不当与成分残缺,“提出”与“号召”不能搭配,另外在“得到”前应加“这”。故本题应选C。
14.A【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一遍,了解大意,然后根
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因为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通过分析可知,⑤紧承前句,应置于句首,可先排除CD两项,③句中“只要”和①句中“必然”紧密联系,④陈述原因,应紧随①后,故本题应选A。
16
15.①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路权)
②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 ③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一遍,了解大意,再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推断,然后写出答案。根据“但??”可推知①的内容应为“任何一方都不能侵犯他方的交通空间(路权)”;由前面的“行人不看红绿灯”和后面的“非机动车在机动车道上大摇大摆”可推知②的内容应为“机动车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横冲直撞”;根据“而是”后面的内容,可推知③的内容应为“并不是一定要分出输赢的比拼”。
16.徽标的上方是由各种偏旁组成的圆形图案,下方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个汉字。圆
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博大、圆满等。其中的偏旁,可组成任何汉字,预示着组合的无限可能性。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仔细观察徽标,从中找出题干所要求的“徽标的构图要素”,然后根据构图要素以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徽标”来推断其寓意。另外,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
17.【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讲述的是中国各地掀起一股申报
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浪潮,这种追求极限,追求卓越的精神是值得赞赏的。然而各地在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行动中,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为申报而申报,让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变了味。据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立意:一是赞同这种申报行为;二是批判这种申报行为;三是辩证地看待这种申报行为。从赞同的角度立意:①我为申报吉尼斯纪录点赞;②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追求无止境。从批判的角度立意:①为申报吉尼斯纪录泼点水;②申报吉尼斯纪录该休矣。从辩证的角度立意:①申报吉尼斯纪录是一把双刃剑;②申报吉尼斯纪录利弊说。
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文】湖北省襄阳市普通高中2016届高三1月调研统一测试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