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基地 【解析】 第(1)题,根据我国2009~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信息可知,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煤炭;以煤炭为主的消费结构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是产生严重的大气污染。第(2)题,结合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信息可知,能源生产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主要措施可以从能源跨区域调配、节约能源、提高利用率、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能源等方面分析回答。第(3)题,主要原因可以从能源需求,能源分布、技术等方面分析问题。第(4)题,比较两能源基地的差异,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新疆基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开发中易产生土地荒漠化;西南基地水源和煤炭资源丰富,开发中易产生的问题可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形及矿产分布分析回答。
【答案】 (1)煤炭 大气污染严重
(2)(中)西部 加强能源的跨区域调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等。
(3)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短缺;技术力量雄厚 (4)
新疆基地 西南基地 主要能源类型 石油;天然气 水电;煤 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土地荒漠化 植被破坏;水土 流失;地质灾害等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导学号:00040145】
材料一 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材料二 我国部分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雨涝区分布图。
图2 我国雨涝区分布图
6
(1)雨涝灾害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的?(8分)
(2)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10分) (3)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10分)
【解析】 第(1)题,雨涝的发生,其基本原理就是一地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因而其影响因素就是降水多的天气过程和排水不畅的地形。第(2)题,从时间上看降水多的季节,主要是夏秋,从空间上看平原地区排水不畅。第(3)题,降水多的季节,阴天多,光照不足;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
【答案】 (1)①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阴雨;②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2)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3)不利影响:①雨涝期光照、热量减少,作物生长缓慢;②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碍甚至死亡。
7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章末综合测评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南疆地区沙漠广袤如海,散布片片绿洲。南疆铁路东起塞外火洲吐鲁番,西到丝路重镇喀什。读图,回答1~2题。
1.南疆地区的村镇、农田主要分布在山麓冲积扇和绿洲地带,影响其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导学号:00040143】
A.地形与土壤 C.水源与土壤
B.地形与水源 D.气候与植被
2.从地形部位看,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 ) A.河谷地带 C.山麓冲积扇
B.塔克拉玛干沙漠 D.吐鲁番盆地
【解析】 第1题,南疆地区气候干旱,山麓地带和绿洲地带地形平坦,有高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水源条件好,土壤肥沃,人口集中,地形和水源条件是影响村镇、农田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第2题,南疆铁路的大部分路段经过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冲积扇地区,是因为这里地形平坦、村镇集中。
【答案】 1.B 2.C
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中。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1
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 ) A.不断北移 C.不断东移
B.不断南移 D.不断西移
4.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 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 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北移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0年野象活动北界不断南移。第4题,该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温度不断降低,而现代则是温度上升,所以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不吻合;现代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使全球陆地面积缩小;由于该历史时期气温不断下降,故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等温线的位置南移。
【答案】 3.B 4.C
电影《海底总动员》中活泼可爱的小丑鱼令人记忆犹新,但英国研究人员发现,海水酸化使海洋中小丑鱼本世纪末可能失聪,而这也将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读全球海洋CO2和pH值变化图,回答5~6题。
5.根据材料推测,全球海洋pH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2
A.全球变暖,海水温度升高所致 B.火山喷发的CO2溶于海水所致 C.海洋中的生物死亡分解所致 D.人类排放CO2溶于海水所致
6.上题中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还会给地球其他方面带来巨大的影响。下列各项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
A.台湾海峡宽度 C.火山喷发
B.珠穆朗玛峰雪线 D.海陆间水循环
【解析】 第5题,由图可知,随着CO2浓度的升高,海水pH值减小。第6题,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而全球变暖则会对海峡宽度、雪线高低、水循环等有影响。
【答案】 5.D 6.C
水资源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国际上一般认为,一条河流合理开发的上限是水资源利用率为40%。读我国部分地区及世界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比较示意图,完成7~8题。
7.图中所示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有( ) A.水资源更新速度快 B.利用率过低 C.水污染严重 D.土壤盐碱化
8.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导学号:00040144】
A.河流径流量较小 B.城市密集,生活用水量小 C.灌溉用水量小 D.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率偏高,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是图中所示部分地区水资源利用上的共同问题。第8题,灌溉用水量大、水资源统筹管理程度低是河西走廊水资源缺乏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 7.D 8.D
9.下图为1987年与2009年世界能源供应构成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3
A.世界能源供应量增大 B.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较大 C.增长最多的是化石能源 D.新能源增长量最小
【解析】 由图中分析,2009年比1987年各类能源供应量增大,其中原油、煤及煤产品、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增长最多;水能、生物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增长量小;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小。
【答案】 B
下表是1971~1995年全球遭受自然灾害的年均人数(单位:万人)。读图和表,回答10~11题。
死亡 受伤 影响 无家可归 合计 地震 1.91 2.63 洪涝 1.27 2.07 干旱 7.36 0 火山 0.10 0.03 168.83 6 004.13 6 069.26 9.43 23.76 324.14 2.27 1.51 197.13 6 331.61 6 078.89 11.07 10.由图表可知对人类生命构成威胁最大和突发性最强的自然灾害分别是 ( ) A.干旱、地震 C.洪涝、地震
B.洪涝、火山 D.火山、地震
11.能给人类带来一定资源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C.洪涝
B.火山 D.干旱
【解析】 由图表可知干旱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地震突发性最强,火山喷发出的
4
火山灰能增加土壤肥力,肥沃土壤。
【答案】 10.A 11.B 二、综合题(共56分)
12.(2016·江苏徐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我国2009~2012年能源消费结构示意图(图1)。
图1
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图2)。
图2
(1)2009~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 其造成的突出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和主要能源消费区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能源生产区集中分布在________,缓解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主要措施有哪些?(8分)
(3)东部沿海核电开发带布局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4)新疆和西南地区是我国两大能源基地,填表比较其差异。(8分)
新疆基地
主要能源类型 开发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中地理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章末综合测评 湘教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