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是一个勤劳的人
母亲是一位有很多事情值得我永远回忆的人 母亲是个爱劳动的平凡的人
母亲是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的人 母亲是整日劳碌的人 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 ……
2、同学们跳读课文,并给本文可以划分层次并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抒发悲痛感情,引出对母亲勤劳一生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详略得当地记叙了母亲勤劳一生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美德。
第一层(第2-8段)写母亲勤劳俭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和坚强不屈的性格。
第二层(第9-13段)写母亲朴素的阶级觉悟,她仇恨为富不仁者,支持和慰勉作者参加革命。
第三部分(第14-17段)写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也表达了作者继续革命的决心。
第一层(第14-15段)概述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深刻影响。
第二层(第16-17段)写对母亲的沉痛悼念,并表达作者以尽忠于党和人民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和决心。 四、再读课文,走进母亲
1、作者对这位平凡而有伟大的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文章没有用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描写来表现人物,而是通过典型的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的。那么回忆母亲一生中的主要事迹,歌颂母亲的优秀品质就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①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材料有条不紊的组织为一个整体的? ②同学们再读课文,理解分析文中的事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完成图表。学生代表发言。
③学生代表发言,学生相互质疑,解疑,互相评价。 ④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教师点拨:朱德同志得到他母亲去世的消息痛定之后,母亲一生的重要事迹和优良的品德以及对作者的教育和影响就一幕一幕的映现在作者的脑海里。
⑤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谈谈你在这方面的体会。
明确:朱德是领袖,是革命家,他心里装着人民,还装着党和国家。作者深知母亲逝世的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就要寻找补救之法,以报答母恩于万一。于是,从母亲的平凡,想到劳动人民的平凡,想到“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再进一步想到“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再通过一个设问句,使报答母亲深恩的感情上升为更博大的感情:“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文章倒数第二段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⑤小结:课文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线索选材、组材。以时间为纵向顺序,以母亲的优秀品质为横向顺序纵横交叉、点面结合。虽然文章所记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头绪繁多,但脉络清晰有条不紊。 五、布置作业
自选题:1、收集关于母亲的名言、诗文,做一个交流活动。
2、帮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析文章语言,感受朴实真挚的语言所表达的真挚深沉的感情。 2、学习朱德同志的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重点:圈点勾画文章中,自己认为写的好的句子,加以赏析。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在朴素的语言中表达真挚的感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敬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1、教师:课文以平实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母亲勤劳朴实的特点。全文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热情洋溢的抒情,但于平静的叙说之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因此,文中寓意于平实、寓深情于质朴的特点,值得我们认真品析。
2、请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的语言进行赏析,每位同学准备用“……写(用)得好,写出了……”的句式说一句话。
3、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4、同学们准备发言,师生评价。
如:①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说说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这几句平实的话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在旧中国的农村,溺婴是常有的事情,朱家也不例外,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才被迫忍痛溺死五个孩子。这个怵目惊心的事例,足以揭示旧中国千百万劳动妇女的牛马不如的悲惨境遇,是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后一句是画龙点睛的议论,一个“多么惨痛悲哀”,一个“无可奈何”,字字滴血声声泪,悲惨万状万般无奈啊!
②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190O)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去“吃大户”。(怎么理解“和平”一词?)
在这里,“和平”指中国农民勤劳朴实,很多人世代为地主耕种,尽管遭灾受难最为严重、惨烈,也能忍耐,能经受住煎熬,然而,灾难不会因为他们的“和平”而放过他们。“不得不”是无法忍耐的饥饿、破产逼迫着他们不得已而“上梁山”--成群结队去“吃大户”。这是最起码的自发的反抗行为,但连这样的行为也遭到最血腥的屠杀。
③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加点的“竟”字有何深意?)
在这样的语境中,准确地用上一个“竟”字,含义非常深刻,既寄托了对母亲的无限哀思、深情怀念与终生遗憾,又寄寓了作者把民族、人民、党的事业放在首位的崇高品质。
你体会到这些感情了吗?
这件事对少年时期的朱德触动很大。 朱总司令为了民族抗战事业而愧对了母亲。 ……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拨。
5.文如其人,朱总司令朴实、谦逊、忠厚诚恳,写出的文章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激情澎湃的语言,没有运用很多的修辞方法。有的同学因此认为本文不是一篇好文章,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你的看法。
甲生: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和慷慨激昂的词句去叙写、赞颂母亲。但是,在那平实的叙写中,在那简洁、朴素的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母亲真挚深沉的爱。如“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思呢”。这些都是发自肺腑之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版】部编版初中语文《回忆我的母亲》名师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