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课内探究
【学点一】人耳的结构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中关于人耳结构及结构图部分的内容,了解人耳的构造,知道耳朵是通过什么途径感知声音的。
2、请同学们参照“想想做做”中内容,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讨论:在这几种情况下,人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跟踪练习:
1、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绝大数是由 传递的,声波到达人耳后引起 的振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将这种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 ,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2、将下列人耳的基本构造及每一部分的作用用线连起来。
①半规管 ⑤能将鼓膜的震颤传到耳内 ②听小骨 ⑥传递信号
③听神经 ⑦它引起运动感觉和姿态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④耳蜗 ⑧其内液体和纤毛的运动使许多神经产生感觉 【学点二】骨传声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7页的相关内容,完成下列题目:
声音可以通过 、 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利用 的方式来听到声音。
【学点三】双耳效应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 18页“科学世界”,完成下列题目: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 及其他特征都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利用双耳效应准确地判断 。 跟踪练习:
关于人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听觉作用 B.只有平衡作用
C.既有听觉作用,也有平衡作用 D.只有人耳分外耳、中耳、内耳。
四、小结
1、⑴人耳形成听觉的途径?
⑵什么是骨传导?
⑶声音传到两耳的什么不同形成的双耳效应? 2、你还存在哪些疑问?
五、课后延伸:
1、填写人耳听声音的途径:声源的声波→耳廓收集→ 振动→ 振动→ 信号→大脑→听到声音
2、蛇是没有耳朵的,然而常听说打草惊蛇,下列关于蛇听觉的产生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A.蛇头贴在地上,头中的骨头接收到了打草传出的声音 B.蛇是利用了视觉效果 C.蛇是利用了骨传声 D.蛇是利用了大地传声
第一章第三节《声音的特性》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从生活经验体会中去正确区分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 2、能用实验去验证影响乐音音调、响度的主要因素(频率、振幅); 3、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学习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三个特征,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探究出影响这三个因素的条件 二、课前预习:
1、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吗?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3、人听到声音应具备哪些条件?
4、我的疑问 三、课内探究:
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课本上本节一段相同的文字,朗读时其他同学闭上眼睛。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听觉分辨出前后朗读的两位同学呢? 思考:我们为什么仅凭声音就能分辨出前后两位同学? 【学点一】音调
1、感知音调不同的声音:利用吉它的同一根弦,弹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提出问题:“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根据观察,猜想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我的猜想: ; 实验探究:利用身边的钢尺,模仿吉它弦,紧按在桌面上进行探究。
次数 1 2 钢尺伸出长度 振动快慢 音调 (注意:实验中拨动钢尺时用力的大小应大致相同)
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 ,振动得慢,音调就 。 (阅读课本19页音调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2、思考:大象可以用我们人类听不到的“声音”进行交流。大象发出的声音为什么人类听不到呢?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阅读课本20页,知道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了解一些动物能听到的大致频率范围。)
跟踪练习:
1、音调指的是声音的 ,频率指的是 ,二者的关系是:物体振动的频率越 ,音调越 ,频率越 ,音调越 。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 到 。蝴蝶的翅膀1秒钟振动不超过10次,蚊子的翅膀1秒钟振动500~600次,我们能听到它们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吗?
3、频率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二】响度
1、将手按在自己的喉咙上,分别小声和大声发出声音,通过感觉声带的振动来猜测决定声音响度的因素。
2、探究实验:观察比较音叉发声的响度和乒乓球被弹开的距离,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次数 1 乒乓球弹开幅度 音叉振动幅度 响度
2 结论: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 ;幅度越小,响度越 。 (阅读课本21页响度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明确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跟踪练习:
1、响度是指声音的 ,它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
2、另外,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判断:人离发声体越近,会感觉响度越 ,离发声体越远,会感觉响度越 。这就是说,响度的大小还与距离发声体的 有关。 3、响度不同的声音,波形有什么不同?
【学点三】音色
活动:用录音机播放分别由小提琴和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
设疑:为什么不同乐器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我们也能分辨它们呢?
(阅读课本22页音色部分的内容)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所决定的。 跟踪练习:
1、钢琴和笛子不可能发出相同的 。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这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瓷器是否有破损。
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以下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 )
A.瓜农用手拍打西瓜 B. 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铁块 C.瓦匠用瓦刀敲打砖 D. 自行车上敲击车铃 3、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是否存在区别?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