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哪些?二氧化硫和氯水混合后漂白效果如何?
【答案】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活性炭、次氯酸、过氧化钠、二氧化硫等。活性炭是利用吸附性,次氯酸和过氧化钠是利用强氧化性,二氧化硫是利用其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其中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具有不稳定性。品红溶液通入SO2,溶液褪色,加热至沸腾,溶液恢复红色;通入Cl2,溶液褪色,加热至沸腾,不恢复红色。紫色石蕊试液通入SO2,立即变红色,但不褪色;通入Cl2,立即变红色,随后褪色。二氧化硫能与氯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漂白效果减弱甚至失去漂白性。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l2+2H2O=H2SO4+2HCl。
23.SO2和CO2都是酸性氧化物,从化合价角度看,SO2和C02还有什么区别?如何鉴别这两种气体?
【答案】二者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过量后又变澄清,生成可溶性的酸式盐,因此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二者。SO2中S为+4价,处于中间价,所以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SO2能使高锰酸钾溶液、氯水褪色,可以被氧气氧化成SO3,体现还原性;能与H2S反应生成S单质,体现氧化性。鉴别方法有:闻气味,SO2有刺激性气味;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还原性,SO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4.SO2和CO2对环境的影响有什么不同?
【答案】SO2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CO2是形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但不是大气污染物。
25.白鼠接触空气中一氧化氮6~7分钟引起麻醉,在12分钟死亡。导致以上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氮的氧化物有几种?
26.将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根据试管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的判断液面会在试管的什么位置?若向试管中充入O2,看到什么现象?
【答案】NO2与水反应:3NO2+H2O=2HNO3+NO,3体积的NO2变成1体积的NO,所以液面会上升到试
- 4 -
管的处。因为会发生反应,2NO+O2=2NO2,②3NO2+H2O=2HNO3+NO,所以会管到液面不断上升,通
入体积的O2时,试管内充满液体。 27.俗语说“雷雨发庄稼”,原理是什么?
【答案】“雷雨发庄稼”的原因是打雷时,在闪电的作用下,空气中的N2和O2反应生成NO,NO和O2生成NO2,NO2和雨水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流入土壤,做了氮肥。
28.“光化学烟雾”主要是由NOx引起的,“酸雨”主要是由空气中CO2浓度的增大引起的? 【答案】光化学烟雾主要是NOx引起的;“酸雨”的形成主要是SO2及NOx引起的。光化学烟雾形成的化学过程是:当汽车尾气产生的NO2在日光照射下分解成NO和O原子,即开始光化学烟雾的循环,不断的产生臭氧;酸雨是指pH低于5.6的大气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由于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使水变成弱酸性,因此大气降水通情况下就具有一定的酸性。但是正常降水的pH不会低于5.6,因为二氧化碳饱和溶液的pH为5.6。降水的酸度来源于大气降水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酸性物质的吸收。形成降水的不正常酸性的物质主要是: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
29.1 mol·L的氨水中NH3·H2O的浓度就是1 mol·L吗?氨水中的溶质通常认为是什么?液氨和氨水是同种物质吗? 【答案】不是,溶液中NH3、N
、NH3·H2O的浓度之和为1 mol·L;通常认为氨水中的溶质是
-1
-1
-1
NH3。液氨是纯净物,只含NH3一种微粒,且不具有碱性;氨水是混合物,含有NH3、NH3·H2O、H2O、N
、OH、H等微粒,具有碱的通性。
-+
30.为什么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会产生白烟?蘸有浓氨水和浓硫酸的两支玻璃棒靠近时是否会产生白烟?
【答案】浓氨水和浓盐酸均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NH3和HCl在空气中相遇,化合生成NH4Cl固体小颗粒,即为白烟。浓硫酸没有挥发性,故不可能形成白烟。 31.铵盐有哪些共性?所有的铵盐受热分解都会产生氨气吗?
- 5 -
32.铵盐无论是固体还是溶液都能与强碱反应,两者有什么不同?检验铵盐(N是什么?
)溶液的方法
【答案】铵盐与碱反应的实质是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固体间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或搅拌,产生NH3;溶液中反应: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所以产生的NH3会溶解,若溶液浓度很大,会有少量NH3逸出,加热溶液可使NH3大量逸出。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试管中,加烧碱溶液后再加热,最后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33.实验制取氨气一般用NH4Cl和Ca(OH)2作为原料,碱为什么不用NaOH?铵盐为什么不用碳酸铵?能否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中还可以用浓氨水和生石灰为原料制备氨气,试分析该反应能用来制取氨气的原因。
【答案】不用NaOH是因为NaOH易吸水结块,而且对玻璃仪器的腐蚀性较强;不用碳酸铵是因为碳酸铵分解会产生CO2,使收集到的氨气不纯。不能用加热氯化铵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氯化铵加热分解为氨气和氯化氢,但是遇冷后二者会立即结合成氯化铵,收集不到氨气。生石灰与水反应一方面使浓氨水中的水减少,另一方面该反应放热,有利于氨气的逸出。
34.实验室收集氨气时,导管口为什么要插入试管底部?试管口塞有用水或稀硫酸浸湿的棉花团的作用是什么?为收集干燥的氨气,氨气可用哪些干燥剂干燥?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室中吸收多余的氨气,能否直接将导管插入水中?
+―
35.喷泉实验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答案】两个容器通过连接管组成连通器,装有液体的容器压强远大于另一个容器的压强(即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就会产生喷泉。计算表明,当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17时,该气体既能形成喷泉实验,故NH3、HCl、HBr、HI、SO2等气体均能溶于水产生喷泉现象。CO2、H2S、NO2、Cl2等在H2O中溶解度不大的气体不能形成喷泉,若将H2O改成NaOH溶液,气体在碱性溶液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大,从而也形成喷泉。
35.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氧化性区别在哪里?C、Cu分别与浓硫酸反应时,浓硫酸各表现出什么性
- 6 -
32.铵盐无论是固体还是溶液都能与强碱反应,两者有什么不同?检验铵盐(N是什么?
)溶液的方法
【答案】铵盐与碱反应的实质是NH4与OH反应生成NH3·H2O,固体间反应:反应条件是加热或搅拌,产生NH3;溶液中反应:由于NH3极易溶于水,所以产生的NH3会溶解,若溶液浓度很大,会有少量NH3逸出,加热溶液可使NH3大量逸出。检验铵盐溶液的方法是取少量待测溶液滴入试管中,加烧碱溶液后再加热,最后再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检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难点突破突破6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必修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