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6届中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露面 露宿 原形毕露 B.胆量 量刑 量体裁衣 C.酝酿 踉跄 琳琅满目 D.沾光 粘贴 拈轻怕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奔弛 待遇 追溯 再接再厉 B.和谐 秘决 闲暇 焕然一新 C.干燥 蔓延 书籍 无精打采 D.婉约 吟诵 尊命 鸦雀无声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每当想起中华民族遭受的沉痛苦难,中华儿女哪个不痛彻肺腑,谁能不生出雪洗民族耻辱的宏愿。
B.国家安全生产监管总局将着力解决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遏制和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C.近年来,经常会有一些令人费解的新词突然闯进我们的生活,折磨我们的智商。 D.我们将把中法文化论坛打造成为中法两国国家级文化交流平台。 4.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植物有懂与不懂“回报”之分吗?答案是肯定的。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又觉得其可恶!你们是靠根养活的,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杨柳没有这般可恶的样子——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下,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树根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拥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A.文段在开头运用设问的方法,引发读者对植物是否有懂与不懂“回报”这一问题的思考,然后用肯定的回答表明了作者的看法。 B.作者用“俯首”“拜舞”“亲吻”赋予杨柳以人的行为,描写杨柳枝条垂向根部、随风摇摆、贴近树根的姿态,表现杨柳“不忘记根本”的特点。 C.(千万条陌头细柳)“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运用比喻的方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杨柳枝条垂绕在树根周围的可爱样子。 D.“怎能只管高踞在上面,却不理睬它呢”一句运用反问的方法,强调了根对枝叶花果的养育之恩,强烈抒发了作者对花木向上的厌恶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6题。 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注:这首诗创作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2),是王勃旅蜀后期时的作品。高风:秋风
5.本诗巧妙地借景抒情,表现出了一种苍凉浑壮的气势,下面诗句与其气势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下面诗句所表达的感情与本诗不一致的是( )(2分)
A.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7.默写。(8分)
(1)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2)别有幽愁暗恨生,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 (3)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 》)
(4)不愤不启, 。 ,则不复也。(《孔孟论学习》) (5)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苔痕上阶绿, 。 ,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4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8.解释句中加点的字。(4分)
(1)落英缤纷。 (2)阡陌交通。 (3)月色入户。 (4)念无与为乐者。
9.下面句子加点的“于”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相与步于中庭。 B.皆以美于徐公。
C.骗死于槽枥之间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1.【甲】【乙】两文的画线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5分)
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16届中考语文真题模拟试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