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是什么? (3)香港对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有何影响?
答案 (1)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水网密布;三角洲有利的地形条件和肥沃的土壤条件;地理位置优越。
(2)地理位置上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资金、技术也随之流入,促进了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反思归纳】
1.工业化与城市化的相互关系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区域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又会促进工业化。
2.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
5
【即时巩固】
1.下图为“我国某省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较快的外部条件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C.珠江三角洲地区平坦的地形 D.本区人口众多、农业发达
(2)该省北部城市化水平比南部低,其主要原因是( )
①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 ②矿产资源短缺,能源匮乏 ③南部经济发展快 ④少数民族聚居,开发较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1)题,20世纪80年代以后,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发展与政策、国际背景、优越的区位条件等有关,但四项中外部条件是A项。第(2)题,该省为广东省,北部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缓慢,城市化水平低。 答案 (1)A (2)C
2.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1)~(2)题。
6
(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 A.美国“硅谷” C.意大利新工业区
B.德国鲁尔区 D.长江三角洲
(2)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侨乡
B.政策
C.交通
D.劳动力
解析 第(1)题,图示中的①发展模式是以知识和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只有A项美国“硅谷”是这一类型。第(2)题,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珠三角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故主导因素应为政策。 答案 (1)A (2)B
探究点二 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 【探究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广东流传着反映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阶段轻工业起步时的顺口溜:三水一瓶水(健力宝饮料),顺德一把扇(各种名牌电风扇),鹤山一条毯(拉舍尔毛毯)。20世纪90年代后,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而今,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材料二 下面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和珠江三角洲轻工业起步阶段外资工厂基本生产模式示意图。
7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早期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什么?为什么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什么工业产值增长较慢?
(2)第二阶段有哪些优势条件逐渐丧失?在众多优势条件逐渐丧失的前提下,为何能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工业结构主要不同是什么?
答案 (1)第一阶段的基本生产模式是从境外引进资金、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在本地加工完成后,大批产品经过香港等地的转口贸易供应国际市场,属外向型经济。 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廉价,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劳动密集型工业附加值低,因而工业产值增长较慢。
(2)第二阶段,虽然众多优势如政策、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等逐渐丧失,但多年初级阶段的积累已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资金、设备、人才、经营管理经验优势明显,所以在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能抓住机遇,顺利实现产业的升级,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3)第一阶段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第二阶段重点发展了高新技术产业。 【反思归纳】
一、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1979~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以后进入第二阶段,两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1.第一阶段
8
2.第二阶段
二、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两个阶段的比较
时间 优势 乡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势逐渐丧失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背景 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的出路 主导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产业 在全国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稳居各省级行政区之首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9
第一阶段 1979~1990年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第二阶段 1990年以后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 的地位 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外资额增存在问长相对较慢;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附加题 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
慢 【即时巩固】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境问题日趋严重 材料一 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政府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推动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区域合作。2014年,泛珠三角合作走过十年,新一轮合作如何开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 “泛珠三角”略图。
材料三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区域经济发展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