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和离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相互转换;
2、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3、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认识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抽象感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原子的发现和原子构成探索”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科学
态
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的不同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教具准备
【新课引入】
一.复习知识
【回忆】我们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复习学过的知识,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二.课题引入
【引入】
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探究的内容产生兴趣。
三.交流讨论
【投影】道尔顿:近代原子学说,认为原子是实心球体。
【课件】汤姆生发现电子。
【设疑】原子中的电子带负电,你能解释原子为什么不带电吗?
【课件】卢瑟福发现原子核。
【投影】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动画
【设疑】你能对α粒子运动路径的改变作出解释吗?
在讨论α粒子运动路径改变使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勇于探索的都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提示。
【归纳】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体积很小,但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观看】科学家对原子探索的历程。
【讨论】原子中微粒电荷数的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三章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