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2-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

型高脚杯、让酒体充分舒展开的滗酒器、乃至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为品饮专门设计的温度计,无不体现出西方人对酒的尊重,他们的饮酒礼仪、饮酒文化都是为更好的欣赏美味而制定的

追本逐源,可以看出西方讲究的是个人主义,个人本位,凡事以自己为出发点。自己的快乐很重要,所以有时就会看到有人浅尝独酌。同时他们还信奉“人性本恶”,所以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控制自己,通过自己努力超越自己;希望有“超人”来解救自己;凡是向前看,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综上所诉,中国人喝酒一般是典型的集体主义,呼朋引伴,开怀畅饮,在遇上喜庆节假时尤其如此。除非借酒消愁或者是嗜酒如命,否则很少见到单独饮酒作乐的。人们更倾向于制造饮酒的气氛。而西方酒文化是个人主义,虽然也有群聚而饮,把酒狂欢,却更注重个人对于酒的浅尝独酌;他们注重酒的多样化、个性化。

3 交际功能与饮酒文化

(1)抒情与享受:中国,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中国,酒常常被当做一种交际工具,饮后抒发感情的媒介。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人”、在于“情”。如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为了送别远去的故人;竹林里狂歌的七贤,为的是借酒避难。不同的感情,不同的意境都可以通过酒来传递出来。

在西方,饮酒的目的往往很简单,为了欣赏酒而饮酒,为了享受美酒而饮酒。当然,在西方葡萄酒也有交际的功能,但人们更多的是追求如何尽情的享受美酒的味道。

可以看出,西方的酒文化明显地更注重于酒本身,而我们中国人似乎更注重酒精挥发或升华之后精神上的感受。西方人品酒的习惯是用舌头来品味,而我们中国人更多的是用心和大脑神经来感受酒的真味。

(2)浅啜与牛饮:中国人讲究“浅酌”。所谓“浅酌”既酒杯在手,边饮边啜,浅斟低唱,徐徐而进,旨在追求一种“酒趣”,追求进入一微醺的境界。所谓的微醺者,即似醉非醉,似醒非醒,亦悟亦迷,亦真亦幻,激情与幻觉共生,恍惚与明察,具在一种颇为奇妙的飘飘然的境界。

酒能助诗情。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欧阳修的“遥知湖上一樽酒,能忆天涯万里人。”。 试看这些诗人,他既能“对影成三人”又能“忆天涯万里人”,想必都绝非烂醉,想必都又止于微醺。

而西方人讲究“喝”。所谓“喝者”亦可谓之“牛饮”,即一瓶酒也罢,一杯酒也罢,通通是一仰脖子喝它个底朝天.只求一醉而不知酒味,更不能知那“ 浅斟低唱”的微醺之味。

西方人喜欢牛饮,渐至狂欢无度,结果是成千上万以至上千万的酒精中毒,所以英国作家福勒说:“溺死在酒杯中的人多于溺死在大海中的人。”英国作家乔叟说:“醉酒是埋葬人们理智的坟墓。”西方人难得微醺之妙处。

(3)男性主义与女性主义:中国酒文化是偏男性主义的。自古以来,“酒”永远都是男人们运筹帷幄、消遣娱乐的幌子。借“酒”之力,行意愿之事。曹操以酒试人,浅探刘备。皇叔将计就计,顺酒推舟,谁是真英雄,世人便是一目了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3)在线全文阅读。

中西方酒文化的异同(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730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