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20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前景报告
【出版日期】2016年8月【报告页码】300页【图表数量】150个
【中文全套】RMB 13000 【中文电子】RMB 12500 【中文印刷】RMB 12500
【英文全套】USD 6500 【英文电子】USD 6000 【英文印刷】USD 6000
【版权声明】本报告由中国行业研究网出品,报告版权归中研普华公司所有。本报告是中研普华公司的研究与统计成果,报告为有偿提供给购买报告的客户使用。未获得中研普华公司书面授权,任何网站或媒体不得转载或引用,否则中研普华公司有权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如需订阅研究报告,请直接联系本网站,以便获得全程优质完善服务。中研普华公司是中国成立时间最长,拥有研究人员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咨询研究机构,公司每天都会接受媒体采访及发布大量产业经济研究成果。在此,我们诚意向您推荐一种“鉴别咨询公司实力的主要方法”。
血制品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和被动免疫,发挥着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政府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和严格管控浆站审批,血制品行业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长期供不应求。2015 年全国采浆量约为5900 吨。血液制品种类丰富,目前国际上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主要有人血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和以凝血因子为代表的小产品。但因为此前行业内出现过丑闻和严重事故,国际和国内市场对血液制品的管控都十分严格。我国更是如此,自2001年起,国家就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血制品企业设立新血浆站需经有关部门审批;除人血白蛋白和重组人凝血因子VIII之外,其他血液制品不允许进口,原料血浆的采集过程和血制品的生产过程受到严格监管;在终端市场,政府会对血液制品的最高零售价进行严格限制。
血制品属于刚需,关乎众多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经济负担,因此一直受到发改委最高零售价的限制。即便如此,血制品价格仍然持续走高,与招标降价的医改大方向正好相反,核心原因就在于血制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2015 年上半年,发改委等七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自2015 年6 月起,血制品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限制正式放开,改由市场调节,打破了束缚血制品提价的障碍。血制品刚需未能得到满足加上企业成本提升,价格逐步提升是必然趋势。
从长期来看,血制品仍然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新开浆站来逐步填补,供需矛盾必将推动血制品价格持续提升。假设采浆量按照每年10-15%的增速提升,至少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12000 吨,但是考虑到医生接受程度提高和适应症扩大,采浆量需求也将持续提升,未来5 年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推动血制品价格持续提升。
考虑到血制品严重供不应求,未来5年内我国血制品企业均可以享受量价齐升带来的业绩增厚。但随着采浆量和产品综合利用率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必然将走向类似国外的并购潮。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更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外延并购壮大,最终成为行业垄断寡头。
更多报告请访问http://www.77cn.com.cn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2020年中国血液制品行业市场深度分析与未来发展前景报告目(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