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艺煊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06期
摘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的起源、作用机制及其独特的优点,并对近年来酶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做了简要介绍。同时对酶生物传感器的不足作出了评价,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酶生物传感器;食品分析检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Q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109-02
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国计民生与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息息相关。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人们对食品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关注,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能否实现食品的快速、简便和准确的检测以保证食品安全已迫在眉睫。与传统分析方法相比,酶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点:
1)它既具有不溶性酶体系的优点,又具有电化学电极的高灵敏度;2)由于酶的专属反应性,使其具有高的选择性,能够直接在复杂试样中进行测定。酶生物传感器在生物传感器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和发展有价值的酶生物传感器具有重要的意义。
1 酶生物传感器的概述
自1962年Clark等在氧电极的基础上提出研制葡萄糖酶传感器的设计原理[1]。1967年Updick和Hicks把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疏水膜上再和氧电极结合,组装成第一个酶电极—葡萄糖电极,用于检测血清中的葡萄糖含量[2]。此后,酶生物传感器引起了社会各领域科学家的重视和广泛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
酶生物传感器是将酶作为生物敏感基元,通过各种物理、化学信号转换器捕捉目标物与敏感基元之间的反应所产生的与目标物浓度成比例关系的可测信号,实现对目标物定量测定的分析仪器。它是由物质识别元件(固定化酶膜)和信号转换器(基体电极)组成。当酶膜上发生酶促反应时,产生的电活性物质由基体电极对其响应。基体电极的作用是使化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从而加以检测,基体电极可采用碳质电极(石噩电板、玻碳电极、碳棚电极)、R 电极及相应的修饰电极。至今酶生物传感器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氧为中继体的电催化,基于人造媒介的电催化和直接电催化。
2 酶生物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2.1 在食品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农产品及食品在加工和贮藏中是否发生品质劣变,如果指标超过国家食品安全限量标准,那么将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威胁,所以酶生物传感器对食品成分的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酶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分析检测中的应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