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管理是一项经常性工作,要保障部队战斗力就必须建立装备管理长效机制,管理工作关键在人。要坚持以人为本,发挥管装用装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核心的问题是教育启发人。首先,要搞好经常性思想教育,增强全员管装爱装意识。只有寓教于管,以教促管,管教结合,才会是现有器材装备经常性管理工作事半功倍,收效明显。在教育的形式上,通过黑板报,思想教育,演讲,专题辅导等形式,大力表彰现有器材装备经常性管理工作中的好人好事,提倡会管会用的管理员才是合格的管理员,会管会用的兵才是合格兵的风气,形成浓厚的管装爱装氛围。其次,要加强四会训练,提高官兵管装爱装能力。在训练内容上,要突出对现有器材装备管理的一专多能知识,在训练程序上,要采取先干部后战士,先简单后复杂,有简到繁,循序渐进。最后,要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拔,培养,使用和保留,保持管装人员相对稳定。要真正把那些思想稳定,技术过硬,乐于奉献的人员放到技术岗位上;在培养上,要通过培训确实提人员素质;在保留上,要从严控制,营造栓心留人的良好环境。
确立齐抓共管的思想,把装备经常性管理渗透到中队各项工作中去。装备经常性管理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与其他工作有十分密确的联系,光靠骨干力量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因此,首先要统一思想,其次要搞好器材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的协调;装备管理工作绝不是一劳永逸的事,必须在经常性上下工夫。杜绝形式主义问题。真正把现有器材装备经常性管理工作贯穿于部队教育、训练、管理、保障等各项工作任务的全过程。
2、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装备管理关键在人,在提高人员责任意识的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人员主观能动性,更好的落实管理制度,从而保障战斗力重点就在于人员分工。根据基层部队现有问题,中队管理人员应当明确建立管理制度。
中队管理分工设置情况:中队干部对中队整体装备器材进行管理协调,下设维修小组、器材装备配备管理员、器材库管理人员,下设各班对装备器材进行分管,形成装备器材管理“循环”模式:
各车司机、战斗员(分管各车车辆、器材)→各班长、副班长(分管各班车辆器材,如发现损坏故障后)→维修小组(简单维修、处理故障,如装备缺失、故障严重) →中队干部(协调库房配发、联系厂家维修)→配发人员(经干部同意,根据实际情况配发)→各班班长、副班长(根据情况配发)→各车司机、分管器材人员
库房管理人员(定时保养维护库房装备器材,发现故障后)→维修小组(如问题严重)→中队干部(联系厂家维修)
首先,中队车辆器材装备管理可分为常用装备以及备用器材装备。其中常用器材装备又分为车辆器材装备和人员防护装备以及其他固定设施装备,应设置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装备管理调研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