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表明:物体辐射能多少决定于物体的温度(T)、辐射的波长、时间的长短和发射的面积。 2.黑体
物体具有向四周辐射能量的本领,又有吸收外界辐射来的能量的本领。 黑体是指在任何温度下,全部吸收任何波长的辐射的物体。 3.实验规律:
1)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2)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五、光电效应 Ⅰ 1、光电效应
⑴光电效应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称为光电效应。
⑵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装置:如右图。
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9秒。 2、波动说在光电效应上遇到的困难 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3、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h .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 h . 其中 是电磁波的频率,h为普朗克恒量:h=6.63×10-34J s 4、光子论对光电效应的解释
金属中的自由电子,获得光子后其动能增大,当功能大于脱出功时,电子即可脱离金属表面,入射光的频率越大,光子能量越大,电子获得的能量才能越大,飞出时最大初功能也越大。 5.光电效应方程:Ek h W0
Ek 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当Ek =0 时, c为极限频率, c=
六、光的波粒二象性 物质波 Ⅰ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
W0
. h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_高中物理选修3-3、3-4、3-5知识点整理(1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