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
一、填空题
(一)当代文学的分期: 1、传统型:
新中国成立后前期17年(1949-1966)+“文革”十年(1966-1976)+新时期(1976- ) 2、新分期:
一元化时期(1949-1978)【国家意识独霸天下】+二元化时期(1978-1989)【知识分子、国家权力】+多元化时期(198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大众文化】 (二)、三次文学思潮
1、关于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1)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这是国家权力介入文艺领域首次大规模的实践,严重伤害了文学创作和其自主性,也严重影响了文学艺术的生产。
2、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的批判: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的新红学派的代表人物,1952年删订出版《红楼梦研究》,1954年发表《红楼梦简论》,同年,李希凡、蓝翎发文批评,后引起毛的注意。这场批判,由学术探讨扩大到政治问题,由古典文学研究扩大到社会意识形态问题,由文学研究领域扩到到思想、文化领域乃至整个意在清除所谓社会生活中的资产阶级影响,远远超出捍卫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学术范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
3、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三次大规模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其核心是作者强调“主观战斗精神”,提倡主题的“自我扩张”与“自我斗争”用主观“拥入”客观(主观批判精神),1954年胡风写《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时间情况的报告》影响是将本来属于思想范畴的论争等同于政治斗争,彻底混淆了人民内部与敌我之间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其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涉及人员之多前所未有。 (三)百花文学:
1、干预小说:指作家积极介入生活的独立自觉的主体性,艺术上敢于创新,又多为青年作家接受了从苏联那里的“写真实”干预生活文学的思潮影响,加强了对政治生活的干预性,质疑批判现状,具有批判意识、要求文学艺术的回归。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6) 人物:刘世吾、韩常新
揭露小说:官僚主义作风、麻木不作为
成长小说:个人理想激情与政治环境中表现叙述人心路历程。 影响:敢于正视现实矛盾,揭露生活的阴暗面,大胆敢于生活,揭示我们工作中的“阴暗面”塑造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触及人的灵魂,表现了强烈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
2、 爱情小说: *宗璞《红豆》
人物:江玖、齐虹,革命与爱情的冲突
评价:人生“十字路口的搏斗”展现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叙事内部矛盾,感情纠葛+主题复杂性(纠缠于革命与爱情)+诗意化情绪和散文化笔法+没有因为大爱的神圣性而忽视小爱对于人生选择的重要性
影响:打破了表现人情、人性的禁区,细腻的描写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内心世界,充满浓郁的人情味,敢于冲破一些人为设置的“禁区”展示爱情生活本身的复杂性。 (四)戏剧《茶馆》和历史剧《关汉卿》
*老舍《茶馆》艺术构思独特,采用“反描法”描绘了三个时代和三个社会:戊戌政变后的
清末社会;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各派系混战中军阀通知的民国社会;抗战后国民党统治下的国统区。
1、人物:庞太监娶老婆、康六卖女秦仲义实业救国和破产一生、王利发破产、常四爷的破产、刘麻子(人像展览式的浮世绘,三教九流、无所不能) 2、艺术成就:
(1)侧描法(侧面透露法):一个茶馆、众多人物,概括了一个社会,几段历史反映了时代迁移;
(2)横断面连缀式结构,图卷式的作品
(3)以人物带动故事,牵线人物,主要人物由壮到老,次要人物相承无关紧要,人物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3、成功的关键:
(1)老舍有意识地舍弃中外戏剧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方法,而采用“人物展览式”方法来结构全剧、展开场面和刻画人物;
(2)在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3)穿插怪异事件;
(4)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5)短短篇幅刻画众多性格鲜明人物源于老舍采用“单纯个性化语言”刻画。 4、戏剧风格:悲喜交汇(滑稽的笑、含泪的笑),求生存、谋发展,美好的愿望与时代冲突,被时代吞食,旧时代的种种荒谬。
*田汉《关汉卿》主题:为民请命,坚守知识分子精神操守的原则(铜豌豆这一重要意向) 1、艺术特色:
(1)浓郁的抒情性,以诗入剧,优美的诗篇镶嵌其中,台词真切动人;(话剧加唱) (2)戏中戏,套层结构,艺术与历史真实的统一。(悲剧结局的处理)
*柳青(原名刘蕴华)《创业史》
A是一部探索中国农民历史命运和生活道路的长篇小说。它落笔与1929年,陕西大旱,关中地区饿殍遍野。 B主题:(为何而作)“为什么中国会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和这次革命是怎样进行的,回答要通过一个村庄各个阶级人物在合作化运动中的行动、思想和心理变化过程表现出来” C论证式的构思、主题先行,论证: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D主要人物:梁胜宝;梁三老汉郭振山(干部)-阻挠合作化,背离人民利益;郭世富(中农)-公开对抗、八面威风、神气活现;姚世杰(富农)-表面老实、暗施阴谋、诡计多端、心狠手辣【蛤蟆滩“三大能人”】
E主要事件:借贷、买稻种、分稻种,进山割竹子,新法插秧 F人物分析:
梁生宝:社会主义新型任务的典型,当代的英雄,从亿万农民们选出的,聪明能干、公道积极、富有理想、勤俭质朴、团结群众、多谋善断的青年革命家。有力量,有思想的光辉人物、党的肉体化身。
梁三老汉:老一代农民的典型,两重性,务实善良、保守自私,是一个是非分明的人,在历史的转折时期,在人们尽力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反复时,人的精神痛苦与挣扎。 G艺术成就:
(1)历史认识价值:反映了中国农村合作化初期的农村风貌与历史进程
(2)结构完整性:将宏大的结构和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
(3)人物塑造的典型性:写出人物性格的概况的发展史
(4)叙事方法:民族与现代相结合,夹叙夹议,书面语和口语相结合。
*赵树理(“山药蛋派”、陕西作家群)《三里湾》(1955) A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忠于现实,生产方式变化带来了人的思想意识的变化 B主要人物:王金生、范登高、马多寿、袁天成
C主要内容:家庭关系、婚姻恋爱、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来描写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农村引起的深层变动,显示农村变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对农村变革的忧患,民间文化与主流意识的冲突,进入困境。 D作品成就:
(1)农民代言人,发现胃寒农民最大的是混进革命队伍的坏人,发现农村干部仗势欺人 (2)艺术上迁就农民,内容与趣味却是全新的 (3)喜用口语,但不是土语,赶紧朴素
(4)不用典型化手法,没有核心人物,农民群像,乡场讲故事,使人身临其境
*杨沫(原名杨成业)《青春之歌》
1、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 2、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走向献身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价值的艰难旅程
3、知识分子的出路在中共领导下,通过思想改造,从个人主义到集体主义,从个人英雄主义到参加阶级解放战争。个体生命只有融合投入到工农大众为主的革命事业中,他的生命价值才能真正实现
4、这部小说所要说明的林道静追求个性解放的归宿是,投身于社会解放事业,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其成就在于富有层次地描写了林道静的成长道路,细致入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林道静告别旧“我”的复杂的心路历程,塑造了一个从个性解放到奉献社会解放,在革命斗争中实现人生价值和生命意义的中华民族青年知识分子的形象。
5、艺术特点:其一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穿众多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其二是浓郁的抒情笔调。
**不完全遵从政治之命的文学:黎汝清《万山红遍》,克非《春潮急》,姚雪垠《李自成》李云德《沸腾的群山》,孟伟哉《昨天的战争》张天民编剧《创业》 **地下文学:张扬《第二次握手》;《知青之歌》;郭小川《秋歌》《团泊洼的秋天》;舒婷《船》《赠》《春夜》;白洋淀诗派芒克《城市》《太阳落了》“天安门诗歌”。推动了地下文学进入了可歌可泣的高潮,谱写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最为悲壮的挽歌和战歌,如“林中响箭,黎明的曙光”挖掘了埋葬阴谋文学的坟墓,揭开了新时期文学的序幕。
**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尖厉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地抖动 我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我的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个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鉴赏:
(1)善于通过主观感受表达内心的强烈震动。
这首诗敏锐地抓住个体的“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并把它们自然而集中的组合起来。幻觉中“剧烈地抖动”的“北京站”,作为“我”的心灵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另一个“幻觉蒙太奇”也很精彩,“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表现了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在这种普通而强烈的人性面前,政治的神话褪去了灿烂的光彩,显得苍白无力,而隐藏在其背后的现实的悲哀与人性的永恒的喟叹表露无遗。
(2)善于把握特定瞬间的景物感受进行描写。
诗人捕捉住火车开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把远离父母家乡的惜别之情,对为了命运的忧虑和恐慌,都汇聚在“四点零八分”这一瞬间,使这一瞬间浓缩了一个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内涵。
(3)语言朴素自然,主旨深刻。
诗人以极为通俗平实的语言,倾注自己的 满怀真情,又抓住特定的时代内涵,使本文的主旨有更深广的历史意义,发人深思。
二、名词解释: (1)新时期:
新时期文学是我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指1976年以后的我国文学家创作活动,是指人们对“文革”后正在展开的文学的命名。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后,尤其是从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起,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进而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折变化,从此被称为“社会主义新时期文学” (2)伤痕小说:
A于1978年在《文汇报》上提出,伤痕小说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小说创作的第一种全新文学题材。文革之后,涌现出一批以揭露“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创伤”,谴责极左路线的破坏为核心的小说作品,被称为“伤痕小说”。刘心武的《班主任》成为伤痕小说的奠基之作。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文学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