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年辽宁省中考数学综合证明题(无答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2016锦州)阅读理解: 问题:我们在研究“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任意一点到两腰的距离和为定值”时,如图1,在△ABC中,AB=AC,点P为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PD⊥AB于点D,PE⊥AC于点E,求证:PD+PE的定值.在这个问题中,我们是如何找到这一定值的呢?思路:我们可以将底边BC上的任意一点P移动到特殊的位置,如图2,将点P移动到底边的端点B出,这样,点P、D都与点B重合,此时,PD=0,PE=BE,这样PD+PE=BE.因此,在证明这一命题时,我们可以过点B作AC边上的高BF(如图3),证明PD+PE=BF即可.

AAAEDBPECB(D)(P)CDBP图3

FEC图1 图2

请利用上述搜索定值问题的思路,解决下列问题:

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一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E在对角线BD上运动,一条直角边始终经过点C,另一条直角边与射线DA相交于点F,过点F作FH⊥BD,垂足为H. (1)试猜想EH与CD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当点E在DB的延长线上运动时,EH与CD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在图5中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结论;

(3)如图6所示,如果将正方形ABCD改为矩形ABCD,∠ADB=?,其它条件不变,请直接写出....EH与CD的数量关系.

AFDHADAEFHCDEB图4

CB图5

CB图6

第 1 页 共 6 页

2.(2016阜新).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E为对角线AC上的一点,连接BE,DE. (1)如图1,求证:△BCE≌△DCE;

(2)如图2,延长BE交直线CD于点F,G在直线AB上,且FG=FB. ①求证:DE⊥FG;

②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若点E在对角线AC上移动,当△BFG为等边三角形时,求线段DE的长(直接写出结果,不必写出解答过程).

DEA图1

CDFECDECBAG图2

BA备用图

B

3.(2016本溪).已知,△ABC为直角三角形,∠ACB=90°,点P是射线CB上一点(点P不与点B、C重合),线段AP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Q,连接QB交射线AC于点M.

(1)如图①,当AC=BC,点P在线段CB上时,线段PB、CM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 (2)如图②,当AC=BC,点P在线段CB的延长线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如图③,若

AC5=,点P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CM=2,AP=13,求△ABP的面积. BC2

4.(2016盘锦).已知:△ABC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直线AC上,连接BE,以BE为边做等边三角形BEF,将线段CE绕点C顺时针转60°,得到线段CD,连接AF、AD、ED. (1)如图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BCE≌△ACD;

(2)如图1,当点E在线段AC上时,求证: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3)如图2,当点E在线段AC延长线上时,四边形ADEF还是平行四边形吗?如果是,请证明你的结论;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AF FA

D ECBCB 第 2 页 共 6 页

ED图1

图2

5.(2016辽阳)在菱形ABCD中,∠ABC=60°,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点E是线段BD上一动点(不与点B,D 重合),连接AE,以AE为边在AE的右侧作菱形AEFG,且∠AEF=60°. (1)若点F落在线段BD上,则线段FE与线段FD的数量关系为 。 (2)若点F不在线段BD上,(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点C,E,G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BE与线段BD的数量关系。

GAGAFABEOFCDBOCEDBOCD图1 图2 备用图

6.(2016朝阳).小颖在学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查阅资料时发现:△ABC内总存在一点P与三个顶点的连线的夹角相等,此时该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

【特例】如图1,点P为等边△ABC的中心,将△AC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从而有DE=PC,连接PD得到PD=PA,同时∠APB+∠APD=120°+60°=180°,∠ADP+∠ADE=180°,即B、P、D、E四点共线,故PA+PB+PC=PD+PB+DE=BE.在△ABC中,另取一点P′,易知点P′与三个顶点连线的夹角不相等,可证明B、P′、D′、E四点不共线,所以P′A+P′B+P′C>PA+PB+PC,即点P到三个顶点距离之和最小. 【探究】(1)如图2,P为△ABC内一点,∠APB=∠BPC=120°,证明PA+PB+PC的值最小;

【拓展】(2)如图3,△ABC中,AC=6,BC=8,∠ACB=30°,且点P为△ABC内一点,求点P到三个顶点的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7.(2016大连).阅读下面材料:

小明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ABC中,AB=AC,点D在BC边上,∠DAB=∠ABD,BE⊥AD,垂足为E,求证:BC=2AE.

小明经探究发现,过点A作AF⊥BC,垂足为F,得到∠AFB=∠BEA,从而可证△ABF≌△BAE(如图2),使问题得到解决.

(1)根据阅读材料回答:△ABF与△BAE全等的条件是 AAS(填“SSS”、“SAS”、“ASA”、“AAS”或“HL”中的一个)

参考小明思考问题的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第 3 页 共 6 页

(2)如图3,△ABC中,AB=AC,∠BAC=90°,D为BC的中点,E为DC的中点,点F在AC的延长线上,且∠CDF=∠EAC,若CF=2,求AB的长;

(3)如图4,△ABC中,AB=AC,∠BAC=120°,点D、E分别在AB、AC边上,且AD=kDB(其中0<k<∠AED=∠BCD,求

的值(用含k的式子表示).

),

8.(2016丹东).如图①,△ABC与△C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边AC、CD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N分别是斜边AB、DE的中点,点P为AD的中点,连接AE、BD. (1)猜想PM与PN的数量关系及位置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 (2)现将图①中的△CDE绕着点C顺时针旋转α(0°<α<90°),得到图②,AE与MP、BD分别交于点G、H.请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若图②中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变成直角三角形,使BC=kAC,CD=kCE,如图③,写出PM与PN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9.(2016抚顺).如图,在△ABC中,BC>AC,点E在BC上,CE=CA,点D在AB上,连接DE,∠ACB+∠ADE=180°,作CH⊥AB,垂足为H.

(1)如图a,当∠ACB=90°时,连接CD,过点C作CF⊥CD交BA的延长线于点F. ①求证:FA=DE;

②请猜想三条线段DE,AD,CH之间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2)如图b,当∠ACB=120°时,三条线段DE,AD,CH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第 4 页 共 6 页

10.(2016葫芦岛).如图①,在△ABC中,∠BAC=90°,AB=AC,点E在AC上(且不与点A,C重合),在△ABC的外部作△CED,使∠CED=90°,DE=CE,连接AD,分别以AB,AD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ABFD,连接AF.

(1)请直接写出线段AF,AE的数量关系 ;

(2)将△CED绕点C逆时针旋转,当点E在线段BC上时,如图②,连接AE,请判断线段AF,A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3)在图②的基础上,将△CED绕点C继续逆时针旋转,请判断(2)问中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结合图③写出证明过程;若变化,请说明理由.

11.(2016铁岭).如图1,△AOB≌△COD,延长AB,CD相交于点E. (1) 求证:DE=BE;

(2) 将两个三角形绕点O旋转,当?AEC=90°时(如图2),连接BC,AD,取BC的中点F,连接EF,则线段EF,AD的数量关系为 ,位置关系为 ;

(3) 将图2中的线段EB,ED同时绕点E顺时针方向旋转到图3所示位置,连接AD,BC,取BC的中点F,连接EF.请你判断(2)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CDOBAAEOBACFDECFOBDE

图1

图2 图3

第 5 页 共 6 页

12.(2016沈阳).在△ABC中,AB=6,AC=BC=5,将△ABC绕点A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得到△ADE,旋转角为α(0°<α<180°),点B的对应点为点D,点C的对应点为点E,连接BD,BE. (1)如图,当α=60°时,延长BE交AD于点F. ①求证:△ABD是等边三角形; ②求证:BF⊥AD,AF=DF; ③请直接写出BE的长;

(2)在旋转过程中,过点D作DG垂直于直线AB,垂足为点G,连接CE,当∠DAG=∠ACB,且线段DG与线段AE无公共点时,请直接写出BE+CE的值.

温馨提示:考生可以根据题意,在备用图中补充图形,以便作答.

13.(2016营口).已知:如图①,将∠D=60°的菱形ABCD沿对角线AC剪开,将△ADC沿射线DC方向平移,得到△BCE,点M为边BC上一点(点M不与点B、点C重合),将射线AM绕点A逆时针旋转60°,与EB的延长线交于点N,连接MN. (1)①求证:∠ANB=∠AMC; ②探究△AMN的形状;

(2)如图②,若菱形ABCD变为正方形ABCD,将射线AM绕点A逆时针旋转45°,原题其他条件不变,(1)中的①、②两个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变化后的结论并证明.

第 6 页 共 6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6年辽宁省中考数学综合证明题(无答案)在线全文阅读。

2016年辽宁省中考数学综合证明题(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1026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