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又称机械性能,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能。零件的受力情况有静载荷、动载荷和交变载荷之分。用于衡量在静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强度、塑性和硬度等;在动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冲击韧度等;在交变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指标有疲劳强度等。金属的强度和塑性是通过拉伸试验得到.拉伸试验中出现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屈服现象是指在拉伸试验中外力增大到一定值是拉伸图上出现水平直线.现实意义;金属可以承受载荷,当载荷一定大时,式样发生塑性形变而伸长,成为屈服现象.
2强度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强度有多种指标,工程上以屈服点和抗拉强度最为常用。屈服点时拉伸式样产生屈服是的应力.单位是mpa,用力除以横截面积。对于铸铁材料是以式样产生0.2%塑性形变是的应力。 3常识规律;金属的强度及硬度越好其塑性和冲击韧性越差。
4.抗拉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屈服点 和抗拉强度 有重要意义。
5.塑性是金属材料在力的作用下,产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常用的塑性指标是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是在式样拉断后测量的.注意[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数值越大 材料的性能愈好.注意符号的表示.
6.金属材料表面抵抗局部变形,特别是塑性变形、压痕、划痕的能力称为硬度。常用的有布氏硬度法和洛氏硬度法。
7.布氏硬度HB是以直径为D的淬火钢球或硬质合金球为压头,通过压痕直径d判定硬度。HBS表示布氏硬度计是以淬火钢球为压头。HBW表示布氏硬度计是以硬质合金球为压头。
8.洛氏硬度HR是通过测量压痕深度h为标准的。HRA是120金刚石圆锥体为丫头主载荷是50kgf。HRB是钢球为压头,最重要的是HRC是以120金刚石圆锥体为压头140kgf.
9.金属材料在断裂前吸收的变形能量的能力是韧性,标准时冲击韧性。aK表示,用功除以横截面积。
10.轴承 齿轮 弹簧等承受的是循环应力或交变应力,材料承受的循环应力愈大,产生
断裂的应力循环次数越少,当循环应力低于某值时,疲劳曲线成直线,说明在此应力下
可以承受无数次应力循环不发生疲劳断裂,此应力值成为是疲劳强度。 二
1.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过冷度的大小与冷却速度密切相关。冷却速度越快,实际结晶温度就越低,过冷度就越大;反之,冷却速度越慢,过冷度越小。.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是遵循“晶核不断形成和长大”
2.细化铸态金属晶粒的主要途径是:1)提高冷却速度,以增加晶核的数目2)在金属浇注之前,向金属液内加入变质剂(孕育剂)进行变质处理,以增加外来晶核。一般而言同一成分的金属,晶粒越细其强度及硬度愈高,其塑性及韧性愈好。 3.纯铁的晶格有两种;体心立方及面心立方。
4 同素异晶转变:随温度的变化,固态金属的晶格也随之变化。 1394℃ 912℃
δ-Fe ----→γ-Fe ←----→α-Fe
(bcc) (面心) (体心)
纯铁的冷却曲线有三个平台,他的顶一个平台(1538)表示纯铁有液态转变成固态的结晶阶段。结晶后的铁是体心立方,称为是 ,当温度下降到1394的平台式,发生同素异晶,成了面心立方,成为 。到温度下降到912时,发生同素异晶转变,由面心变成体心,成为 ,
铁碳合金的组织分为是;固溶体,金属化合物,机械混合物。溶质原子形成固溶体时,溶剂晶格将产生畸变,使塑性变形阻力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增加,称为固溶强化。
14.碳溶解于α-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铁素体,呈体心立方晶格,通常以符号F表示。 重点常识;F的最大溶碳量是0.0218%,F是白色的。F与纯铁的性能相似;强度硬度低,塑性及韧性好。
碳融入γ-Fe中形成的固溶体称为奥氏体(高温组织),呈面心立方晶格,以符号A表示。A的塑性太好了,应用;在钢的锻造过程中,为使钢塑性变形,将钢加热成A状态。Fe3C就是硬度极高,而其他性能都不好。
机械混合物;珠光体及莱氏体。P=(F+Fe3C)呈现片状力学性能(强度及硬度较高一定的塑性及韧性)。Ld=A+Fe3C。铁碳合金分三种;工业纯铁(C 0---0.0218%)钢(0.0218%---2.11%)铸铁(2.11%----6.69%)注意共晶温度及共晶反应属于钢发生的。钢分为亚共析钢(0.0218-0.77)共析钢(0.77)过共析钢(0.77-2.11)其中共析钢重要,共析钢;达到727共析温度A发生共析反应变F+Fe3C就是P.亚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和铁素体,过共析钢的组织是珠光体和渗碳体。
16.钢的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盒冷却,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工艺。 17.普通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淬火并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为调质处理。.硅和锰可提高钢的强度和硬度,是钢中的有益元素。
回火;1低温回火降低内应力及脆性保持高硬度及高耐磨性,用于滚动轴承及耐磨件,2中温回火获得高弹性用于弹簧机发条,3高温回火用于承受循环应力的中碳钢件如连杆轴类齿轮。渗碳是将工件置于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分解出来的活性炭原子渗入钢的表层。用于循环应力的钢件。钢可以细分为非合金钢(碳素钢)低合金钢,合金钢。碳素钢分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碳素工具钢。低合金高强钢是低合金钢的代表,合金钢分;合金结构钢,合金工具钢,特殊性能钢。
Q195:碳素结构钢Q表示屈服点,195表示这种钢的最低屈服点。Q215也是用于制造螺钉铆钉。优质碳素结构钢用两位数字表示,是含碳量的万位数。40.(0.40%)45.(0.45%)45
钢最重要综合性能优良,制造轴类,齿轮,连杆就是机械制图四大件。碳素工具钢;T开头。数字是含碳量的千分数。T7,T8,T10(0.7 % 0.8% 1.0%)低合金高强钢Q开头,3位数字表示最低屈服点(注意minQ>=295Mpa)Q295( Q345常见造船造车桥梁) {9SiCr CrWMn:合金工具钢}{ 20Cr 40Cr:合金结构钢}{ 60Si2Mn:合金结构钢} 第二篇
23.在铸造生产中,最基本的工艺方法是砂型铸造,用这种方法生产的铸件占总产量的90%以上。此外,还有多种特种铸造方法,如熔模铸造、消失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
24.合金铸造性能是指合金在铸造成形时获得外形准确、内部健全铸件的能力。主要包括合金的流动性、凝固特征、收缩性、吸气性等。
25.铸件的凝固方式有逐层凝固、糊状凝固、中间凝固。顺序凝固及同时凝固。顺序凝固是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部位安装冒口,使远离冒口的地方先凝固,靠近冒口的地方再凝固,最后冒口凝固。
28.机械制造中广泛应用的铸铁中的碳主要是以石墨状态存在的,常用的铸铁为灰铸铁HT、可锻铸铁KTH、球墨铸铁QT、蠕墨铸铁RUT等。
29.灰铸铁的优越性能有:1)优良的减振性2)耐磨性好3)缺口敏感性小4)铸造性能优良5)切削加工性好 铸铁件的表达;字母+最低抗拉强度值。HT150
球墨铸铁是想出炉的铁液中加入球化剂及孕育剂得到的球状石墨铸铁。常用冲入法。 30.铸造工艺图是在零件图上用各种工艺符号及参数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形。其中包括:浇注位置,铸型分型面,型芯形状、尺寸及其固定方法,机械加工余量,收缩率,浇注系统,起模斜度,冒口和冷铁的尺寸和布置等。(---为工艺参数)
31.分型面选择原则:1)应尽量使分型面平直、数量少2)应避免不必要的型芯和活块,以简化造型工艺3)应尽量使铸件全部或大部分置于下箱
32.特种铸造方法有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和消失模铸造等。 34.滑移变形是单晶体在切向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沿着一定的晶面产生相对滑移,从而造成晶体的塑性变形。
35.在冷变形时,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的所有强度指标和硬度都有所提高,但塑性和韧性有所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变形强化或加工硬化。
36.在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变形称为冷变形。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变形过程称为热变形。
37.金属的可锻性是材料在锻造过程中经受塑性变形而不开裂的能力,金属的可锻性取决于金属的本质和加工条件,即1)化学成分的影响2)金属组织的影响3)变形温度的影响4)应变速率的影响
38.自由锻的工序可分为基本工序、辅助工序和精整工序三大类。基本工序主要有镦粗、拔长、冲孔、扭转、错移、切割。
39.胎模锻是在自由锻设备上使用可移动模具生产模锻件的一种铸造方法。胎模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扣模、筒模及合模三种。
40.冲裁变形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弹性变形阶段、塑性变形阶段、断裂分离阶段。 41.变形工序有拉深、弯曲、翻边、成形等。
42.影响冲压件工艺性的主要因素有:冲压件的外形、尺寸、精度及材料等。 43.挤压又可按坯料的变形温度不同分为热挤压、冷挤压、温挤压。
44.零件轧制具有生产率高、质量好、成本低,并可大量减少金属材料消耗等优点。轧制分为纵轧、横轧、斜轧等几种。
45.粉末锻造是把金属粉末经压实后烧结,再用烧结体作为锻造坯料的锻造方法。 第四篇
46.焊接热影响区是指焊缝两侧金属因焊接热作用(但未融化)而发生金相组织和力学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邓文英版 - 金属工艺学上下册重点知识点汇总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