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几十倍几百倍于胡适的资料,对曹家的世系,曹 的一生和几门亲戚的荣枯盛衰有所发现,有所进展,他写的《曹雪芹小传》填补了文学史的空白。
三、吴思裕:主要搜集整理曹雪芹的资料和传闻,他写了《有关曹雪芹十种》和《曹雪芹丛考》两本书。
四、周世昌:对曹家的家世方面作了新的探索,他出版《红楼梦探源》和《红楼梦探源外编》 五、冯其庸:写《曹雪芹家世新考》对曹雪芹的籍贯和世系作了研究。1962-1964年,围绕曹雪芹诞生200年讨论曹的卒年,足足讨论了二年。之后,曹学逐渐盛兴起来了。 研究曹学之原则:
1、力求简要,避免繁琐考证
2、应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为原则。
《红楼梦》之所以这样成功,是时代、家庭、一个人的秉赋三方面原因。
曹雪芹估计生在1715-1764年,曾有张宜泉《春柳堂诗稿》写了一句话“其人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近五旬而卒。”
《至脂砚甲戌(1754年)抄阅再评》
曹雪芹思想敏锐先进,才学渊博,且有坚韧的勤奋和毅力,是时代、家庭和个人三方面条件统一才促使一个人才的成长。 曹学:
一、曹雪芹的名、字、号
姓曹,名 字芹圃,号雪芹(来历:苏辙写了一句:园父初挑雪底芹)、芹溪居士,又号梦阮、贡生。古时,男子弱冠(20岁)父母为其取字,(字以表德)号(号以自称) 二、祖籍和家世
祖籍辽阳,后加入旗籍,为满洲郑白旗的包衣(奴隶)
旗:军队的编制,和军政、民政、家政三者合一的整体制度,后又建立了汉军旗和蒙古旗,各有八旗,所以满洲有24旗,出于打猎、行围之需要。上三旗由皇帝领导,下面五旗由头臣领导。曹家属多尔衮之下。 包衣在统治阶级内部是被压迫的受害者,在外部是压迫人的害人者,一方面是至微至贱的身份,一方面是呼吸通帝座。
曹家的始祖叫曹世选,原籍可能在东北铁岭卫(即辽宁铁岭县),到辽阳一带的地方,大约在明万历47年(1619年)为满洲军队俘虏,属多尔衮之下(正后旗)
6
三、谁的儿子
曹家人丁不旺,寿亦不永,每每单传 四、生卒年
曹雪芹死在乾隆27年,畸笏叟批语:“能解者方有酸卒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白文) 五、曹家富贵从何而来
六、康熙十分信任曹玺,1707年派曹玺任江宁织造 《戚序本》红楼梦的主题如语天花,便闻香气。 第四讲 其罕见的复杂性和独特性的主题
一、《红楼梦》有举世罕见的独特性和复杂性。所以前人都认为其神秘而不可知。实际上主题是作家从生活中选择而借形象表示给读者的东西。是孕育在作家体验中的思想。是作家寓于作品中的主旨。是不以读者和评者的意见为转移的客观存在。鲁迅说过一句名言:(《集外集》降洞花,小引子):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闻密事”。 二、封建家庭衰亡史
《红楼梦》是康雍乾统治时期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它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以荣、宁两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衰亡过程的描写,反应了封建社会末期复杂的社会矛盾。包括主子和奴隶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封建正统思想和反封建思想的矛盾,甚至接触到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以及当时仍存在的民族矛盾。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痛绝之情以及他向往自由的幻想和理想。他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和高度的历史价值。 多种主题:
一、以宝黛爱情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现在承认的)
持这种观点者认为这本书反应了18世纪中页封建末世的诸种社会矛盾及虚伪吃人的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道德标准、误尽人才的科举制度,真实地、艺术地反应了极为深广的社会生活。荣、宁两府宛如封建政权的缩影,通过贾家由盛而衰的过程,揭露出封建统治阶级反动本质,显示出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必然衰亡的命运。 下面分五方面说明:
1、典型环境的描写:故事开头便写出四大家族一损即损一荣即荣,大家都联络有亲,四大家族如何扩大势力?——老太君是史家小姐,王夫人是王子腾(中央大员)之妹,王熙凤是王子腾内侄女,薜姨妈是王夫人之妹,薜宝钗又成为贾家之妻,这四大家族上通朝廷下接周府,盘根错节,既有世袭的官爵又占有大量的土地,而且又经商放高利贷,这样的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三个一体的剖削集团的兴衰变化也可
7
以看作封建社会的缩影。(第四回:封建恶吏贾雨村送林黛玉到京城,在结构上是线索人物,在典型环境中是封建社会恶吏之代表,由此看出封建社会的吏治高度集中地展现出来了,让我们看到封建社会。他的出现对典型环境的揭露和批判都是极为深刻的。
2、政治危机 (第二回龙子兴说:“个人一件大事,谁知这钟鸣鼎食的人家如今养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是点睛之笔。它标志着荣、宁两府已后继无人,在政治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作者写了18世纪贵族阶级垮掉的一代,他们用自己的行为每时每刻都在挖封建大厦的墙角,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细节写了老爷少爷们的丑恶本质,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任何发展前景。
3、经济危机《红楼梦》言:人口日多,事务日盛,祖谱上下都是安富尊荣,运帷谋划的竟无一个,那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检。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52回写贾宝玉出门)这说明两府的经济问题,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红楼梦》用大量篇幅揭露造成经济危机的挥霍和奢华。省俭和剖削阶级的本质是绝缘的,他们需要用物质上的贪欲来填补精神上的空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互相影响,恶性循环,从而加速灭亡。
4、内部矛盾 伴随着经济危机而来的还有统治集团内部无休止的矛盾和各派系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虚伪的封建家庭的宗法伦常关系早已被剥削阶级个人的利害关系所取代。第72回写了五种矛盾:夫妻、妻妾、主奴、奴与奴、统治阶级内部大鱼吃小鱼的矛盾。 父子矛盾:贾赦和贾琏 母子矛盾:贾母和贾赦 母女矛盾:赵姨娘和探春 父女矛盾:贾赦和迎春 婆媳矛盾:刑夫人和凤姐 夫妻矛盾:贾琏和凤姐 兄弟矛盾:贾宝玉和贾环 妻妾矛盾:王夫人和赵姨娘
5、《红楼梦》还反应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四大家族不是孤立、静止的,是置之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作者把贾家的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写,把四大家族由繁华到衰败的过程和当时社会存在的诸种固有矛盾交织在一起,看起来写一个大家族,事实上写的整个社会。反应了整个时代的本质特征。如: A、农民和地主的矛盾(第49-53回)
8
真实、深刻、形象、具体,《红楼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曲折巧妙地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在《红楼梦》中不占主要地位,这不是曹雪芹所要着力反应的,作者完全可以不接触这些,但《红楼梦》确实反应了广大农民的血汗是封建统治阶级挥霍享受的主要来源。 B、主奴矛盾
《红楼梦》塑造了一系列聪明机智、富有个性而又敢于抗争的奴隶们的光辉形象,热情歌颂了被压迫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他的可贵的精神品德。例:48回写香菱。 C、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和市民的矛盾。
薜家是现领着内帑钱梁、彩担杂货的大皇商,是大规模的高利贷主,(39回)也反应了王熙凤挪用公款放高利贷的事实。这些剥削对市民、农民的压迫都很重,损失极大。连冯渊(4回)和石呆子(48回)一类的小官宦都家破人亡,劳动人民就可想而知了。例:57回反应了高利贷也透出了其他消息。 D、以贾宝玉代表的初步民族思想和封建正统思想的矛盾。
总结:《红楼梦》对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描写是艺术创作的重心所在,若扔掉这一点,其思想价值及惊心动魄之处将大为减色。曹雪芹把这几种矛盾交织起来互相渗透,错综复杂又惟妙惟肖地反应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它写了封建大家族的衰亡,但并未局限于一个家庭,而是和史、玉、薜及江南的甄家联系起来写,揭示了极为广阔的生活面,反应了必然走向衰亡的本质和规律。 第五讲 林黛玉
一、曹雪芹所塑造的众多小才微善的女儿,几乎都与作家深厚的文学修养有关。他把善良、刚直、含蓄、深沉、洒脱、豪放的优秀品格给予了所喜爱的人物。这是一种长期的积累之后朝夕揣摩之中的一种豁然的领悟,聚集起来成了林黛玉等众多好的形象。她们不仅是天地山川、精华灵秀之所纵,而且又是源远流长、文化传统的积累、作家个人强烈之感受三者融为一体后的再生。
二、曹雪芹把林黛玉介绍到这个世界来时可以说集中了他所有的才华和智慧,他用优选法把封建时代文人蔑视权贵敢于抗争的精神,聪颖俊逸、高雅倜傥等为人所称道的难能可贵的品质集中起来,把封建文人所擅长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艺术经验都调动起来,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林黛玉。 对林、贾的评价:1、他们身上的民主的东西无论怎样微弱,总是新的东西,所以是可贵的。2、说贾宝玉是叛逆是对他过奖了,他最多有点内心的不满和行动上的逃避,他对自己生活的时代并不理解,也没有深入理解的愿望和要求。3、对林黛玉,第一阶段认为其性格有些可厌,第二阶段是厌而不腻,第三阶段是在叛逆的路上找到了方向。林黛玉便是如此不断向前进入叛逆性格的。
三、林黛玉的塑造是因为作者写了一个活的人,活的性格富有典型意义的性格。她渗透着我国民族的心理气质和文学的优秀传统。她性格中凝聚着中国文化种种富有魅力的特征以及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求的高尚精神境界。她是文化性格完美的样式,引起历代无数人的共鸣。作者动作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写法,用了横剖:在社会的各种联系中写人,做到各种主导面和多侧面相结合(29回)曹雪芹打破了简单化、凝固化刻划人物的传统癖病,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纵横开掘,塑造了这样的典型形象。(3、7、20回) 四、肖像及出场
9
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地、时隐时现地进行着。到了贾府后才从宝玉的眼中完成了出场的描写。肖像的描写是突出重点,没有面面俱到处处落墨,作者抓住最能表示人物性格的特征,而且给读者留下思索的余地和创作的空间。是作者融化了传统文化中诗和画的笔义创造出来的。写法的打破反应了思想的打破。这个写法给后世留下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特点:
1、绝去形摹,笔少画多,虚实结合,虚多实少,
2、描写中充满了动态的变化。作者写林黛玉时感到了写实的困惑。 五、以落花自喻
落花说明只能任人践踏而不能由自己主宰的命运。在封建私有制的土地上所栽培的一切精神文明都是绞杀灵魂的绳索。越是身处逆境越能不屈地反抗,越是被人践踏越要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是林黛玉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秉承的性格和气慨,于是无奴颜媚骨的林黛玉征服了无数古人今人。 六、纯真的感情
(纯情)不失其赤子之心、纯真之情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性格的特征,林黛玉的纯情是一种未被封建社会玷污的高尚的感情,她一切根据个性的好恶,毫无顾虑地率意而行,没有任何伪饰也没有半点掩盖。心中所想即为口中所说。口中所说又是别人所不肯说的生活中的真相。这也是林黛玉独具魅力的原因之一。(17、20、45回)林的形象像一座孤峰独秀,优点是:可接受日光月华天光流云,但也必须接受暴雨狂风,雷轰电击。
七、诗人林黛玉
林黛玉没有那个社会所需要的“德”,却有那个社会所不需要的“才”。在封建时代,精神越丰富就越痛苦,越高尚就越不幸福。几乎没有一个天才不是带着忧伤痛苦走完一生的。林黛玉那瘦弱的肩上正背负着几千年来伟大的孤独和寂寞,而“冷月葬诗魂”正寒森森地唱出她的人生归宿。作者写诗人林黛玉的时候饱含热情。(40、37、76回) 八、林黛玉的爱情
曹雪芹把古往今来各式各样惊心动魄的爱情消化后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像封建社会少男少女的独特的表达方式。 九、黛玉之死
林黛玉像一片落花,落到了人生的风暴里,她的死是人间永恒的遗恨,她的悲剧是性格与时代的矛盾造成的。黛玉之死是作者对女性的理解扩大到当时社会全面的观照,依托着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82、90、96回)其实,林黛玉即使嫁给了贾宝玉也未必过得好。 第六讲 贾宝玉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考文学类红楼梦研究笔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