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 连续系统串联校正
一、 实验目的
观察串联超前、滞后、滞后超前校正对改善系统性能的作用; 学习串联校正的基本设计方法;
观测超前、滞后、滞后超前三种校正方式的作用。 二、 实验内容
(1) 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Go?s??100
s(0.1s?1)(0.01s?1)模拟线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不加校正时的模拟电路图
原系统的截止频率满足
100?1,解得?c?31.62rad/s,其bode图如图2 0.1?c2
图2 不加校正时的系统bode图
(2) 要求原系统经过超前校正后满足Kv?100,?c?40rad,??35%。 因为原系统已经能够满足速度误差系数Kv?100,设超前校正的传递函数Glead?要求截止角频率?c?40rad,不妨取?c?45rad/s,原系统在?c处产生的相角
?Ts?1Ts?1。
arg(j?c)??191.70,为了使系统有至少30°的相角裕量。
取arg(Glead(j?c)Go(j?c))?50 又Glead(j?c)Go(j?c)?1
解得?T?0.033,T?0.0027 即Glead?0.033s?1。
0.0027s?1本次实验采用的超前系统传递函数为:
Gc(s)?
0.04s?1
0.004s?1
图3 超前校正部分自身的bode图
其模拟线路图如图4所示:
图4 超前校正的电路图
经过校正后的电路bode图为:
图5 加入超前校正后电路的bode图
(3) 原系统经过滞后校正后Kv?100, ?c?5rad,??40%。 设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Glag?取截至角频率?c?7rad/s 则有Glag(j?c)Go(j?c)?1 不妨取
1?0.2?c?1.4rad/s TTs?1
?Ts?1可以解得:?T=12.01
即系统的滞后校正的传递函数可以取Glag?本次实验给出的滞后装置的传递函数为:
0.714s?1
12.01s?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控实验报告-连续系统串联校正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