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资产评估案例
案例一、原材料评估
例1:某企业在评估时点的一个月前购进燃料3000吨,单价150元/吨,运杂费为1500元;两个月前购进的生产配套件200件,单价为120元/件,运杂费150元。资产评估时,经核实鉴定,尚有库存燃料:100吨,配套件80件,几乎没有各种损耗,故忽略不计。由于燃料和配套件近期价格基本稳定,则原材料物资的评估价值为: 燃料的评估价值:=100 х(150+1500÷300)=15500 (元) 配套件的评估价值=80х(120+150÷200)=9660 (元) 分析:这是一种最简单的情况,该原材料物资购进时间短,市场行情稳定,而且各种损耗均可忽略,故账面成本与现行市价基本接近,运用历史成本法即可。
例2:某企业库存甲材料评估时账面价值为540000元,共分三批购进,第一批购进40000元,当时的物价指数力100%;第二批购进50000元,当时的物价指数为140%;第三批购进450OOO元,当时的物价指数为200%;资产评估时的物价指数为180%。损耗不计,据此计算甲材料的评估值为:
第一批评估值:40000Х180÷100=72000(元) 第二批评估值:50000Х180÷140=64286(元) 第三批评估值:450000Х180÷200=405000(元)
合计:541286(元)
分析:由于甲材料是不同时期分批次购进的,且市场行情波 动较大,因此要对账面价值根据评估时点的现行市价进行调整。调整的依据有两种:一是比较现行市价与账面单价确定调整系数;二是根据不同时期的物价指数来确定调整系数,选定统一的评估时点为基准日。上述的案例中,评估值的确定就是由物价指数法得出的。 案例二、低值易耗品评估
某企业购进某项低值易耗品10件,购进时原价为400元,预计使用10个月,实际已使用6个月,该项低值易耗品现行市价为500元。经核实,该项低值易耗品库存工件,在用的为8件,则该项低值易耗品的评估值为:
500Х(4÷10Х100%)Х8+500Х2=2600(元)
分析:本例中低值易耗品的评估区分了在库低值易耗品和在 用低值易耗品两种不同使用状态。在库低值易耗品的评估
可按原值评估。在用低值易耗品因已发生了部分损耗,不能按原值评估,只能按净值评估,即要确定成新率。成新率的确定可根据实际 剩余使用期与预计使用期的比值,也可以根据低值易耗品的账面净值与账面原值的比率。对于后者,由于低值易耗品核算多采用“五五摊销法”,新旧程度很难从账面上反映出准确结果,因此,成新率还要由评估人员通过经验观测方法,予以确定。 案例三、在产品评估
例1、某企业甲产品在产品经清查核实有20件,每件原件料消耗定额600公斤,计划单价为1.00元/公斤,在产品累计单位工时定
额150小时,每定额小时燃料和动力费定额0.15元,工资及附加费定额0.25元,车间经费定额0.3元,企业管理费定额0.5元。根据上述资料,甲产品生产品的定额成本为: 原材料成本=20 x 600 x1.00=12000(元) 工资成本=20x 150x 0.25=750(元)
费用成本=20 x 150 x(0.3+0.5)=2400(元) 燃料和动力成本=20 x 150 x 0.15=450(元〕
甲产品在产品评估价值为: 12000+750+2400+450= 15600(元)
分析:由于企业定额成本法实施了多年,会计资料齐全、可 靠,运用定额成本法确定在产品评估值比较简便。另外,约当产量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按完工程度将清查核实的在产品数量调整为约当产量,然后再按照产成品的评估方法,采用定额成本(或标准成本)进行评估。
例2:某企业乙产品需经过三道工序才能完成,每道工序的完工率依次为20%,60%,85%;原材料分两次投入,第一道工序时投入75%,第三道工序时投入25%。进行评估时,每道工序上有10件产品。该产品的单位定额成本为:材料100元,工资及附加费30元,其他费用5元。则该产品在产品的评估价值为:
在产品材料约当产量:(10+10)Х75%+10=25(台) 在产品工资、费用约当产量: 10 x 20%+10 x 60% + 10 x 85%=16.5(台)
在产品材料成本=25 x l00=2500(元) 在产品工资及附加费=16.5 x 30=495(元) 在产品其他各项费用=16.5 x 5=82.5(元) 在产品评估价值=2500+495+82.5=3077.5(元)
分析:本例中给出了各道工序的完工率,资料来源于企业成本核算会计资料。如果没有现成的资料,可运用适当的会计方法先确定完工率。 采用约当产量法,需要注意在产品的材料成本。一般来说,许多工业企业的主要原料,往往是在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一次投入,所以材料成本是按照在产品的实地产量而不是按照约当产量计算。当然,也有例外情况,本例就是一个。在产品的原材料不是一次投入时,即原材料是分几次在不同工序中投入的,原材料成本应调整为约当产量进行计算. 案例四、债权类评估
例1、 运用帐龄分析法,计算出坏账损失。
帐龄分析估算坏帐 单位:元
应收帐款帐龄 未到期 过期1-30天 余额 18000 10000 估算坏帐% 1 3 10 20 50 坏帐损失 180 300 435 200 825 1940 过期31-60天 4350 过期61-90天 1000 过期90天以上 1650 合计 35000
评估出的坏账损失额为1940元。由于估计坏账百分比要凭评估人员的经验判断,这种方法必然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如果评估人员经验丰富,且收集资料齐全,可以增强评估结果的可信程度。
例2:某企业本期赊销40 000万元,试对其进行评估。根据企业会计资料,前期坏账损失3500元,赊销净额为35000元,由此可确定估价坏账百分比为:3500/35000X100%=10%。因此,本期估计的坏账损失为4000元。已知评估时点的月贴现率为0.6%。这笔应收账款在评估后5个月到期。故其重估价值为:
(4)40000一4000)x(1~6%X5)=34920(元)
例3:关于企业应收票据的评估。在此仅列举出几种情况的一张票据的价值评估实例:
(1)某企业在评估前3个月收到一张3月期的无息票据,票面金额为1000元,在评估时点该票据成为到期无息票据,其评估值即其票面金额:1000元。
(2)某企业在评估前3个月收到一张3月期的年利率为8%的票据,金额为2500元。评估时该票据正好到期,其评估值为该票据的应计利息与本金之和,即:
2500 X(1+8% X 3÷12)=2550(元)
(3)某企业在评估前3个月收到一张3月期的无息票据,票面金额为2500元。评估时该票据还有2个月才到期,已知贴现率为
7.2%,可计算其贴现收入作为评估价值,即:
2500(1-7.2% X 60/360 )=2470(元)
(4)某企业收到120天到期的票据一张,票面金额为50000元,年利率9%,持票30天时进行评估,评估时银行贴现率为7.2%,则该票据的评估值为:
贴现天数 = 120一30=90(天)
到期价值:50000 X(1+9% X120/360)=51500(元) 票据评估价值=贴现收入=51500 X(1-7.2% X 90/360) =50573(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流动资产评估案例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