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时间:2012-08-14 [ 大 中 小 ] 浏览次数: 30 信息索引号 文件编号 014006446/2012-00614 生成日期 公开时限 2012-8-14 长期公开 网站 面向全社会 公开日期 2012-08-14 发布机构 公开方式 有效期 无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动公开 长期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规划,经济,管理 公开形式 公开范围 公开程序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主题(一级) 主题(二级) 体裁 其他 关键词 文件下载 内容概述 规划范围为无锡行政辖区,包括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个区,区域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 第一章 规划总则
第一节 规划依据
1、《中国21世纪议程》(1994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年);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89年);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年); 9、《民用建筑节能条例》(2008年); 10、《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1998年); 11、《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年);
12、《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 13、《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1993年);
14、《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07年修订); 15、《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1998年); 16、《江苏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4年); 17、《江苏省循环经济建设规划》(2004年); 18、《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2009年); 19、《无锡市水环境保护条例》(2008年); 20、《无锡市河道管理条例》(2009年); 21、《无锡市排水管理条例》(2010年); 22、《无锡市航道管理条例》(2011年); 23、《无锡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2008年);
24、《无锡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9年);
25、《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
年);
26、《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09年); 27、 《无锡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09年); 28、《无锡市水资源综合规划》(2007年);
29、《无锡市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09年); 30、《无锡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2006年);
31、《无锡市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规划》(2005年); 32、 《无锡市“十二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专项规划》(2011年)。
第二节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无锡行政辖区,包括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崇安、南长、北塘、锡山、惠山、滨湖、新区7个区,区域总面积4627平方公里。
第三节 规划期限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准年,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第二章 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分析
第一节 优势条件
1、交通区位条件优越便利。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带,处于沪宁杭大三角区的中心,苏南几何中心和沪宁中心节点。区域边界距沪、宁、杭的直线距离均在百公里范围,为长三角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属于苏浙沪高速经济增长极中重要的一极,具有突出的地缘优势。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运输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交通十分便利,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2、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美元(以常住人口计算),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
家水平。已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实现二三产业“双轮驱动”发展的良好局面。高新技术产业较为发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7%。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5%。旅游业、软件和服务外包、创意设计、物联网等新兴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3、社会事业基础较好。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近年来平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27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002元,在全国大中城市中名列前茅。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幸福指数较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发展指数位居江苏省前列。
4、生态环境设施良好。无锡市环境保护投资力度较大,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积极开展太湖保护、水源治理、生态重建工作,建设环太湖生态防护带,中心城区河道水质和太湖水质逐步改善。实现全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保持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35%,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4.5%。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
环保模范城市群、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太湖蠡湖水域治理荣获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建成国家生态城市群。
5、自然条件较为优越。无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四季分明,资源丰富,物产富饶,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有“鱼米之乡”美称。无锡山水相映,集江、河、湖、竹、泉、洞之美于一地,有十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旅游配套服务完善。全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2家,国家4A级景区14家,3A级景区8家。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无锡建设旅游城市提供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无锡产业结构的优化提升。
6、制度创新能力较强。无锡具有优良的制度创新传统,在乡镇企业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无锡通过制度创新确立了先发优势。在贯彻科学发展观过程中,无锡率先推动转型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培育新兴产业,在科学、人才、生态、文化等方面实现“自觉转型”,为实现发展模式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无锡通过实施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改革,政府职能关系进一步理顺,率先进行“四分开两分离”改革,开创了全国社会事业领域“管办分离”的改革先河,无锡营造了新鲜事物先行先试的良好氛围。
第二节 制约因素
1、产业结构调整面临较大压力。无锡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占比70%左右的平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无锡市十二五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