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挟山超海”这个词的意思是挟泰山以超北海,__________做根本办不到的事。 ②“宵衣旰食”这个词的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_____勤于政务。 ③学生会召集部分学生_________如何真正落实减轻学生负担问题进行座谈。
④这个城市交通拥挤的情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在规定时间内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_________不是一个缓解矛盾的办法。 A.比喻 形容 就 未尝 C.形容 比喻 对 未免
B.形容 比喻 就 未尝 D.比喻 形容 对 未免
参考答案
1.B(“体验“指亲身在生活实践中的经历、感受、偏重于感情;“体会”透过现象对事物的
精神实质的领悟,偏重于理性)
2.D(“申明”郑重说明;“表明”表示清楚;“标志”显示或表明特征的记号;“标记”标志,
记号;“透露”泄漏或显露(消息、意思等),多用于有意把严格保密的事暗地里向人说出的场合;“披露”表露或发表、公布)
3.C(“熟习”指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很深刻,深刻而熟练地掌握,常用于技术或学问等,“熟
悉”指知道得很详细,了解得很清楚,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人或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道理;“修订”修改,订正;“窜改”指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者曲解,为贬义)
4.D(A错用介词,“把”改为“用”;B错用介词,“对”改为“给”;C滥用介词,删去“由
于”)
5.D(A这里是想表示不很肯定的推测、估计,可用“大致”“大约”“大概”,不能用“大
体”,因为大体表示所说的情况是从基本上、主要方面或多数情形讲的,不表示推测、估计。B这里是想表达“最终”的意思,不能用“究竟”,因为“究竟”没有这种用法,可改为“到底”或“最终”。C没有转折意味,该用表示让步语气的副词“倒”。D“乃至”能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以至”“直至(到)”或“甚至”)
6.B(A“诸”相当于“之于”;C“莫如”与“不如”意思大体相同,但“不如”除了比较
得失之外,还可比较高低,“莫如”没有此意;D“惟一”与“只有”重复)
7.B(“未尝”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气委婉,有时相当于“不是”,
有时是“不曾”的意思;“何尝”用在否定形式前表肯定,用反问语气,表未曾或并非;“虽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诚然”是“确定、实在”的意思;根据第三句的“才能”一词可知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应选“惟其”) 8.C(“无论”表示在任何假设条件下结论或结果都一样,后面用表示任指性的疑问代词如
“怎样”等,此处用即使)
9.D(A“如此”“如是”后面能跟“而已”,构成“如此而已”“如是而已”的固定格式,句
中的“罢了”应改为“而已”;B“似乎”不与“似的”“一样”“一般”搭配,“仿佛”可以;C句意是分别接见同一个人,如果三个人接见另三个人,一个接见一个,相互之
6
间不交叉,则可以用“分头”,也可以用“分别”;D“陡然”表示事物或情况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出现或变化,有“突然”的意思) 10.C(根据句意间的关系可确定)
11.D(A副词“互相”不能作定语,只能作状语;B表示对某事物、行为的评价不以为然,
不能用“不免”,可用“未免”;C句首不能用“才”,可改为“方才”或“刚才”;D“自然”表示理所当然,加强肯定语气) 12.C
13.D(“究竟”表示追根求底,常用于问句中;“毕竟”是最后,终于的意思,表客观情况
发展的必然趋势,常于陈述句中)
14.D(A“几乎”“简直”都可表示达到或接近某种程度或情况,带有强调或夸张的语气;
B“不妨”“何妨”都可表示某种动作、行为可以去施行,没有什么妨碍;C“好容易”是副词,“好不容易”是副词性的固定短语,都可以作状语,表示不容易的意思;D“尽管”表示让步关系,所引出的分句的内容是事实。“不管”表示条件关系,所出的分句的内容是假设)
15.C(第一、二空不表因果或递进关系,排除A.B项,第四、五空填转折关系的连词不
通顺,且紧缩复句不表转折)
16.A “则”有就、便之意,表示后一事紧承前一事(B项“继续”移至“表达”前面;C
“至少”与“以上”重复;D.“会”和“得以”重复,删掉一个)
17.B(“从而”表因果关系,“进而”指表递进关系,“借助”不能修饰人,“逐步”指一步
一步有计划有顺序的逐渐改变,“逐渐”没有按步骤的意思) 18.A
19.D(“几乎”表将近于或接近于,“基本”是大体上,大部分;“仿照”按照已有的方法或
式样去做,“仿造”模仿创造)
20.B(“润饰”指装点修饰,加工修饰;“润色”修饰文字,使用文采) 21.D 22.A 23.D
24.B(充足是多到能满足希望,用来修饰信心不合适,而充分是足够的意思。关心是重视
和爱护,用来修饰人和物,不能修饰事件。而关注是关心重视,可修饰事件。许诺是答应,应承,而承诺是对某项事务答应照办,相比之下承诺更合适本句) 25.A(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选填)
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9年经典试题精练(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