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审计系统2004年效益 审计和审计质量控制研讨论文
审计报告编写质量控制方法探索
盐城市审计局课题组
[内容摘要:审计报告作为审计机关对外出具的审计结果文书,其编写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内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贯穿审计报告编写工作的始终。审计报告编写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因审计项目类型而异,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报告编写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是最一般最基本的技术与方法,本文以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为例,结合审计工作实践,通过9张审计报告质量控制表和1份审计报告格式的具体介绍,对审计报告编写质量控制进行探索,以期对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工作的推进起到促进作用。]
今年二月,审计署6号令发布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审计报告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审计报告从审计机关的内部业务文书变为审计机关对外发布的审计结果文书。审计报告的这种变化,不仅是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内容,使审计报告成为审计机关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因此,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成为审计机关项目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如何加强对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从报告编写质量控制的技术与方法角度,以下级政府财政决
- 1 -
算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为例,谈一点初浅的看法,以期对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工作起到促进作用。审计报告的编写质量控制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环节:
一、 检查环节
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是编写审计报告的直接依据。在编写审计报告之前,审计组要指定审计人员,对审计实施过程中取得的具有证明力的材料进行检查。检查人员可以由审计组长,或具有一定的审计实务经验、熟悉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的人员担任。
(一)检查的对象和要点。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审计资料清单、审计承诺书是检查的主要对象。检查的重点:1.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已经审计组长或审计组长委托的审计人员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2.审计日记是否已经审计人员签字认可,并经审计组长或审计组长委托的审计人员检查和签署检查意见;3.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是否在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中得到反映;4.审计实施过程中,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资料的情况是否进行了必要的记载和签证,是否取得了被审计单位出具的对提供审计资料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书面承诺,承诺书是否经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及预算(财务)主管人员签章。5.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点内容是否按审计分工和要求完成审计取证工作。
(二)检查的方法和形式。报告前检查以编制审计资料检查表
的方法进行,形式如表1-1
- 2 -
。
检查工作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合规性检查。《办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审计组组长或者其委托的有资格的审计人员应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复核、并可以对审计日记进行检查,审计组长对复核意见负责。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是编写审计报告的主要依据,合规性检查首先要检查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的审核情况,凡已经审计组长或其委托人员复核并签署复核意见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在检查表中以“合规”表示,对未核查、漏核查的底稿和日记,要弄清原因,建议审计组长进行补核工作,特殊情况不能补充复核的,应在检查表中单独反映,明确责任。未经审计组长审核的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日记一般不作为审计报告的编写依据。其次检查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承诺情况进行检查,重点检查存在性及合规性。没有取得被审计单位审计承诺书及其所附清单的,建议组长安排补取,已经取得承诺书和提供审计资料清单的要查其签证的合规性,即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法定代表人和预算(财务)负责人及提供审计资料的人员是否按规定签章,提供审计的资料清单是否填列齐全,对未按规定签章和资料填列不完整的建议组长安排纠正,凡签章规范齐全、资料填列完整的在检查表中以“合规”表示,不能按规定签章,资料填列不全的要分析原因并在检查表中予以反映。
第二步,完整性检查。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审计查出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的问题等是审计报告的重要内容。完整性检查一是查《办法》第五十八条第(二)项明确的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五要素是否在
- 3 -
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中得到完整反映;二是查实施审计的步骤和采取的方法及其他有关情况是否在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日记中得到说明;三是检查审计发现的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的问题在审计日记中是否作对应反映。检查结果以是否完整在检查表中反映,对不完整的事项应进行完善,不能完善的事项应在检查表中作必要说明。
第三,充分性检查。审计报告是审计组织检验审计工作质量的终端产品,以审计结果为基础,按照审计目标,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进行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内容。充分性检查,就是检查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点内容是否按审计分工和要求完成了审计取证工作,审计的目标是否实现。检查时要按照审计方案明确的要求逐项进行。对未审或审计不充分的事项,要分析原因,列明责任人,在检查表中作说明,对方案设计不适合被审计单位的事项,也应在检查表中列示,并说明情况。
检查工作完成后,检查人应在检查表上签字,以明确检查责任,审计组长对检查工作负总体责任。 二、分类环节
将审计资料按照一定的标志进行整理称为审计分类。对审计
资料分类可采用分级列表方法进行。如表1-2资料分别进行明细分类。
。
首先将审计资料分为情况和问题两类。其次将情况和问题类情况类审计资料二级分类标志可确定为实施审计的依据、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实施审计的基本
- 4 -
情况。实施审计的依据一般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实施方案,如属授权或委托审计项目还应有相关授权或委托审计的文书,审计机关的再授权和委托审计项目即“一条鞭”项目,还应有上级审计机关下发的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工作方案等。反映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的资料主要包括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被审计单位开户情况表、审计组收集的与审计目标相关的其他重要资料。反映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的资料主要有审计承诺书、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的资料清单、被审计单位因故不能提供审计资料的情况说明等。审计日记是实施审计的基本情况资料。
问题类审计资料的分类标志由审计组讨论确定,标志应与审计的范围和内容相符合,审计组也可以将审计方案中确定的重点和内容直接作为分类标志。审计人员按照审计分工和确定的分类标志整理完审计资料后,完成审计资料分类表。以下级政府财政决算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为例,其问题类二级分类标志一般有:(1)维护国家政令统一、执行上级政策情况审计。包括违反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和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的问题,违反税法的问题,违反国家和上级财政管理体制的问题,违反预算外资金管理法律制度的问题等。(2)影响上级财政收入情况审计。包括开政策口子侵蚀税基影响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从收入征缴环节挖挤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从财政结算环节影响上级财政收入的问题等。(3)管理和使用上级专项拨款补助资金情况审计。包括下级财政未将上级追加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和决算的问题,下级财政未按上级财政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专项补助资金的问题,上级财政要求进行配套的专项补助资金,下级财政未按规定安排配套资金的问题,
- 5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审计报告编写质量控制方法探索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