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生物防治枸杞病虫害经典案例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据报道,枸杞国内售价15-25元/斤,出口价格高达60元/斤。宁夏中宁县,全国著名的枸杞生产基地,枸杞产量占到全国总量的60%以上。根据公开资料,中宁县有机枸杞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4万亩。然而,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真正获得有机认证的种植土地不足3000亩,有机枸杞产量目前最多不超过12吨。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是近年来困扰我国枸杞产业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枸杞的品质和对外出口。

由于有机枸杞种植过程中严禁使用任何化学农药,在积极开展生物防治、采取各种物理防治措施的同时,恰当的使用植物源农药防治其病虫害就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植物源农药有着环境相容性好、生物活性多样、对高等动物及害虫天敌安全、有害生物不易产生抗药性、资源丰富等优点。因此,合理的使用植物源农药防治枸杞生产中的病虫害也是降低枸杞中农药残留的一个有效手段。

一、枸杞介绍

二、枸杞主要病虫害

三、馥稷的研究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从2009年开始,针对枸杞上的几种常见害虫枸杞蚜虫、枸杞瘿螨、枸杞木虱和枸杞蓟马开展枸杞专用植物源杀虫剂研究,先后派出18名博、硕士研究生赴宁夏银川、中宁等地开展研究工作,对40余种植物源活性物质和200余个植物源活性物质组合配方的杀虫活性进行了测定。

在室内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一个对以上几种枸杞害虫均有较好防效的植物源农药配方(即0.5%藜芦碱可溶液剂【枸杞专用】)此处链接。

四、馥稷产品--0.5%藜芦碱可溶液剂【枸杞专用】药效试验结果

五、馥稷产品--0.5%藜芦碱可溶液剂【枸杞专用】的特点

高效——对多种枸杞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纯天然源制剂——绿色安全 制剂中不含有任何化学农药成分、不含EPA禁用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

通过3年的试验观察,对枸杞生长无不良影响。还具有提高植物机体免疫功能,增强作物抗逆性,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本产品具有高效、低毒、易分解、无污染、无残毒、无致癌物质存在、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

综上所述,0.5%藜芦碱可溶液剂【枸杞专用】是生产有机枸杞的首选必备良品。

茶树在生长过程中往往遭受各种病、虫的危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茶叶的生长以及产量和质量的提高。据估计,每年因病、虫的危害产量损失可达 25~30%。因此,及时控制茶树各种病、虫的危害,是保证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之一。

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我国目前已知的茶树害虫已达400多种。根据为害部位和取食方式不同,可归纳为以下三类。

(一)刺吸危害茶树的害虫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蚜、螨类以及蚧类和粉虱类。

(二)咬食茶树茶叶的害虫主要有:毒蛾类的茶毛虫和茶黑毒蛾;尺蠖蛾类的云尺蠖、油桐尺蠖和小白尺蠖;蓑蛾类的茶蓑蛾、大蓑蛾、小蓑蛾;卷叶蛾类的小卷叶蛾;刺蛾类扁刺蛾、褐刺蛾等。

(三)钻蛀枝干的害虫主要有:茶梢蛾、茶枝镰蛾。

一、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俗称浮尘子,叶跳虫。是国内为害茶叶生产最主要的害虫。其寄主还有油菜、山茶花及杂树杂草等60多种植物。

(一)形态特征

成虫绿色,体长3~4毫米。头部三角形。前翅浅绿色,半透明,后翅无色透明。后足发达善跳跃。卵:香蕉形,白色透明,后期变为褐色,经7天左右孵化为若虫。若虫与成虫相似,但无翅(属渐变态昆虫)。

(二)危害症状

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消耗养分和水分;雌成虫产卵于嫩梢组织内,使茶叶生长受阻。受害叶片侧脉变红,叶尖、叶缘变红褐焦枯;受害新梢节间缩短,芽叶枯萎。芽叶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能发芽。严重时新叶全部焦枯脱落,以后各茶季长出的芽头瘦小,新梢细短,从而严重影响产量和

品质。成品茶条索松散,碎末增多;冲泡后汤色浑浊,滋味苦涩,香气失常。全年以夏季茶受害最重,发生严重的茶园,可使夏秋茶无收。幼龄茶园和重修剪或台刈后萌发的新梢更容易受害。

(三)生活习性

茶小绿叶蝉成、若虫均活泼,多栖于幼嫩叶背面取食,受惊则飞、跳、或沿枝叶爬行,以便逃脱、隐蔽。弱光下,多停于茶蓬上部叶片上取食;强光则转移到下部阴凉处隐蔽。若虫3龄前主要在叶背取食,3龄后善横行,取食危害范围逐渐扩大。雌成虫以产卵器刺入茶树嫩梢组织内产卵,1个孔仅产1粒卵。春季产卵量多达32粒,夏秋季只有9~12粒;成虫产卵期达20多天(世代: 10~12代)。该虫以受精雌成虫在茶树下部叶片、茶园杂草及园外冬季作物上越冬,翌年3~4月份开始产卵危害。

(四)发生条件与消长规律

茶小绿叶蝉越冬后,在春季气温升高到10℃后即开始活动。当候均温在16~26℃之间,对其生长发育较为适宜;这时期茶树生长旺盛,幼嫩芽叶最多,食料充足,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第一虫口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当候均温升到26℃以上不利于该虫的生长发育,虫口数量显著减少。当气温低于26℃以后,虫口密度又开始增加,第二虫口高峰期出现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秋末冬初平均气温下降到10℃以下,该虫就停止活动进入越冬。

二、综合治理

(一) 搞好茶园冬季管理

每年秋茶停采后,进行茶园全面耕翻,深度20 cm,在梯面内侧挖一施肥沟,沟的深、宽均为30~35 cm,把梯面、梯坎和茶蓬中清除出的杂草和有机肥混合埋入沟中,以作基肥,复土后压实,重新平整梯面。施用的有机质肥都是经过堆沤的土杂肥、草皮泥、厩肥,桐子麸等。有条件的茶园还实行梯面铺草或种植绿肥。通过三年来秋冬季耕锄与增施有机肥,使茶园土壤变得疏松,通透性良好,有机质含量增加,保水保肥性提高,茶树地下部和地上部生长协调,促进了树势恢复,既增强了茶树的抗逆能力 (包括抗病虫能力),也为茶叶优质高产创造了条件 。

在除草翻耕、施基肥后,于 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全园进行一次修剪,把鸡爪枝、病虫技等剪除干净,修剪下的枝叶埋入沟中或集中烧毁。修剪后,对茶园道路两旁及茶园四周的杂草与枯技落叶、小杂木等进行一次清理,结合积肥集中沤堆作堆肥。清园后,对茶蓬喷洒 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液1~2次

进行封园。实践证明,这种清园方法,有效地破坏茶小绿叶蝉等病虫害的越冬场所,降低了病虫害的越冬基数,从而可降低翌年茶小绿叶蝉的发生数量。

(二) 及时分批采茶,减少害虫食料

及时采掉嫩梢可大量清除卵块,并恶化其营养条件及产卵场所。一是要适当嫩采,特别是夏季,既有利于提高制茶质量又有利于减少害虫,二是采尽秋梢,减少越冬虫害食料。

(三)加强测报,及时掌握虫情

虫情调查及预测方法,查百叶虫数:利用成虫、若虫在早晨水未干不甚活动的习性,从4月下旬开始,在整片茶园中每隔5天随机检查100张叶片正反面的成、若虫数,然后计算百叶虫口数。根据防治指标及时用药。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指标为夏茶期间百叶虫数有5-8头,秋茶期间为百叶虫数10-12头,应及时喷药。查若虫孵化高峰期:在为害盛期(5-8月份),摘下当季的芽(每芽2、3叶)20个,轻轻剥开嫩梢皮,查看卵粒,以卵粒基数作为依据。一般在成虫产卵高峰后的7天,即若虫孵化高峰期。

(四)植物源农药药防治

目前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在茶叶采摘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往往导致茶叶中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茶叶的品质和出口。为了有效控制茶小绿叶蝉的发生危害,降低茶叶中农药残留,使用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产品,在茶小绿叶蝉第一高峰始期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500倍、800倍两浓度 施药后一天的防效均在80%以上,7天后的防效在75%以上,14天以后的防效在65%以上,这说明其具有较长的持效期。应用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防治茶小绿叶蝉,可选用剂量500~800倍液效果较佳。在低龄幼虫盛期用药,可采用较低浓度;在虫龄偏高时,应以高浓度为好,以增强防治效果。

*生物农药使用过程小贴士:

(1) 许多生物农药毒性小,药效缓,应该在虫害预防期和前期施药,而农业生产中的习惯性认识是高效、快速,应改变生产者的这种用药习惯和传统认识。

(2) 生物农药在使用时需要严格按照说明操作,而农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因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而影响了药效的正常发挥,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表1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11年7月)

药后1天

处理

药前 虫口

减退率 (%)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 (500X)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 (500X)+助

剂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 (800X) 40%硫酸烟碱 (500X) 清水对照

58.8

-53.1

/

42.09

/

54.52

/

50.82

/

104

42.88

62.13b

78.2

58.27b

90.77

79.76a

85.12

65.44a

101.5

93.29

95.97a

90.84

83.53a

90.62

78.27a

85.38

66.51a

118.8

96.3

97.86a

94.66

90.05a

93.69

85.99a

86.57

72.23a

184

85.75

91.07a

91.21

86.74a

93.45

84.75a

89.98

78.10a

平均防效 (%)

药后3天 减退率 (%)

平均防效 (%)

药后7天 减退率 (%)

平均防效 (%)

药后14天 减退率 (%)

平均防效 (%)

注:表中所有数据均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防效”栏中,数列后标相同小字母表示在方差分析(DMRT法)中,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表2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11年9月)

药后1天 减退率 (%) 92.19

平均防效 (%) 88.47a

药后3天 减退率 (%) 64.03

平均防效 (%) 61.42a

处理

药前 虫口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

(500X) 0.5%藜芦碱可溶性液剂

(800X) 20%氯氰·毒死蜱乳油

(1000X) 清水对照

46.5

41.5 91.48 86.83a 66.34 60.68b

25.75 91.25 83.56a 88.32 87.37a

38 35.46 / 7.38 /

注:表中所有数据均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防效”栏中,数列后标相同小字母表示在方差分析(DMRT

法)中,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生物防治枸杞病虫害经典案例在线全文阅读。

生物防治枸杞病虫害经典案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9959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