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若A, A′是对称点,则l垂直平分线段A A′( ) 4)若B, B′是对称点,则PB=P B′( )
例2.如右图所示,△ABC中,BC=10,边B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BC于点E、D,BE=6,求△BCE的周长。
思路分析:
所用知识点: 三、随堂练习
A组:1.如右图所示,直线MN和DE分别是线段 AB、BC的垂直平分线,它们交于P点,请问PA和 PC相等吗?为什么?
B组:1、如图,△ABC中,AB=AC=18cm,BC= 10cm,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D点,求:△BCD的周长。
C组:课本P63复习题5
12.1.4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24课时)
学习目标:
1、 进一步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能灵活运用。 2、 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3、 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决问题 重点:探索并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难点:运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解决问题 一、预习新知P33
1、用一根木棒和一根弹性均匀的橡皮筋,做一个简易的弓,箭通过木棒中央的孔射出去。
A B O C D A O B
(1) (2) 1)如图(1)要使CO垂直于AB,需要添加什么条件?为什么? 那么点C在_____________上。
2)如图(2),拉动C,到达D的位置,若AD=DB,那么点D在__________上。 3)由1),2),你得到什么猜想?
4)用学过的知识证明你的猜想。
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________的点,在这条线段的______________上。 3、课本P34练习题2 二、课堂展示
例、如图所示,已知Rt△ABC中,∠C=90°,沿过B点的一条直线BE折叠这个三角形,使C点落在AB边上的点D.要使点D恰为AB的中点,问还要添加什么条件?根据你添加的条件,你能证明出D为AB的中点吗?
思路分析:
所用知识点: 三、随堂练习
A组1、如图:已知直线l和l异侧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
2、 如图:已知,OD=OC,ED=EC,那么直线OE是线段 CD的______________,你能写出证明过程吗/
O
C
ED·B ·A C
E A
B D B组 已知:E是∠AOB的平分线上一点,EC⊥OA ,ED⊥OB ,垂足分别为C、D. 求证:(1)∠ECD=∠EDC ;(2)OE是CD的垂直平分线.
C组 课本P38习题12
O
12.1.5 轴对称(25课时)
学习目标:
1、 掌握用“连结对称点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 熟练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
AE
DB3、培养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 重点:验证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一、预习新知P34—P35
1、如图:不通过折叠的方法,你能验证出这两个四边形是否关于直线MN对称吗?
2、设A、B两点关于直线MN对称,则______垂直平分________.
3、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与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关系?
4、作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就是做作出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_____________
5、只用圆规和直尺(不量长度)你能作出线段AB垂直平分线吗?根据下面的做法试一试。
作法:(1)分别以点A、B为圆心,以大于1/2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C、D;
(2)作直线CD
所以直线CD就的垂直平分线,也是线段AB的对称轴。 问:这样所作的直线为什么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6、课本P35练习题1、2 三、课堂展示
例1、试着画出下边两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例2、下面是我们学过的一些几何图形,说出下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完成下表。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任意梯形 等腰梯形 圆 图 形 长方 正方 形 形 三角 形 等腰 三角 形 等边 三角 形 平行 任意 四边 梯形 形 等腰 梯形 圆 对称轴的条数 三、随堂练习
A组1:画出以下图形的对称轴
2课本P35练习题3 3、课本P37习题5
B组1:下面的虚线,哪些是图形的对称轴,哪些不是?
2、课本P37习题7,9 C组 1、课本P38习题11
2、小练习册
12.2.1 轴对称变换(26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经过一次对称后的图形。 2、能设计简单的轴对称图案。
3、通过画轴对称图形,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的趣味感,培养审美情操。: 重点:利用对称轴作轴对称图形。 难点:利用对称轴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十二章轴对称(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