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汉魏晋诗三首(教师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0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高一导学案 学科:语文 编号:9 编写人:罗爱美 审核人: 使用时间: 班级 姓名: 小组序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1课时)

《迢迢牵牛星》

【学习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和五言诗的朗读方法。

2、体会《迢迢牵牛星》中运用叠词的妙处,学会分析诗歌的情感。 3、背诵、默写全诗。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迢迢牵牛星》中运用叠词的妙处,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难点: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通过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知识链接了解相关文学常识,通读教材101页内容,对《迢迢牵牛星》中的字音,字义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思考问题导学中提出的问题,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利用相关工具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基本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古诗十九首》,

创作时间:东汉末年(战乱年代)

思想内容:一是抒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

二是表现文人、士大夫阶层彷徨失意的苦闷哀愁 三是表现动荡、黑暗的社会生活; 四是抒发对命运、人生的悲哀之情。

艺术风格: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叙事委婉曲折,形成含蓄动人的艺术风格。 表现手法:融情入景,比兴。

地 位: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是五言诗发展成熟的标志。 称 誉:刘勰《文心雕龙》曾说《古诗十九首》是“五言之冠冕”;

钟嵘《诗品》更称其为“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这十九首诗没有题目,一般拿每首第一句作题目。古诗已形成一种特定含义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发展成为一种新诗体,后人有不少拟古作品。《迢迢牵牛星》即选自《古诗十九首》。

2. 五言诗的朗读节奏方法:五言诗的朗读一般是二个节拍或三个节拍,读法:“二三”、“二二一”、“二一二”。

例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纤/擢/素手

请在朗读时运用以上的朗读方法诵读全文,尝试读出节奏感和美感,小组成员可互相鉴赏。

二、问题导学:织女为什么“终日不成章”呢?

三、预习自测

1

1. 请为下列加点字词注音,并解释字词。

纤细(xiān) 纤夫(qiàn) 札(zhá) 皎皎 (jiǎo) 擢 (zhu?) ......

间隔(jiàn) 间不容发(jiān) 脉脉(m?) 山脉(mài) 机杼(zhù) .....

皎皎:明亮的样子。 擢:举起,摆动。 札札:织布机的声音

零:落下。 几许:多远。 间:间隔。 脉脉:含情注视的样子。

2.《迢迢牵牛星》中出现多个叠词,请结合文义写出这些叠词所描写的对象及其体现事物何种特点。

叠词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描写对象 牵牛星 织女星 织女的手 织布机的声音 河水 恋人相视的眼神 描写对象的特点 突出牵牛星之远 突出织女星的皎洁明亮 突出素手的修长秀美 不停的机杼声,体现织女的忙碌 表现银河水的充沛、晶莹 体现恋人之间的含情脉脉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结合预习自测2有关叠音词分析,写出这些叠词起到的作用。 答:(1)情感方面:叠词的运用与全诗缠绵悱恻的感情十分和谐,深切表现景中情,情中景,使全诗韵味深长,哀婉动人,增强了诗歌抒情性。

(2)韵律方面:使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增添诗歌的音律美。

探究2:《迢迢牵牛星》全诗没有一字直接写织女对牛郎的思念,却处处能感受到她的深切思念,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答:诗歌是让织女的深情通过她的活动、情态表现出来的。①活动:“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表明她被思念折磨,无心织布,上机恐怕是为了转移、排遣苦闷。②情态:“泣涕零如雨”,表达了织女的悲伤之情。“脉脉不得语”想象牛郎织女隔河相望,可望不可即,只能含情相视,情意绵绵却不得语。写出了相聚不得的无奈和痛苦,也表达了思念极深的情怀。

探究3:诗歌多是诗人“言其志”“抒其情”的主要方式。结合本诗创作年代,你认为诗人主要借本诗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参考一:抒写了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之苦,突出表现了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从一个侧面表现

了东汉时期政治混乱、败坏、没落的时代面貌。

参考二:此诗借写织女隔着银河遥望牵牛的愁苦心情,比喻思妇与游子的相思,抒发人间别离之感。

同时,流露出对美好人生与理想的憧憬,是对这种人生与理想不能实现的感喟,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悲凉。

训练案

一.阅读《杳杳寒山道》,回答下列问题。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1、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 答:“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2、赏析诗中叠字艺术效果。

答:叠字写出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中,不知时间变化,分辨不出春去秋来的感受,表达他冷漠孤寂的

2

心情,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融为一体。使用叠字,增强了它的音乐美。

二、填空

迢迢牵牛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2课时)

《短歌行》

【学习目标】

1、了解曹操的主要文学成就及《短歌行》的创作背景。 2、掌握本诗用典、比喻等表现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难点:诗歌中运用用典、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通过预习案的知识链接,了解本诗创作背景,通读教材102页内容,通过字词注释大致读懂全诗,对相关概念和知识点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案相关问题,以进一步了解作品蕴含的思想情感。 4、通过独立完成训练案,巩固诗歌鉴赏技巧。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作者简历:

姓 名:曹操 字 :孟德 小 名:阿蛮 年 代:东汉人 职 业:政治家 军事家 文学家 擅 长:兵法 文学

主要成就: “外定武功,内兴文学” 个人简介: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并北征乌桓,统一了北方“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以莫须有的“鸡肋之说”杀死旷世奇才杨修,驾鹤归西后又留下了七十二疑冢;他是位治世能臣,因求贤若渴而连下三道《求贤令》,因欲建立万世功业而唯才是举、不拘一格,因仰慕仁义之帝关羽而慷慨赠其赤兔宝马,因爱惜不进只言的徐庶而不择手段。他还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在曹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称“魏晋风骨”。

代表作品:《短歌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

例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2、《短歌行》创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冬天,曹操亲率八十三万大军,饮马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在江上设酒置乐,款待文武众将,饮至半夜,忽闻鸦声往南飞鸣而去。年过半百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短

3

歌行:《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长歌”“短歌”指依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诗句都是四字句,就称为“短歌”。 短歌一般节奏短促,适于抒发忧愁、苦闷的情绪,长歌一般比较热烈、奔放。“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

3、用典:所谓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二、问题导学:1、诗眼是哪个字?

2、诗人“忧思难忘”,他在“忧”什么呢?

三、预习自测

1、给带点词语注音。 短歌行如pì 慨ǎi 君故 wai 沉吟.xíng 譬..k...子衿.jīn 但为..yín 呦呦..yōu 鼓瑟.sa 吹笙阔谈宴qì 三匝.shēng 掇.chu?/duō 越陌度阡...m? dù qiān 吐哺..tǔ bǔ 契..zā 2、解释加点词语。

(1)何以解忧:以何,凭什么。 (2)但为君故:只。 ... (3)枉用相存:偏指“我”。 (4)枉用相存:问候。 ..

(5)山不厌高:满足。 .

3、阅读《短歌行》,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说明诗中所用比喻的含义。

用“朝露”来比喻 人生短暂 。

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 贤才没有归宿,四处寻求赏识自己的主公 。 用“山不厌高,水不厌深”比喻_比喻执政者的胸怀,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 2、说明诗中所用典故的含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__本是宴请宾客的诗,这里用以表示对贤才的礼遇。 唯有杜康 “杜康”相传是古代发明造酒的人,这里用作酒的代称。 周公吐哺__相传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表示对贤才的礼遇。

探究案

一、合作探究

探究1、⑴找出文中出现“忧”字的诗句。(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人所忧何事?(3)“诗言志”,诗人忧之所在,正是志之所在。请分析诗人借忧来抒发什么志? 答:(1)体现“忧”的诗句:“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①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看出诗人为时光易逝,人生短暂而忧; ②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看出诗人为贤才难得而忧; ③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看出诗人为功业未建,天下未定而忧。 (3)言志:抒写珍惜时光,广纳人才,建功立业的志向。

探究2、诗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这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心情?结合诗句分析。 答:诗人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思时比较含蓄,没有直接抒发,主要有:⑴引用《诗经》。例如先引《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表达对贤才的渴求从未间断;后引《鹿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表达自己对贤能之人的礼遇。⑵妙用比喻。 ①“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亮比喻贤才,诗人在此礼赞了贤才,同时也流露了自己对贤才的渴望之情;②“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的情景,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③“山不厌高,水不厌深。”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⑶巧用典故。 “周公吐哺”表达了礼贤下士的心愿和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训练案

一、课中检测与训练

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步出夏门行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中的景物有何特点?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有波澜壮阔、气势宏大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抱负。 解析:“澹澹”形容大海水面浩渺的样子。虽是秋风萧瑟,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

2、“歌以咏志”,请简要说说诗人的“志”是什么?

答:结束当时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进而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课题:汉魏晋诗三首(第3课时)

《归园田居 其一》

【学习目标】

1、以“归”为线索来理解全诗内容,并背默全诗。 2、分析诗歌的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

3、体会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追求。 【学习重点】

分析诗歌的景物特点和写景手法,体会诗歌的情感。 【学习难点】

分析诗中的写景手法,提高鉴赏水平。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带着预习案中问题导学中的问题,通读教材103页内容,阅读《金榜学案》110页相关内容,对概念、关键词等进行梳理,作好必要的标注和笔记。

2、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梳理,在“我的疑惑”处填上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在“我的收获”处填写自己对本课自主学习的知识及方法收获。

3、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探究案相关内容,加深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

预习案

一、知识梳理 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五柳先生)

陶渊明既是隐逸诗人也是田园诗人,他的田园诗直接影响到唐代的田园诗派,唐代的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

2、写景常见表现手法:虚实结合(或称虚实相生、虚实相间、或虚实相衬,以实写虚或以虚写实,言此意彼)、渲染、烘托、衬托(正、反)、托物起兴(比兴)、抑扬(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情景交融(触景生情或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移景入情)、以乐景写哀情、动静结合、侧面虚写、远近结合、五觉(感觉、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结合、声色结合、白描、用典(可使表情达意显得含蓄而意蕴深厚)、象征、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汉魏晋诗三首(教师版)在线全文阅读。

汉魏晋诗三首(教师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09929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