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首页
第32—34次课 授课时间: 课程名称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授课专业班级 08影专 学时 6 授课目的(章、节) 教学目的及要求: 第八章 MRI检查技术 1.掌握MRI检查的禁忌证、各部位MRI检查操作步骤、MR血管成像和MR水成像的临床应用。 2.熟悉MR成像基本参数、常用脉冲序列组成、脉冲序列特点、脉冲序列的临床应用、影响MR图像质量的参数、成像参数的选择及MR检查方法和MR对比剂及临床应用、MRI检查特点、扫描前的准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掌握MRI检查的禁忌证、各部位MRI检查操作步骤、MR血管成像和MR水成像的临床应用。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理论课4学时,实验课2学时 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多媒体、理论讲授 ,实验课 参考资料: 于兹喜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基本内容 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 50分钟 50分钟 100分钟 100分钟 第八章MRI检查技术 第一节 MRI扫描禁忌证、适应证及扫描前的准备 第二节 MRI检查方法 第三节 MRI检查优缺点及伪影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技术 实验
第八章MRI检查技术
第一节 MRI扫描禁忌证、适应证及扫描前的准备
MRI扫描的禁忌证包括:①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②颅脑手术后有动脉夹存留患者;③体内有铁磁性物质患者,如枪炮弹片、金属异物存留等;④心脏手术后有人工金属瓣膜患者;⑤金属假肢、金属关节等置换患者;⑥有胰岛素泵、神经刺激器患者;⑦怀孕三个月以内患者。
第二节 MRI检查方法(略)
第三节 MRI检查优缺点及伪影(略) 第四节 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技术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MRI检查操作步骤及临床应用,每部位根据检查目的不同线圈选择、患者体位、成像序列、扫描方位、成像方法等均有所不同。
一、颅脑
1.线圈 头部线圈。
2.体位 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上肢置于身体两侧,使病人体位舒适。头部置于线圈头托内,眶耳线与床面垂直。通过定位灯调整头的位置,使矢状定位光标位于面部中线,轴位光标平行于双眼外眦,固定。移动床位使轴位定位光标正对眉间或其下2cm处,锁定位置。进床使检查部位进入磁体中心。
3.扫描
(1)常规扫描方位:轴位、冠状位、矢状位,其中轴位是最基本的方位。
(2)扫描定位:通常先通过快速序列扫描轴位、冠状面、矢状面各三幅图像作为定位像,在定位像上制定扫描计划。轴位扫描平面应与前、后连合的连线平行;冠状位扫描平面应与脑干平行,矢状位扫描平面应平行于大脑纵裂。扫描中也可通过较先扫描的T1WI或T2WI图像作为后续扫描的定位像。各方位的扫描由另两个方位扫描的图像作为定位像。
脑垂体检查常采用冠状位和矢状位。冠状位扫描平面通过且平行于垂体柄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GRE序列,根据检查需要选择IR(包括STIR和FLAIR)、EPI序列等。可选用预饱和、流动补偿、外周门控等功能。
二、眼眶
1.线圈 可选用头线圈、环形表面线圈或眼眶专用线圈。
2.体位 同颅脑MRI检查,但头部摆位时应使下颌稍抬起,眶耳线与床面呈
角,
以使视神经与床面垂直。嘱病人闭眼,眼球保持静止位。使用表面线圈或眼眶专用线圈时,病人头部置于线圈座内,线圈应尽量接近并平行于双眼。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面部中
线,轴位定位光标应经过双眼外眦。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中心。
3.扫描
(1)常规扫描方位:轴位、冠状位、矢状斜位(一侧眼球)。
(2)扫描定位:可先用矢状位SE序列T1WI做为扫描定位像,在该定位像上分别确定与视神经走行平行的轴位扫描层面和与视神经走行垂直的冠状位扫描层面;再以轴位图像作为定位像,确定与视神经走行平行的矢状斜位扫描层面。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序列,其它可选STIR、快速IR序列等。可选用去相位包裹、预饱和、外周门控等功能。
三、脊椎与脊髓 1.线圈
脊柱线圈。可为头颈联合线圈、颈胸腰线圈、胸腰椎线圈、软质颈部线圈等。 2.体位
(1)颈椎与颈髓:仰卧、头先进,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臂置于身体两侧,使病人体位舒适。将线圈置于颈部,注意头部不宜过高,尽量使颈部置于线圈中心。使用软质表面线圈时,线圈中心对准甲状软骨。固定头、颈。嘱病人在检查过程中不可咳嗽或做吞咽动作。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鼻尖到胸骨柄切迹间连线,轴位定位光标对准甲状软骨水平,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中心。
(2)胸椎与胸髓:将脊柱线圈置于床面上,病人仰卧,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先进,双上肢上举过头或置于身体两侧,双腿平放在坡垫上,使病人体位舒适。线圈上端应超过肩部,使之包括第七颈椎至第一胸椎水平。矢状定位光标应正对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标应于第四胸椎椎体水平,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中心。如使用表面线圈,应使线圈长轴中心尽量贴近胸椎棘突,线圈上端平第七颈椎棘突,包括全部胸椎,必要时需在体表放置MR图像上可显示的标志以便椎体计数。矢状位定位光标应位于病人中线,轴位定位光标应对准线圈横轴中点。身材较高的病人可分上下段扫描,但要包括相邻部位椎体,以利于椎体的定位。
(3)腰椎与腰髓:病人体位与胸椎检查相同。应使髂嵴(第四腰椎水平)位于胸腰线圈的中部,轴位定位光标应正对髂嵴水平或其稍上方,即线圈中心部位。锁定位置后进床至磁体中心。如使用表面线圈时,应使线圈尽可能与病人背部相贴,线圈下缘置于病人骶尾关节处,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身体中线,轴位光标应正对线圈横轴中点处。
3.扫描
(1)常规扫描方位:颈、胸、腰椎及脊髓检查时常规扫描方位均为矢状位、轴位,必
要时加扫冠位,以便观察椎体、椎间孔、神经根及脊髓病变等。
(2)扫描定位:均可先选冠状位SE序列T1WI作为扫描定位像,在该定位像上确定与脊髓平行的矢状扫描层面;再以所获矢状位像作为定位像,确定与椎间隙平行的轴位扫描层面。应根据具体FOV确定相位编码方向。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FSE、GRE序列,IR或快速IR序列也较常用。脊髓检查还可采用MR脊髓造影。可选用预饱和、外周门控、流动补偿、去相位包裹等功能。
四、胸部
1.线圈 体线圈或选用包绕式体部表面线圈(检查胸部)、包绕式心脏表面线圈(检查心脏大血管)以及相控阵线圈。
2.体位 首先使病人坐在检查床上,放置心电电极。注意电极不应放置在肋骨上或肩胛骨上,否则心电信号将减弱。电极放置好后,应将多余导线包裹于海绵块内。病人取仰卧位,身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头先进,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呼吸补偿感压器应放在呼吸幅度最大部位。注意感压器导线和心电导线均不可接触到磁体。矢状位定位光标应正对病人身体中线,轴位定位光标应正对剑突水平,锁定位置。呼吸门控和心电门控波形显示良好后,进床至磁体中心,再次检查门控波形显示良好后开始扫描。胸部检查如使用包绕式表面线圈时,线圈应置于病人背后,线圈横轴与病人背部中线垂直,中心对准胸骨中点,线圈两端向胸前包裹。心脏大血管检查如使用包绕式心脏表线圈时,线圈横轴中心应正对左锁骨中线第五助间处,然后两端分别包绕胸部并用束带固定于右侧胸壁。
3.扫描
(1)常规扫描方位:肺与纵隔检查常规使用轴位、冠状位,根据需要加扫矢状位及斜位。心脏大血管检查除轴、冠、矢状位外,还应获取心脏长轴位、短轴位,其它还有瓣膜功能位及功能分析位等。
(2)扫描定位:可先取冠状位SE序列T1WI作为定位像,确定轴位扫描层面;再以轴位图像作为定位像,确定其它方位(包括心脏长、短轴)扫描层面。冠状层面以左右方向、轴位和矢状位层面均以前后方向作为相位编码方向。
(3)成像序列:常规选用SE、GRE序列等,可选流动补偿、预饱和等功能。心脏大血管检查可应用MRA技术,心脏检查还可选用MRI电影方式,进行心功能分析。心肌灌注成像技术可定量检测心肌血供。
五、关节
仅介绍肩关节、髋关节、膝关节的常规MRI检查方法。 (一)肩关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案首页-山东万杰医学院精品课程网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