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
成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⑵运用公式法:运用乘法公式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的方法叫运用公式法。 ⑶分组分解法:把各项适当分组,先使分解因式能分组进行,再使分解因式在各组之间进行. ⑷十字相乘法:有些二次三项式,可以把第一项和第三项的系数分别分解为两个数之积,然后借助画十字交叉线的方法,把二次三项式进行因式分解,这种方法叫十字相乘法. 4、因式分解和整式乘法是互逆的两种运算。
5、通常,把一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应用公式法,或者其他方法。进行多项
式因式分解时,必须把每一个因式都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第十一章 图形的全等
1、能完全重合的图像叫做全等图形。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2、两个能重合的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边角”)。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或“角角边”) 5)三条中线(或高、角平分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6)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角角角和SSA(特例:直角三角形为HL,属于SSA)边边角,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
1)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HL或“斜边直角边”)。
第十二章 数据在我们周围
1、普查:为一特定的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所做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
2、抽样调查:为一特定的目的而对部分考察对象所做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3、总体:所考查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查对象叫做个体。
5、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6、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的容量。
7、扇形统计图:以整个圆面积代表统计项目的总体,每一统计项目分别用圆中不同扇形面积表示,扇形面积占圆面积的百分之几就代表该统计项目占总体的百分之几,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在扇形统计图中,扇形圆心角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360°
8、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 9、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
10、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11、频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12、频率:频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13、组距:每组的最高数值与最低数值之间的距离。在分组整理统计量数时,组的大小可因系列内量数的全距及所要划分的组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每一组的最小限度叫做下限,最大限度叫做上限。下限和上限之间的距离, 即为组距。
14、频数分布表:将一组计量资料按观察值大小分为不同组段,然后将各观察值归纳到各组段中,最后清点各组段的观察值个数(称频数),以表格形式表示之,称为频数分布表,又称“频次分布表”,简称“频数表”。
15、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长方形的高代表对应组的频数与组距的比(因为比是一个常数,为了画图和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高表示频数),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分布直方图.
第十三章 感受概率
1、不可能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事件。
2、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能肯定它一定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必然事件。 3、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有些事情我们事先无法确定它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是随机事件。
4、不可能事件和必然事件都是确定事件。
5、概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一个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称为这个事件的概率。如果用A表示一个时间,那么我们就用P(A)表示事件A发生的概率。
6、通常规定,必然事件A发生的概率是1,记作P(A)=1;不可能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A)=0;随机事件A发生的概率P(A)是0和1之间的一个数。(概率为0的事件
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基本知识点
不一定为不可能事件 )
7、对于一个随机事件,它发生的概率是由它自身决定的,并且是客观存在的,概率是随机事件自身的属性。它反映这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