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目的】
1.探索一氧化氮气体的制备和性质。
2.掌握Cu与稀HNO3反应制取一氧化氮适宜的实验操作。
3.通过对Cu与稀HNO3反应环保实验装置的探究,发展创新实验装置的能力和环保意识。
4.初步体验实验演示教学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探究内容】
1.探讨Cu与稀HNO3反应的环保实验装置。 2.一氧化氮的制取及性质
【实验探究二 一氧化氮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一、文献分析
1.一氧化氮的制备方案
该实验方案可以制取一氧化氮并且能检验其性质,但是装置太过发杂,不方便演示。
二、我的方案及其实施效果 1.实验原理
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工业制备他是在铂网催化剂上用空气将氨氧化的方法;实验室中则用金属铜与稀硝酸反应。NO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而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常温下NO很容易氧化为二氧化氮 (1)一氧化氮的制取
3Cu+8HNO△
3
3Cu(NO3)2+2NO+4H2O
2.实验装置图
3.实验所需仪器及药品
(1)仪器: 针筒(1个) 胶管(1个) 胶塞(2个) 铁架台(1个) 火柴 酒精灯(1个) (2)药品:铜丝 稀硝酸
大烧杯(2只,收集废液废渣) 4.实验步骤
1.U型管另一端与漏斗相连并且与大气相通,用玻管缠绕铜丝插入U型管的一端 ,装入稀硝酸至橡皮塞的导管中。
2.玻管另一端与装有空气的针筒相连,水浴加热U型管
3.反应产生的气体便将酸液压向漏斗。铜片与酸液分离,反应即停止。 4.挤压针筒,向U型管中注入空气,即有红棕色的NO2.
5.用止水夹将胶管夹紧,把针筒换成导管,打开止水夹将生成的二氧化氮气体通过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6.拆除装置 5.注意事项
1.HNO3的浓度。作为反应的主体,HNO3浓度至关重要,该实验所用HNO3以体积比1:4左右为最理想。浓度不宜偏高,偏高容易使HNO3的还原产物中混有NO2。 2.铜片的品质。本实验所用的铜片应为纯铜。
3.反应物的用量。稀HNO3与Cu的反应速度较慢,若HNO3和Cu的用量太少则短时间内产量较少。 5.预先排尽试管内的空气 6.实验现象与结果分析
反应进行
反应前 反应后
1.反应开始前,U型管液面相平,反应开始后硝酸被挤向漏斗铜丝处有气泡冒出,生成无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生成了硝酸铜。
挤入空气
挤入空气后 挤入空气前
2.铜丝与反应液脱离后挤入空气,出现红棕色,说明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被氧化成为二氧化氮。 7.实验的成功关键
1.实验中玻管插入硝酸中的深度一定要比铜丝所处的位置深,否则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会溢入针筒中与空气反应。
2.针筒中所装的空气量要足充足,否则一氧化氮被氧化生成的红棕色不明显。 3.反应应在水浴中进行或硝酸要预先经过加热,以防反应进行过慢或无法进行。
8.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问题:原始装置中移开针筒后反应继续,有一氧化氮气体溢出污染空气,并且难以将一氧化氮与空气反应。
改进 将产生一氧化氮的一端用塑料薄膜封住胶塞孔,反应停止后用针筒桶破薄膜并注入空气以检验一氧化氮的性质。
问题: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气体产生的压强过大,将塑料薄膜冲破,一氧化氮气体溢出污染空气。
将铜丝缠在玻管上玻管一端伸入硝酸中,另一端与装有空气的针筒相连,反应停止后向U型管中挤入空气以探究一氧化氮的性质。
改进
9.教学建议 暂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一氧化氮的制取及性质探究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