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乘法口诀的调查和练习
在“乘法口诀”教学中,学生对口诀的记忆是必须的,而且除课堂外,课外的练习和及时地复习都是不可少的。如何提高学生记忆口诀的效率,及熟练的应用以通过学校的口算达标测试,一直成为我思考的重点。经过一年级40以内1~4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记忆难度的调查及相对应的练习,成效较为显著。再通过现今“5-9乘法口诀”的实践应用,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整体测查,统计难题
一、使用教材: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思维小学数学》 二、测试班级:
1、学习1-4的乘法口诀(第二册)时是一(3)班,共有学生36名。 2、学习5-9的乘法口诀(第三册)时已是二(3)班,共有学生38名。 三、测试时间:学习口诀当天中午,学生先自行记忆5分钟,然后进行测试。 四、测试方式:
教师先列出打乱后的口诀,再口头报,学生听算。如教师报口诀前面的“三九”,学生在写好序号的白纸上(如下图)直接写出积。相邻两题的间隔时间为3秒。
口算答题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五、测试结果:
1、学生完成后教师进行逐题对照统计,形成统计表。 2的口诀 2×2 2×3 2×4 2×5 2×6 2×7 2×8 3的口诀 3×3(0) 3×4(3) 3×5(2) 3×6(7) 3×7(3) 3×8(17) 3×9(13) 4的口诀 4×4(4) 4×5(6) 4×6(15) 4×7(25) 4×8(20) 4×9(18) 5的口诀 5×5(2) 5×6(6) 5×7(12) 5×8(8) 5×9(19) 2×9 2的乘法口诀可以用加法计算,所以都能在3秒内过关。 6的口诀 6×6(3) 6×7(25) 6×8(15) 6×9(24) 7的口诀 7×7(4) 7×8(12) 7×9(15) 8的口诀 8×8(23) 8×9(14) 9的口诀 9×9(1) 2、结果分析:对于本班学生来说,记忆困难(20人以上)的口诀有5句——4×7、4×8、6×7、6×9、8×8。比较困难(10~20人)的口诀有10句——3×8、3×9、4×6、4×9、5×7、5×9、6×8、7×8、7×9、8×9。
六、难题过关:通过背记、笔练记忆困难的口诀,使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记忆和练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个体调查,因人练习
一、视算筛选:
当只剩下最后几个“钉子户”时,教师采用逐个调查的方法:制作乘法卡片,如3×9=。让其逐题视算,发现不顺利就挑出来,针对学生个体设计练习帮助其巩固。
※节省成本一招:口算的结果不能直接写在练习纸上,而是写在裁成狭长条状的白纸上,一条白纸可以正面写两次,反面写两次。这样练习纸只要每生一份就行了,而白纸的质量可以差一些。 二、整体复习:
难题的设计:根据上面的难题统计数据,从练习的量中考虑。如6×9等难题在练习纸中出现的次数为6次,其余依次递减。
乘除法冲刺(66题)
56÷8= 54÷9= 9×6= 28÷4= 6×5= 8×9=
5×7= 40÷8= 45÷5= 9×9= 45÷9= 8×5= 42÷7= 48÷8= 36÷4= 7×8= 48÷6= 6×9= 54÷6= 7×7= 9×8= 45÷9= 8×8= 56÷7= 8×6= 18÷6= 8×7= 9×5= 54÷9= 7×9= 64÷8= 8×7= 21÷7= 49÷7= 72÷9= 42÷7= 9×8= 81÷9= 8×8= 24÷8= 6×6= 56÷8= 8×0= 7×6= 36÷9= 8×7= 42÷6= 6×8= 7×8= 72÷8= 56÷7= 64÷8= 63÷7= 7×8= 63÷9= 9×7= 7×9= 63÷9= 9×4= 42÷6= 28÷7= 8×8= 25÷5= 9×6= 8×9= 9×8=
马后放炮,有待实践
虽然教材将乘法口诀内容集中在一个单元,但我们可以将教材的教学进度进行灵活的处理。比如我们可以将这个乘法单元的战线拉长,让其贯穿与整个学期的始末。这样,学生的记忆量就不会堆积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消化,记忆难度会有所降低。
以下是口算的训练记录
※摸底排查,了解情况。 第一次模拟练习:12月10日
内容:《口算达标模拟练习(一)》——按口算达标要求的题数,32k纸,限时5分钟。结果不容乐观:
完成题数 人 数 情 况 60 6 50-59 10 40-49 10 30-39 6 20-29 6 最低为21题 1-19 0 ※全体专项练习 训练内容:
《进退位加减法练习卷一、二》2次——11日、12日中午。每卷60题。32K。 《乘除法练习卷一、二》2次——11、12日中午。每卷65题,32k。
※刷选需要重点练习人员。
第二次模拟练习:12月12日下午放学4:00左右
内容:《口算达标模拟练习(二)》——按口算达标要求的题数,32k纸,限时5分钟。 完成题数 人 数 60 14 50-59 14 55题以情 况 下有3人。
※找出较慢学生的问题所在。
对未在55题以上的学生(共13人),进行单独的《退位减法练习卷(一)》、《加法练习卷(二)》、《乘法练习卷(二)》各一张练习。其中最慢的8人测定结果如下:
姓 名 张** 刘** 范** 许** 倪** 沈** 张** 马** 第1次模拟练习 29 34 21 23 30 24 27 27 第2次模拟练习 34 41 20 40 37 39 31 31 需要重点练习的题型 加减乘除法 加减 乘除法 加减 加减 乘除法 加减乘除法 加减乘除法 40-49 4 40、41、45、46各一人 30-39 4 期中31题2人,分别为 20-29 2 1-19 0 37、39各20、26题 一人 ※增加对应练习的次数。
第一、二次12月12日晚上直接发给学生,做完上交。
第三次12月13日中午、放学各2张;12月14日中午、放学各3张。 ※发现新问题。
学生练习积极性不够,较慢的学生做题练习时拖拖拉拉,东张西望,下发的练习不
能及时完成,训练效果甚微。
※对策:将速度差不多的两名学生编为一组,进行比赛。3局2胜,失败的学生再补做一张。
姓 名 张** 刘** 姓 名 范** 许** 姓 名 倪** 沈** 姓 名 张** 马** 双休日之后,12月17日中午开始实施,学生积极性明显增强。 第三次模拟练习:12月18日上午第三节课。 内容:《口算模拟卷(二)》,16K纸,60题。 完成题数 人 数 情 况 60 21 50-59 11 40-49 4 30-39 2 34、36 20-29 0 1-19 0 期中59题有5人。45、47、50、51、52各1人。 48、49 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对50题以下的6人及50-52题的3人针对不同学生的弱点进行重点练习,同时,训练的内容和量上也有所不同。
由于学生进步速度不同,编组也在发生变化。如张**、沈**两位同学的乘除法较差,就编为一组,重点进行乘除法的训练;倪**、马**的加减法速度太慢,也编为一组,让他们进行竞争,重点进行加减法的练习;其余实力相当的同学编为一组,加减乘除都要进行。学生的竞争意识及态度明显加强,积极性被完全调动了起来。训练内容为:加减、乘除专项练习纸。
※又发现新问题。
《加减、乘除专项练习纸》中的题目对难度较大的个别题目的练习量还不够多。如7×8、7×9、8×9及相对应的除法的练习量远远不够。
※办法:
难题的设计:根据练习时观察学生的难题情况,从练习的量中考虑,设计了《乘除法冲刺、加减冲刺练习卷》。如7×8及对应的除法在练习纸中出现的次数为6次(一共66题)。并在整个年级段中推广。
第四次模拟练习:12月24日上午第一节课。
内容:《口算达标模拟练习(一)》——与第一次试卷相同,不过相隔14天。32K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表内乘法口诀的调查和练习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