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K-型生物的特点是(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3.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 )的对比关系。A.出生率 B.死亡率 C.增长率 D.生态效率
4.种群的空间动态包括( )。
A.个体对空间的需要 B.空间结构 C.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方式 D.空间分布特征
5.种群的年龄结构有( )几种类型。A.增长型 B.稳定型 C.衰退型 D.均衡型
6.r-型生物的特点是( )。A.繁殖率高 B.竞争力强 C.个体小 D.生活周期长
7.种群的正相互作用类型有( )。A.互利共生 B.偏利共生 C.原始协作 D.化感作用
8.符合逻辑斯谛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 )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9.符合指数增长型生物的增长主要受( )所影响。
A.内禀增长率 B.环境容纳量 C.时间 D.初始种群数量
10.最大出生率也叫( )出生率,是在理想条件下产生新个体的理论最大值。
A.绝对 B.生理 C.实际 D.生态
11.种群波动的密度调节主要为( )。A.种间调节 B.食物调节 C.种内调节 D.环境调节
12.种间正相互作用可按其作用程度分为( )。
A.捕食与寄生 B.互利共生与原始合作 C.偏利作用 D.互利共生与竞争
13.种群对空间的利用方式分为( )。A.共同利用 B.分散利用 C.种间利用 D.种内利用
14.种群间的相互关系分为( )。A.正相互作用 B.负相互作用 C.中性作用 D.前导性作用
多1.ABC 2.BD 3.AB 4.ABC 5.ABC 6.AC 7.ABC8.ABCD 9.ACD 10.AB 11.AB 12.BC 13.AB 14.ABC
第四章 生物群落
二、单选题
1.一块农田、一片草地或一片森林都可以组成一个(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景观
2.( )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结构 D.群落环境
3.生物群落的结构被称之为( )。A.形态结构 B.生态结构 C.营养结构 D.松散结构
4.生物群落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形成( )。A.小环境 B.微环境 C.生境 D.群落环境
5.多度、盖度、频度等是描述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 )。
A.个体数量指标 B.综合数量指标 C.物种多样性 D.物种丰富性
6.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先锋期、过渡期和顶级期3个阶段。其中顶级期出现的物种叫( )。A.先锋种 B.过渡种 C.演替种 D.顶级种
7.决定群落地下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A.光照 B.温度 C.气体 D.土壤
8.( )的个体数量并不一定多,但决定整个群落的内部构造和特殊环境。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9.( )个体数量多、盖度大、生活力强,它决定群落的结构和环境的主要特征。
A.优势种 B.建群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10.群落中的生物个体,分别处于不同高度和密度,从而决定了群落的( )。
A.形态外貌 B.种类组成 C.动态特征 D.群落环境
11.多种鱼类混合养殖,分层利用水体空间和多级利用饵料;水面养鸭,水中养鱼;池岸建畜舍,养鸡养猪等,池中鱼鸭混养属( )。A.物种结构 B.时间结构 C.营养结构 D.立体结构
二、单选题1.B 2.B 3.D 4.D 5.A 6.D7.D 8.B 9.A 10.A 11.D
三、多选题
1.每个群落都由一定的( )种群组成。A.植物 B.动物 C.微生物 D.生物
2.群落的结构主要有( )。A.水平结构 B.时间结构 C.垂直结构 D.营养结构
3.根据生物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可分为( )。
A.建群种 B.优势种 C.亚优势种 D.附属种
4.生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 )几种类型。A.内因演替 B.外因演替 C.原生演替 D.次生演替
5.群落中生物种类组成的个体数量指标有( )。A.多度 B.盖度 C.频度 D.密度
6.在完全发育的森林群落中,成层现象十分明显,地上部分通常可划分为( )等基本结构层次。
A.乔木层 B.灌木层 C.草本层 D.地被层
7.对陆生植物群落来说,决定地上部分分层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条件。
A.光照 B.温度 C.湿度 D.土壤
8.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取决于( )等。A.阳光 B.温度 C.食物 D.氧浓度的质量分数
9.动物的分层结构主要取决于它们对( )的选择。A.生境 B.食物 C.巢穴 D.生物
10.生物群落从演替初期到形成稳定的成熟群落,一般要经历( )阶段。
A.先锋期 B.过渡期 C.演替期 D.顶级期
11.群落演替是群落( )作用的结果。A.内部关系 B.外界环境 C.人为活动 D.气候因素
12.典型的旱生演替系列顺序依次是( )A.草本群落阶段B.地衣群落阶段C.木本群落阶段D.苔藓群落阶段 多1.ABC 2.ABC 3.ABCD 4.AB 5.ABCD 6.ABCD7.ABC 8.ABCD 9.ABC 10.ABD 11.AB 12.BDAC
第五章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单选题
1.各种作物对病、虫具有不同抗性的品种群,可看作不同的(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2.生活型着重从( )上进行划分,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
A.种类组成 B.形态外貌 C.结构特征 D.群落环境
3.水稻品种中的不同光温生态型以及耐热性,抗寒性和抗旱性等属于不同的(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4.生态型是分类学上( )以下的分类单位A.纲 B.科 C.属 D.种
5.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因子叫( )。A.环境 B.生态因子 C.生存因子 D.生态环境
6.( )因子是通过影响直接因子而影响生物的间接因子。A.气候 B.土壤 C.地形 D.人为
7.蝙蝠与大多数卵生鸟类属于同一种( )。A.生态型 B.生活型 C.生态位 D.生境
8.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上限和下限的因子称为( )。A.生存因子 B.生态因子 C.限制因子 D.直接因子
9.水稻和陆稻主要是由于土壤水分条件不同而分化形成的( )。
A.生态型 B.生物生态型 C.气候生态型 D.土壤生态型
10.太阳光谱中红外线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生物生存的( )。A.环境 B.生态环境 C.生境 D.热量环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农业生态学-作业题及参考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