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预适应(=&0%:%=’%’234)和适应
杂交:杂交的作用,渗入杂交的实例,杂交与多倍体和无融合生殖;预适应和适应。
!"+$种的概念和种的形成
种内变异:地理变异,生态型,渐变群,多态现象和多型现象;种的概念:种的定义,隔离机制,生殖隔离的起源,进化式样;遗传体制的进化;种的形成方式:异地物种形成(%((3=%’&218=0D12%’234),邻地物种形成(=%&%=%’&218=012%’234),同地物种形成(825=%’&218=012%’234)。
!"#,$分子变异和进化
分子变异的维持理论;有关这些理论的证据;分子钟;系统树。
EFF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应用实例
%"#$种内遗传多样性保护的取样
本文就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问题谈了几点看法。首先陈述了生态遗传学的性质,它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结合,研究种群层次上正在进行着的进化;其次列举了生态遗传学的基本内容,说明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最后举两个实例阐
第!期2222222222222黄瑞复: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保护一个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不管是原地保护还是迁地保护,都要考虑有一定的个体数量和足够的遗传变异。取样方案的制定,须视种群中遗传变异的分布情况而定。举例来说,如果该物种的所有种群都具有几乎相同的等位基因频率,那么充分地取一个种群的样品就可以获得种内相当多的遗传变异。可是许多物种的种群之间会出现广泛的变异,这就必须在许多种群中取样,以保证获得足够多的变异。所以在此情况下的取样方案中,通常必须考虑三个主要因素:!)每个种群采集的个体或种子数;")取样种群的数目;#)这些取样种群在该物种分布区内的分布($%&’()*,!+,-)。由此不难看出,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在分布区内的变异式样,是制定合理取样方案的科学依据。当我们对取样缺乏足够的知识时,通常以尽可能多取一些种群为好,取样种群的选择须视物种的分布式样和环境异质性而定。
某取样种群取样的适宜大小是希望包含在样品中等位基因频率的函数。在很多等位基因的频率都比较低时,根据估算,随机取样./0!//个个体,在大多数情况下就可以满足要求($%&’()*,!+,-)。也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样品中,包含每个等位基因的一个拷贝的概率将会很高。以下是作为这一方法的一个例子加以说明。假定等位基因!"的频率为",那么,该
座位上其它等位基因的频率就应是!1"。所以在一个有#个二倍体个体的样本中,不包含!"
"#等位基因(仅为其它等位基因)的概率是$%&(!1")。假定样本中等位基因之间相互独立,
样本中包含!"等位基因的概率为!1$%。因此,如果"&/’/!,那么一个有!/个个体的样本
包含有!"等位基因的概率应为/’!,。
在估计野生资源植物或作物野生近缘种的遗传多样性时,还要考虑三个方面的特性,即:经济性状、对病虫害的抗性、遗传的形态标志。在制定取样方案时,应考虑不同种群对各种环境的适应性。此外,等位酶方面的资料可能是有用的,因为所有等位基因的频率可以表明该物种的种群遗传结构,并有助于识别特定的地方种群。等位酶酶谱的变异体对于识别仅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种群中普遍出现的基因型也是重要的。
!"#$自然种群的合理利用
自然种群的合理利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许多野生动植物常作为人类的食物、毛皮、药物、木材或其它商品的来源而被捕获或采收,为了永续利用,必须使种群有足够高的增殖水平,以维持种群密度或生物量,使持续的采捕实践成为可能。许多事例表明,过度利用常导致种群个体数量的急剧下降,以致到了在经济上不再有利用价值的地步。在某些情况下,乱采滥捕已导致了物种的灭绝或近乎灭绝。要对自然种群在商业上进行长期不断的利用,就有一个最适采捕量的问题。怎样的采捕量才能达到最大的持续产量?
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方法是,设一特定的种群增长模型,并估算单位时间内出现个体数目增加最多时的密度,此单位时间内增加的个体数目,就是该时段潜在的最大持续采捕量。如果不是密度制约调节的种群,而是像指数增长模型那样,那么最大产量应出现在种群的最高密度时。然而可以预期,高密度时恢复率降低并停止增长,进而导致低产。这种趋势在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中看得很清楚。该模型(()*(+&%)(,-)*,)表明,当种群大小为环境负载力的一半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换句话说,这个模型当)&,*"时,()*(+具最大值。若以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曲线图来说明就更直观。在高密度和低密度时采捕,种群的增长量都比,*"密度时采捕小得多。也就是说,逻辑斯谛模型预期,最大的持续产量是在种群密度等于环境负载力的一半时。测定自然种群产量的一般应用问题,理论上都类似于逻辑斯谛模型,假定+时间种群可利用的总生物量为.+,那么从该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生物量的变化
为.+/!-.+&0/1-2-3。此处,0表示通过种群增大和迁入的补充量,1表示个体大小的生
本文就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问题谈了几点看法。首先陈述了生态遗传学的性质,它是种群生态学和种群遗传学的结合,研究种群层次上正在进行着的进化;其次列举了生态遗传学的基本内容,说明生态遗传学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识。最后举两个实例阐
.R生"物"多"样"性""""""""""""""""""""第C卷长量,!表示由于种群的自然死亡和迁出的量,"是产量或人们的采捕量。因此,在任何特定
对于一个平衡种群来说,增量因素种群大小时,存留下来的生物量为#$%&!$"。换言之,
#和%由减量因素!和"来平衡。平衡值的大小由"值的大小来决定,不同的"值就有不同的平衡值,但人们关心的是最大"值时的平衡值。在种群密度低时,平衡产量可随密度增加而增加;然而在高密度时,由于密度的制约作用,增量#和%降低或减量!增大,产量并不增加。这与逻辑斯谛模型所预期的结果相似。
根据种群增长的逻辑斯谛模型,当种群大小为环境负载力(’值)的一半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理论上自然种群在该密度时采捕,不仅可以获得较大的采捕量,而且种群采捕后恢复到原来密度所需的时间也较短,即可达到最大的持续产量。这在种群生态学上无疑是合理的。此外当种群密度等于’(!值时,种群正处于逻辑斯谛曲线对数增长期的中间部位,环境资源丰富,种群受制于)选择,把繁殖率提高到最大限度,种群快速增长,即种群泛滥,自然选择软弱无力,种群中遗传变异的量就增加,许多不同基因型的个体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可以预期,在长期持续合理利用的种群中,遗传多样性会相当丰富,种群具有较高的进化灵活度,这在种群遗传学上也属明智之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医药卫生生态遗传学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