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综合与技能
第五章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 2分
第一节 血常规检查
一、白细胞计数(WBC)
(一)简述
参考范围:
成人末梢血(4.0~10.0)×109/L
成人静脉血(3.5~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2岁儿童(5.0~12.0)×109/L
(二)临床意义
1.减少
(1)疾病 主要见于流行性感冒、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疾病。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一)中性粒细胞 1.增多(1)急性、化脓性感染 包括局部或全身感染。
(二)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 过敏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荨麻疹
(三)嗜碱性粒细胞 1.增多 (1)疾病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四)淋巴细胞 1.增多 (1)传染病
(五)单核细胞
三、红细胞计数(RBC)
参考范围:
男性(4.09~5.74)×1012/L
女性(3.68~5.74)×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儿童(4.0~4.5)×1012/L
四、血红蛋白(Hb)
参考范围:
男性131~172g/L
女性113~151g/L
新生儿180~190g/L
五、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范围:
儿童、新生儿、男性(100~300)×109/L
女性(101~320)×109/L
中药综合与技能
(二)临床意义
1.血小板减少 (1)血小板生成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性白血病
2.血小板增多 创伤 脾摘除术后、骨折、出血后。
六、红细胞沉降率(ESR)
1.增快 风湿病(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
第二节 尿常规检查
一、尿液酸碱度(pH)
二、尿比重(SG)
降低 慢性肾功能不全。
三、尿蛋白(PRO)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见于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肿瘤、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
四、尿葡萄糖(GLU)
暂时性和持续性糖尿 暂时性糖尿见于剧烈运动后
五、尿胆红素(BIL)
阳性多见于: (1)肝细胞性黄疸病 (2)阻塞性黄疸
六、尿隐血(BLD)
七、尿中白细胞(LEU)
尿中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
八、尿沉渣管型
九、尿沉渣结晶
十、尿酮体(KET)
十一、尿肌酐
参考范围: 碱性苦味酸法
男性8.8~17.6mmoL/24h
女性7.0~15.8 mmoL/24h
儿童8.8~13.2 mmoL/24h
十二、尿尿酸
(一)简述
尿酸为体内嘌呤类代谢分解产物,人体尿酸来自体内细胞核蛋白分解代谢(内源性占80%)和食物的分解代谢(外源性占20%)过程,尿酸具有酸性,以钾、钠盐的形式从尿液中排出。
参考范围:磷钨酸还原法2.4~5.4m mo1/24h
(二)临床意义
1.尿酸增高 (1)疾病 痛风,或组织大量破坏、核蛋白分解过度
十三、尿淀粉酶
第三节 粪常规检查
中药综合与技能
人每日约有500~1000ml食糜残渣进入结肠,其中水分占3/4,剩余的1/4为固体成分,水分和电解质大部分在结肠上半段吸收。
一、粪外观
(2)米泔水样便 见于霍乱、副霍乱等。
(3)黏液便 见于小肠炎症(黏液混于粪便中)、大肠炎症(黏液附着于粪便表面)。
(4)冻状便 多见于过敏性肠炎、慢性菌痢等。
(5)脓血便 多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或结肠癌、阿米巴
(10)细条便为直肠狭窄的表现,主要见于直肠癌。
二、粪隐血
三、粪胆原
1.增加 在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加;
2.减少 在阻塞性黄疸时明显减少。
四、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3)吞噬细胞增多 主要见于急性肠炎和痢疾。
第四节 肝功能检查
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丙
成人<40U/L 升高:(1)肝胆疾病 传染性肝炎、中毒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
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草
成人<40U/L
(二)临床意义 (1)心肌梗死 心梗时AST活力最高,
三、γ-谷氨酰转移酶(γ-GT)
男性<50U/L 女性≤30U/L
(二)临床意义
γ-GT升高见于: (1)肝胆疾病 (2)胰腺疾病。
四、碱性磷酸酶(ALP)
五、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
总蛋白(TP)双缩脲法:新生儿46~70g/L;成人60~80 g/L
白蛋白溴甲酚氯法:新生儿28~44g/L;成人35~55 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1.5~2.5:1
(二)临床意义
(1)A/G比值小于1,提示有慢性肝炎、肝硬化、肝实质性损害、肾病综合征。
中药综合与技能
第五节 肾功能检查
一、血清尿素氮(BUN)
参考范围:速率法: 成人3.2~7.1mmol/L
(二)临床意义
1.增高 (1)肾脏疾病 慢性肾炎、严重的肾盂肾炎等。
二、血肌酐(Cr)
男性62~115μmol/L 女性53~97μmol/L
(二)临床意义
血肌酐增高见于: 急、慢性肾小球肾炎。
第六节 血生化检查
一、淀粉酶(AMY)
1.增高 急性胰腺炎 2.降低 肝癌、肝硬化、糖尿病等。
二、磷酸激酶(CPK)
1.增高 (1)急性心肌梗死 脑梗死、
三、血尿酸
(一)简述
尿酸为体内核酸中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98%被肾小管重吸收和排泄,如发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可致血尿酸水平升高,另外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嘌呤的合成与分解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尿酸的生成与排泄也较恒定。但当体内核酸大量分解(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或食入高嘌呤食物时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参考范围:155~428μmol/L
1.增高 痛风、高尿酸血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第五章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