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原理》 本科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070030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审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审计学原理
英文名称: Auditing principles 课程编号::010700301 课程类别:必修课
预修课程: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 开设部门:会计与财务学院
适用专业: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专业、ACCA等 学 分:3
总 课 时:51学时 其中:理论教学课时:48学时,实践教学课时3学时 选用教材:陈力生. 《审计学》.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2年8月第2版
二、课程性质、目的
本课程着力培养德、智双全,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及高尚职业道德,具备会计、审计及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独立履行审计职业职责和承担大型项目审计工作能力,能在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审计和相关业务及教学、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本课程在培养学生掌握审计理念、方法及应用能力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掌握审计的基本理论基础上,学会运用审计及其它经营信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评价、鉴证、监督;了解审计学原理产生与形成过程,了解其在大会计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熟悉审计的模式、程序和方法,追踪审计领域的新发展。
三、与其他课程的衔接
审计学原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学科,与之相关联的学科主要涉及会计学、数理统计、管理
学等,本课程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先行课程有着密切联系。对于会计的一般原理与方法主要在会计课程介绍,本课程侧重介绍注册会计师的财务报表审计的原理与方法,强调会计知识在审计中的整合运用与分析,尤其要注意讲授会计知识在审计中的逆向思维与分析。如果说会计课程强调讲解的是,经济活动到会计流程的过程,那么审计则强调的是将会计流程的内容首先要还原为经济的本来面目,然后注册会计师再要依据职业判断,判断其会计处理正确与否。如果说会计更强调的是聚焦思维,而审计更强调的是发散思维。本课程旨在讲授如何在经济结果中审计与追溯经济本原,并判断会计处理的正确与否。
四、教学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及时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系统讲授审计的理论,使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教学中把握课程的核心内容,重点讲授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尤其要把握好职业道德规范、审计目标、审计取证、重要性、审计风险、内控几个板块,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审计问题能力的培养。
3.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不同内容灵活运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重点问题系统归纳,难点详细剖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4.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学科理论方法融入企业会计、与管理实际,加强现实生活中典型案例剖析,增加案例教学比重。
5.重视实验课,保证实验课的开出,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安排必要的作业、习题课与辅导答疑,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五、教学内容与课时
本课程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见下表:
课时数分配 章 节 教 学 内 容 总 课 时 数 理 论 课 时 实 验 课 时 课外 时数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审计概述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审计环境 审计的理论动因 审计的概念和本质 审计假设和判断 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审计的分类 审计的目标和对象 审计的目标 审计的对象 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的含义 审计独立性的衡量尺度 最高审计机关的管理体制 审计方法 审计方法的含义 审计模式 审计方法体系 审计分析方法、评价方法和研究方法 抽样审计和审计程序 抽样审计 审计程序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第六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七节 第七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八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十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十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十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审计规范体系 审计规范体系的含义及种类 审计法律 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质量控制准则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 审计法律责任概述 审计的法律责任 审计法律诉讼的避免 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概述 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风险应对 风险应对概述 进一步审计程序 审计证据 审计证据的含义及种类 审计证据的特征 审计证据的收集 审计证据的整理与评价 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分类及作用 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及内容 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与归档 审计计划、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审计计划 审计重要性 审计风险 6 6 6 4 4 4 2 2 2 2 2 2 4 4 4 6 6 6 4 4 4
第十九章 第一节 第二节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概述 审计意见的形成和审计报告的类型 复习 2 2 2 1 1 50 合 计 52 52 六、课程考核
1. 考核方式:考试。
2. 考核内容:以审计的基本理论、概念、方法为主要内容。 3.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
七、参考文献资料
1.伊恩格雷.《审计流程》,中信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2.康里奇.《审计学原理—一项风险分析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3.阿尔文A阿伦斯.《审计与保证服务》,东北财经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 4.秦荣生.《审计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5版 5.陈力生.《审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年8月第1版 6.《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7.《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8.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计》,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
八、制定与审定签章
制定人签名 审定人签名 教研室主任签名 专业负责人签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审计学原理教学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