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
6.4.4 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开箱验收记录,以便于交接。 6.5 地脚螺栓::
6.5.1 对于放置在预留孔中的地脚螺栓,螺栓光杆部分应无油污或氧化皮,螺纹部分应涂少量油脂;地脚螺栓在预留孔中应垂直,且螺栓不应碰孔底,螺纹部分离孔壁距离不得小于15mm;拧紧螺母后,螺母与垫圈、垫圈与底座间均应接触良好螺栓应露出螺母,其露出长度宜为2-4个螺距;
6.5.2 对于预埋地脚螺栓,螺栓的坐标及其相互尺寸应符合施工图纸要求,尺寸偏差也应符合规范要求;地脚螺栓露出基础部分应垂直,机器底座套入地脚螺栓后应有调整余量,每个地脚螺栓均不得有卡涩现象。 6.6 垫铁安装:
6.6.1 垫铁放置在地脚螺栓两侧, 应使垫铁靠近地脚螺栓,当地脚螺栓间距小于300mm时,可在地脚螺栓同一侧位置放一组垫铁,斜垫铁应成对使用,搭接长度不小于全长的3/4,其相互间的偏斜角应不大与3°,深入长度应超过地脚螺栓;
6.6.2 相邻两组垫铁的间距,可根据设备重量、底座结构形式以及载荷分布具体情况而定,宜为500mm~1000 mm,且每组垫铁层数宜为3层,最多不超过4层,且少用薄垫铁,薄垫铁厚度不应小于2mm,并放在斜垫铁与厚平垫铁之间,垫铁组的高度宜为30-70mm;
6.6.3 垫铁直接放置在基础上,应整齐平稳、接触良好,接触面积应不小于50%,并应露出设备底座10-30mm,且垫铁表面平整、无氧化皮、飞边等缺陷; 6.7 设备就位、初平
6.7.1 设备就位前,对其安装基础应铲出麻面,麻点深度宜不小于10mm,密度以每平方分米内有3-5个点,放置垫铁或支持调整螺钉用的支撑板处(至周边约50mm)的基础表面应铲平,且基础表面不应有油污和疏松层,地脚螺栓孔内的碎石、泥土等杂物和积水,必须清除干净,对于预埋地脚螺栓的螺纹和螺母表面粘附的浆料也必须清理干净,并进行妥善保护; 6.7.2 设备吊装就位前按施工图和土建给定的轴线和标高基准线,划出安装基准线,对于有相互连接、衔接或排列关系的设备,应划定共同的安装基准线;就位后,作为定位基准的面、线和点对安装基准线的平面位置及标高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 目 与其他设备无机械连接 与其他设备有机械连接 允许偏差(mm) 平面位置 ±5 ±2 标高 ±5 ±1 设备就位时,应仔细复查设备安装方位及安装标高,确保安装符合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
XX 5-192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
6.7.4设备就位安装时,各工种应密切配合,确保设备顺利就位。 6.8 设备精平找正
6.8.1 地脚螺栓一次灌浆后,其养生强度达75%以上即可进行设备精平找正。
6.8.2 设备的精平找正按基础上的安装基准线对应设备上的基准测点进行调整和测量,其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基 准 中心线位置 基础中心线 D≤2000 D>2000 标高 基础标高 一般设备 立式 ±5 ±10 ±5 卧式 ±5 ±3 ±5 ±5 ±3 ±3 轴向 ±1.0‰ 径向D/1000 ±3 允许偏差 (mm) 与机械设备衔接的设备 立式 卧式 检查项目 水平度 设备两侧中心线 上下封头切线部垂直度 中心线 / / 轴向±1.5‰ 径向2D/1000 / / H ‰ 且不超过30mm 沿底座环圆周测 方位 基础中心线 D≤2000 D>2000 10 15 沿底座环圆周测 5 6.8.3 设备精平合格后,拧紧地脚螺栓,拧紧力应均匀对称。 6.8.4 经受膨胀和收缩的卧式设备(容器, 换热器等), 检查滑动端膨胀余量, 滑动端地脚螺栓螺母松开1-3mm, 用锁紧螺母锁紧固。对采用滑动底板的卧式设备,支座底部应进行清理,并涂润滑油。
6.8.5 设备精平后,用0.25kg或0.5kg的手锤敲击检查地脚螺栓松紧程度,应无松动现象,检查合格后,垫铁组两侧应进行层间定位焊焊牢,垫铁与设备底座之间不得焊接,安装在金属结构的设备调平后,其垫铁均应与金属结构用定位焊焊牢。
XX 5-193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
6.8.6 设备安装完毕后,地脚螺栓螺纹部分涂油脂保护。 6.9 二次灌浆
6.9.1 设备精平找正后,应会同业主、监理单位检查,在各项内容检查合格后并填写隐蔽记录,方可进行二次灌浆。
6.9.2 二次灌浆前,基础表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湿润不少于2小时,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灌浆层应采取保温或防冻措施;
6.9.3 二次灌浆的砂浆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应比基础和地坪的混凝土强度高一级; 6.9.4 灌浆用料必须现配现用,灌浆后应按规定养护; 6.9.5 二次灌浆层的灌浆施工必须连续进行,不得分次浇灌; 6.9.6 灌浆时要充实设备底座与基础间的空间;F 6.9.7 灌浆层不可妨碍设备滑动鞍座自由伸缩; 6.10 平台梯子安装
附件的安装应严格按照《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执行;
6.11 内件附件安装 7.11.1 设备内件安装前,应清除内部杂物,包括油污、焊渣、铁锈、泥沙及毛刺等;
6.11.2 若安装人员需进入容器内部安装,应办理相关许可证及文件以及一切准备工作后,如安全通道的搭设、通风的设置、监护人的确定以及照明设置等,方可进入安装; 6.11.3设备内件的安装应严格按照设备随机资料以及国家规范要求进行; 6.11.4 设备内件安装完毕后,应及时清理内部杂物,办理相关记录的签证。 6.12 设备的清洁、吹扫及封闭
6.12.1 设备吹扫前,应明确设备设计参数(压力)以及吹扫介质压力,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此保证人员安全及设备质量;
6.12.1 设备内部清扫完毕后,应对容器内部进行吹扫,吹扫介质应清洁,不含油, 且介质入口压力低于设备工作压力, 设计要求中不得吹扫的部位应予保护;
6.12.2吹扫完毕后,应会同业主及监理单位再次对容器内部内件安装, 填料填充及设备内清洁度等全面检查。
6.12.3待一切检查合格后,并经相关方确认,及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方可进行封闭。 7.质量保证措施
7.1做好技术交底,严格按照方案、规范、设计要求施工;
7.2 按质量控制程序实施工序质量检查确认、报检、共检,开展创精品活动; 7.3定期召开质量例会,掌握质量管理工作和工程质量动态;
7.4 每日施工前召开班前会,落实施工内容、技术要求,进行具体的施工安排;
XX 5-194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
7.5按质量体系运行计划实施体系运行管理,落实预防措施;
7.6 做好施工前各项准备,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施工,上一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7.7对隐蔽工程及重要的施工工序应提前24小时通知质监站、业主、监理单位到现场确认,未经确认合格,不允许进行下一步施工;
7.8加强质量预检预防控制,严格不合格品控制,做好质量事故处理工作; 7.9施工设备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允许使用; 7.10针对特殊工序或过程进行连续监控;
7.11每一道施工工序完成后,应及时填写施工记录,施工过程资料报审与工程进度同步;做好质量检查记录,自检记录; 质量保证体系组织机构图 吊装总监: 施工队长: 设备工程师: 测量工程师: 质量工程师: HSE经理:XX 质量、技术经理:XX 施工经理:XX 公司XXX 项目经理:XX
8.安全保证措施
8.1在施工中严格遵守安全部门规定的各项安全规定和制度,各工种人员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本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8.2 安装前结合施工特点,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 8.3进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PPE,业必须系挂安全带。 8.4 交叉作业时必须互相注意安全,做到“三不伤害”。 8.5脚手架搭设应安全可靠,夜间现场施工要有充足的照明。
8.6吊装时用安全警戒线标识,并设专职安全员,禁止人在吊装区域停留和行走;起重臂下禁
XX 5-195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
止站人。
8.7针对现场已经通气的现状,所以使用的各种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所有接头必须使用防爆接头。
9.8各工种要按操作工艺规程施工。起吊之前,派专人进行吊装前安全质量检查,如:手拉葫芦、绳索、卡扣、卡环等,使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8.9吊装时,专车专人指挥,信号统一,严格遵守“十不吊”规程。
8.10施工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工种的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职责,服从统一指挥,作到各尽其责。 9.附表
附表一 施工工机具清单
附表二 设备安装工作危险性分析报告
XX 5-19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动、静设备安装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