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CCHCH3Na-CCH3COClAlCl3OOOClCH2COOC2H5CH3CH2ONaO1.NaOH2.HClOH1.AgNO3,OH2.H+-OOH
1、为什么环磷酰胺的毒性比其它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小?
环磷酰胺是利用潜效化原理设计出来的药物。由于氮原子上连有吸电子的磷酰基,降低了氮原子的亲核性,因此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无效。进入体内后,由于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中所含的酶的不同,导致代谢产物不同,在正常组织中的代谢产物是无毒的4-酮基环磷酰胺和羧基化合物,而肿瘤组织中缺乏正常组织所具有的酶,代谢途径不同,经非酶促反应β-消除(逆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丙烯醛和磷酰氮芥,后者经非酶水解生成去甲氮芥,这三个代谢产物都是较强的烷化剂。因此环磷酰胺对正常组织的影响较小,其毒性比其它氮芥类药物小。
2、抗代谢抗肿瘤药物是如何设计出来的?试举一例药物说明。
:抗代谢抗肿瘤药物是根据代谢拮抗原理设计出来的,其结构与体内正常代谢物很相似,多是将代谢物的结构作细微的改变而得。例如利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以F或CH3代替H,S或CH2代替O、NH2或SH代替OH等。用F原子取代尿嘧啶中的H原子后,得到氟尿嘧啶,由于F原子半径和H原子半径相近,氟尿嘧啶的体积与尿嘧啶几乎相等,而且C-F键特别稳定,在代谢过程中不易分解,因此氟尿嘧啶能在分子水平代替正常代谢物,从而抑制DNA的合成,最后肿瘤细胞死亡。
3、试说明顺铂的注射剂中加入氯化钠的作用。
:顺铂为金属配合物抗肿瘤药物,顺式有效,反式无效,通常以静脉注射给药。其水溶液不稳定,能逐渐水解和转化为反式,生成水合物,进一步水解生成无抗肿瘤活性且有剧毒的低聚物,而低聚物在0.9%氯化钠溶液中不稳定,可迅速完全转化为顺铂 ,因此在顺铂的注射剂中加入氯化钠,临床上不会导致中毒危险。
4、氮芥类抗肿瘤药物是如何发展而来的?其结构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并简述各部分的主要作用。
(1)氮芥类抗肿瘤药物的发现源于芥子气。芥子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使用过的一种毒气,实际上是一种烷化剂,后来发现芥子气对淋巴癌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太大,不能直接作为药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氮芥类抗肿瘤药。
(2)氮芥类药物分子是由两部分组成:烷基化部分及载体部分。烷基化部分(双-β-氯乙氨基)是抗肿瘤活性的功能基,载体部分主要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等药代动力学性质,也会影响药物的选择性、抗肿瘤活性及毒性。 5、以二乙胺醇为原料合成环磷酰胺。
1、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试述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1)天然青霉素G的缺点为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给药;抗菌谱比较狭窄,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好;细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性;有严重的过敏性反应。
(2)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吸电子基团,阻止侧链羰基电子向β-内酰胺环的转移,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得到一系列耐酸青霉素。
(3)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较大体积的基团,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又由于空间阻碍限制酰胺侧链R与羧基间的单键旋转,从而降低了青霉素分子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因此药物对酶的稳定性增加。
(4)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亲水性的基团(如氨基,羧基或磺酸基等),扩大了抗菌谱,不仅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对多数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效。 2、抗生素按化学结构特征可分为哪几类?(至少写出四类)。 :抗生素按化学结构可分为: (1)β-内酰胺抗生素 (2)四环素类抗生素 (3)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4)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5)氯霉素类抗生素 (6)其它类
5、试说明耐酸、耐酶、广谱青霉素的结构特点,并举例。
(1)耐酸青霉素的侧链上大都具有吸电子基团,如非奈西林、阿度西林等;(2) 耐酶青霉素的侧链上都有较大体积的基团取代,如苯唑西林、甲氧西林等;(3)广谱青霉素的侧链中都具有亲水性的基团(如氨基,羧基或磺酸基等),如阿莫西林、羧苄西林等。 6、为什么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属离子的食物一起使用?
四环素类药物分子中含有许多羟基、烯醇羟基及羰基,在近中性条件下能与多种金 属离子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如与钙或镁离子形成不溶性的钙盐或镁盐,与铁离子形成红色络合物;与铝离子形成黄色络合物等。因此,四环素类抗生素不能和牛奶等富含金属离子的食物一起使用。
2、磺胺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其研究为药物化学的发展起到何种贡献? (1)根据Wood-Fields学说,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生长所必需的PABA产生竞争性拮抗,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对PABA的利用,使之无法合成二氢叶酸,影响了叶酸的正常代谢,从而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
(2)磺胺类药物开创了从代谢拮抗寻找新药的途径,这是其在药物化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巨大贡献。
3、SMZ与TMP联合使用后,抗菌作用如何增强,试从作用机理的角度加以说明。 细菌的叶酸需要自身的合成,首先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然后在四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下合成四氢叶酸,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属于磺胺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生长所必需的二氢叶酸,当抗菌增效剂甲氧苄啶(TMP)与磺胺类药物合用时,TMP主要抑制下一步代谢中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使二氢叶酸不能还原成四氢叶酸,结果细菌的合成代谢受到双重阻断,抗菌作用乃成倍增加。 5、以2,4-二氯氟苯为原料合成环丙沙星。
2、简述噻嗪类利尿药的构效关系。 磺酰脲类利尿药的结构通式如下所示
(1)7位的磺酰胺基是利尿活性必需基团,若除去或被其他基团取代则失去活性; (2)6位引入吸电子基活性强,尤其是-Cl和-CF3,而推电子基则会使活性降低; (3)3,4位无双键较有双键活性高;
(4)3位引入亲脂性取代基可增加活性,如三氯噻嗪和苄氟噻嗪; (5)2位N上的氢被烷基取代可延长作用时间; (6)1位的SO2可被酮基代替。
4、米非司酮是由炔诺酮为先导化合物经结构改造而得到的药物,其结构的变化对活性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炔诺酮是孕激素激动剂,而米非司酮则是孕激素拮抗剂,使其作用发生翻转的主要结构变化是11-二甲氨基苯基的引入,另外,丙炔基较乙炔基更为稳定,可保持口服活性,9,10位双键的引入可使母核共轭性增加,这些结构特点使得米非司酮具有较长的消除半衰期,血药峰值与剂量无明显关系。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药物化学 考试重点 简答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