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就能留下真实的情感轨迹和对生活的思考、探索与追求。长期坚持,不仅可以铸炼思想、丰富情感,还可以在不经意中练就出色的文笔。
五、提升:集腋成裘
随笔写好,该如何开发与利用,发挥它应有价值呢?通常许多教育研究的灵感往往来自厚积薄发的嬗变。经常梳理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阅读和探索过程中善于捕捉一闪之念,随时随地保存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进行整理、归类,使之系统化,那么随笔就有可能成为教育科研的经典素材。
⒈点石成金
教师可以从点点滴滴的随笔中选取一个有价值的点,丰富深化其内涵。
例如: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给劳动者权益维护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使工会维护劳动者权益、协调劳动关系面临着新挑战和新任务。我们根据平时工会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思考与资料,以“劳动关系”为基点,对新时期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高校工会要成功构建维权机制,就必须摆正位置,成为教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要抓住教职工代表大会和教职工劳动合同这个龙头性的工作;还要敢于维护、善于维护和依法维护,既切实维护教职工利益,又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高校工会维权机制的建设》,发表于《工会论坛》2007⑹] 。
又如: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许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结题报告与期刊论文有着较大的差距。于是,我们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列表比较了结题报告与期刊论文的特点,提出从结题报告中炼制期刊论文应遵循的方向以及炼制的三种方法,写成了《如何从课题报告中炼制期刊论文》[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⑿]。这一提法具有一定的原创性,教师们觉得实在、实用、实效。
⒉穿针引线
通读整理过的同一类(主题)随笔,努力寻求其中的区别与联系,从中抽取能说明研究问题的核心内容(规律)和主要概念,系统建构用来解释整体(即点的集合----群)的框架。
例如:随着媒体多元化的形成和青少年审美追求的变化,目前图形(片)正在逐渐取代文本(纯文字)成为中学生阅读的主体内容,读图已是当代青少年最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一般媒体肯定了读图的积极意义,但是直觉告诉我们,“长期读图”对中学生阅读可能有着负面影响。于是,我们围绕这一主题,观察课堂、查阅文献、访谈学生,一一记载所得数据,从所积累的素材对中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感悟力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提出了阅读教学方式应有的改进,写成了《对读图时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发表于《教学与管理》2006⑾]。
又如:我们在指导教师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辅导可从论文三要素展开----“选论点、找论据、做论证”。后来结合课题研究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阶段,形成了《漫谈教育科学课题及论文的酿制路径》[发表于《上海教育科研》2006⑹],并理清了课题研究操作流程的七个环节。我们以中小学一线教师的视角,对每个环节的具体路径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逐个进行深入探讨,先后发表了8篇论文,并按流程综合成为5万字的《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探索》结题报告,获得了浙江省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而这些硕果的取得,与平时注意观察、及时记录是密不可分的。
教育随笔的超强反思性会极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教育教学经历变成一笔宝贵的财富,点点滴滴的记录也会让教师感到充实和幸福。只要坚持不懈,让思考成为习惯,通过日积月累,教师必将在教育征途中留下自己成长的轨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写好教育随笔记录成长的轨迹(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